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妻特別愛喝豆腐腦,但是不會做。經常央求她婆婆做,婆媳關係的融洽,鹹豆腐腦起了不小的作用。俗話說,

想要抓住一個人,首先要抓住他的胃,誠然如此!

恕我孤陋寡聞,豆腐腦,我只在河南見過。據說河南有二十七種豆腐製品特別出名,蘭考豆腐乳、舞鋼熱豆腐等等,光豆腐腦就有三種。分別是:桐柏豆腐腦、長垣豆腐腦、西平鹹豆腐腦。

在我們當地的早餐中,有種豆腐腦是常見的美味。但不是鹹豆腐腦,而是一種類似羹的豆腐腦。表面光滑細膩,用勺子搗碎成骰子一般的小塊。盛一勺送入嘴裡,不用細嚼,已然滑入胃裡面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我們這叫“甜豆腐腦”


甜爽可口,類似蛋羹。這種豆腐腦還有一種吃法,叫“兩摻”。即半碗胡辣湯摻半碗這種豆腐腦。鹹也不鹹,甜也不甜,然而對我們河南人而言,卻非常受用。我姐夫是廣東人,第一次吃這種早餐時候只試著吃了一口,就不再嘗試:“介(這)到底什麼味道?”外地人一般是吃不慣的。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摻合有胡辣湯的“兩摻”


我們西平鹹豆腐腦,一般作為午餐食用。製作過程略麻煩,我是西平人,我也愛喝母親做的鹹豆腐腦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西平鹹豆腐腦

黃豆要提前泡好,我母親一般都是提前一個晚上泡半小盆。不知道具體要泡到何種程度,只知道大概要十幾個小時。頭天晚上睡前開始泡,第二天半晌就可以去磨豆腐了。現在磨豆腐,有專用的機器,很快就可以打的很好。但我更懷念小時候陪母親一起磨豆腐的方式。前院的大伯家有一口大石磨,很舊。石磨就像一個“漢堡”,兩塊圓盤狀的石頭疊合在一起。上面的石盤中間一個小洞,用來往裡面加水和黃豆。圓盤的邊緣還有一個小洞用來插入“拐手”以驅動磨盤。下面的稍大,留有溝槽用來流出豆汁。一人手持“拐手”,就可以磨豆腐了。,七八歲的時候,我操磨盤,媽媽加水和豆子。一邊加豆,一邊加水,一邊轉動磨盤,這幅畫面還停留在我的腦海裡,歲月打磨,時常念舊,更加深刻。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農村的老石磨

磨好的豆漿在鍋裡煮,煮好後,點入陳醋,豆腐塊就形成了。豆腐塊成型之後,加入泡好的芝麻葉後稍煮,再加入調味料即成。

我家的做法跟別處的稍有不同。一般在豆腐成型後,我看別處售賣的還加有黃豆和芝麻葉一起煮,然後調味。我母親喜歡只放芝麻葉,然後調味。等豆腐腦全部做好後,再另調一碗蘸料,用煮好的黃豆、剁好的青紅辣椒、加生抽老抽陳醋香油等調料調味。做好的蘸料口味酸辣,伴有黃豆的清香。根據自己的口味愛好,酌情往豆腐腦裡放,比單純滴入幾滴辣椒油簡直好太多。青紅椒搭配黃豆、白嫩的豆腐塊搭配黑黑的芝麻葉。色澤誘人,一碗的清香。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一碗好的蘸料做起來挺講究的

芝麻葉需要額外再提一下,因為它是這碗豆腐腦的精髓所在。雖說是豆腐腦,但沒有芝麻葉的襯托,會遜色很多。駐馬店的芝麻遠近聞名,小磨香油馳名省內外。豆腐腦香嫩,但經過煮制之後又不至於太軟,略微有硬度,不會讓人覺得膩味;芝麻葉香而微筋,耐嚼,越嚼越香,令人不忍快速下嚥。真是絕妙的搭配!想起《舌尖》上的臺詞,簡單的食材經過勤勞淳樸的農人,用最原始的烹飪手法制作出絕妙的美味。用在這裡,真是合適不過了。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芝麻的葉子,也是美味

芝麻成熟前,葉子正繁茂鮮嫩,從田地裡“刷”(方言,代指動作,快速地拽取)一袋子放在平房頂上晾曬,曬成乾菜裝起來,能保存很久。想吃的時候,取出小部分泡一泡,不僅僅配豆腐腦,配麵條也是一絕。駐馬店的特色小吃——芝麻葉面條,喝過的人自然知道有多好喝,什麼滋味。

如今回到故鄉,再也不用搜遍半個城市去尋找一碗家鄉味道。想喝的時候,央求母親做一頓即可,實在是無比的滿足和幸福。只是不知這種美好還能持續多久,且行且珍惜

家鄉美食之西平鹹豆腐腦——一碗豆腐腦,滿口芝麻香

且行且珍惜

(此文已首發某家號平臺,原作者即本作者,略作修改,僅供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