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最近很流行一個梗,就是被"我以為"的假情報"忽悠了",研發出來一款武器,結果歪打正著性能還不錯。

這個歷史上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國的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這是美國海軍在《華盛頓海軍條約》失效後大規模擴充海軍規模時所設計的一級大型巡洋艦,設計思想是噸位介於戰列艦與重型巡洋艦之間,擁有高於重巡洋艦的火力和航速,作用是作為巡洋艦隊的領艦獵殺敵方巡洋艦,防止敵方巡洋艦隊和飛機對我方航母編隊造成威脅。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阿拉斯加號大型巡洋艦

在上世紀30、40年代美國瘋狂下餃子的背景下,這一級性能不錯的軍艦僅僅製造了兩艘,顯得格格不入。第一艘阿拉斯加號於1941年12月17日開工,1943年8月15日下水,1944年6月17日正式服役。第二艘關島號於1942年2月2日在紐約造船廠開工,1943年11月12日下水,1944年9月17日服役。

這是因為阿拉斯加級本身就是因為錯誤的情報而誕生的錯誤的軍艦。20世紀30年代,德國製造了德意志級秀珍戰列艦和沙恩霍斯特級戰列巡洋艦,這種"偽高速戰列艦"在當時是名副其實的條約型巡洋艦殺手,打打不過,跑跑不了,追追不上。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

這對當時的海軍界是個不小的衝擊,各個海軍強國開始針對這種軍艦研發自己的軍艦加以應對。

當時美國得到消息,自己的主要假想敵日本正在研發類似德國沙恩霍斯特級的新型超甲巡"秩父級大型巡洋艦",然後美國人趕緊就上馬類似的軍艦,就是阿拉斯加級大型巡洋艦。

可是問題在於,日本在研發新型超甲巡的情報本來就是一個錯誤情報,至於是怎麼錯誤的,一說是日本故意釋放的假情報,一說是美國獲取的情報是日本在造一艘新軍艦,但是在軍艦名字上翻譯錯誤,導致認為是一艘新型超甲巡。

總是,美國人是造了,結果造完之後就後悔了。

其實阿拉斯加的性能在巡洋艦裡不算差,但是定位尷尬。首先是打起來之後美國人發現日本人沒有造新型超甲巡,這軍艦的存在意義一下子就沒有了。

然後,太平洋戰爭迅速變成了一航空母艦為主的海空大戰,更加先進的戰列艦都只能給航空母艦做保姆順帶支援支援登陸作戰。阿拉斯加也就變成了"大型防空巡洋艦"。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著名的"殺手陣列"

而在對艦和對陸支援上,阿拉斯加能做的其他重巡洋艦也能做,而且後期的"8英寸機關槍"(203毫米艦炮,代表產品就是得梅因上的MK16型55倍口徑203毫米速射炮)重巡洋做得比它更好。尷尬的12寸炮火力打巡洋艦過剩,打戰列艦又不夠,而且輕量化的重巡級別裝甲又不夠參與戰列線炮戰,甚至抗不住戰列巡洋艦(畢竟人家有戰列艦的火力而自己沒有),結果就是巴爾的摩和得梅因這些重巡能做的它能做,巴爾的摩和得梅因不能做的它也不能做。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得梅因是美國的終極重巡洋艦,性能非常強大,阿拉斯加就……

再加上衣阿華這種33節的戰列艦服役(阿拉斯加也只能跑33節),最終結果就是阿拉斯加高不成低不就,而且建造費用死貴死貴,使用成本死貴死貴,性能只有衣阿華級的50%,但是價格達到了衣阿華的70%。

尼米茲稱它為:最優雅,最漂亮的"廢物"

然而事情到這裡還沒完,阿拉斯加級是美國人被日本方面的假情報騙了造出來的,可是日本人在知道美國人造了阿拉斯加級後,自己還真上馬了新的超甲巡:B-65大型巡洋艦方案。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傾向於美國是自己搞錯了。日本這一設計方案以戰鬥力超越甲型巡洋艦(重巡洋艦)的大型巡洋艦為設計目標,故也被後人稱為"超甲巡"。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1942年的B-65超甲巡設計方案草圖

超甲巡設計目就是壓倒阿拉斯加級,為此還專門把主炮口徑從305毫米改成310毫米,結果日本最後沒造出來,只停留在圖紙上。而且估計就算造出來,日本也覺得是雞肋:因為美國就造了兩艘阿拉斯加級啊……

這算什麼?連環坑麼?如果繼續下去,美國知道了這個真·超甲巡,會不會再搞出來一個“超超甲巡”?

當然,這並非吃虧的並非是美國一家。上世紀60年代,蘇聯NSV重機槍全重只有26公斤的消息傳出。為了應對這一個情況,我國研出全重26.6公斤的QJZ89式12.7毫米重機槍。為此,犧牲了很多性能。結果後來發現,NSV還有個16公斤重的腳架……

被日本戰略欺詐,美國“阿拉斯加”級巡洋艦,成最優雅“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