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樹唱哭的那首《送別》,在李叔同填詞的歌聲裡,我已憂傷了

李叔同是誰?

他是現代藝術教育的一顆流星,劃過星夜,方有今日璀璨。

他奠基了中國的話劇藝術,出演了第一部西方話劇《茶花女》。

他啟蒙了近現代的音樂,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

他是油畫藝術的先行者,第一個用人體模特的畫者。

弘一法師是誰?

他是律宗第十一代祖師,是公認的佛學大師。

弘一法師即李叔同,是風流才子,亦是水雲僧人。

他的代表作《送別》《西湖》《春景》等樂歌后來大部分收入豐子愷所編的《李叔同歌曲集》。

朴樹唱哭的那首《送別》,在李叔同填詞的歌聲裡,我已憂傷了

古往今來,描寫離別的詩詞如此之多,卻都不及李叔同的《送別》深入人心。

這首《送別》在1914年創作,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語言凝練,又意境深刻,雖送別之情濃烈,但是平和冷寂中,卻是讓人百感交集。

《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一曲《送別》滄涼而曠遠,渾厚又悠揚,唱出了人世的滄桑,我行古道,同儕寥寥,驀然回首,半世凋零,被中國人傳唱了百年,經久不息。這曲被無數的音樂人、電影所演繹,無一不觸人心絃,是音樂和文字完美結合的典範。

歌詞看似通俗直白,似乎每個人都能看得懂,然則是意蘊悠長,但只有經歷了一些人和事,才能真得聽“懂”曲中意。

朴樹唱哭的那首《送別》,在李叔同填詞的歌聲裡,我已憂傷了

直到今天它仍能激起人們往日情懷,昔人已去,緬懷也會有淡去的一天!然而他的一生的傳奇卻永遠不會淡去。

這位曾經的花花公子,在家國動盪、山河破碎中,骨血裡深入的文人無奈,和生出的對塵世的厭離之心,還有那些長亭、古道、夕陽、笛聲、晚風、離別……細細品味,是對於娑婆世界的無常的看破和放下。

朴樹唱哭的那首《送別》,在李叔同填詞的歌聲裡,我已憂傷了

當人們面對這位“花枝春滿、天心月圓”,圓滿而圓寂的大法師時,再猛然而讀《送別》,不由得驚歎,究竟是怎樣的心性才能寫出這樣寂靜清和的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