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普通病毒感染不同,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反而減少?

血常規檢查包括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白細胞分類計數以及血小板等,通常分為三大系統:紅細胞系統、白細胞系統及血小板系統(血三系)。

與普通病毒感染不同,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反而減少?

而在發生感染的時候,我們比較關注白細胞系統的變化。

那什麼是白細胞?

白細胞,是一類無色、球形、有核的血細胞。可因每日不同時間和機體不同的功能狀態而在一定範圍內變化。

白細胞不是一個均一的細胞群,根據其形態、功能和來源部位可以分為三大類:粒細胞、單核細胞和淋巴細胞,

粒細胞又可根據胞質中顆粒的染色性質不同,分為中性粒細胞、嗜酸粒細胞和嗜鹼粒細胞三種 。

白細胞是人體與疾病鬥爭的“衛士”。當病菌侵入人體體內時,白細胞能通過變形而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如果體內的白細胞的數量高於正常值,很可能是身體有了炎症。

白細胞生理特性:白細胞具有尋找異物,吞噬(phagocytosis) 功能,可吞入並殺傷或降解病原體及組織碎片。某些白細胞還可分泌白細胞介素、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多種細胞因子,參與對炎症和免疫反應的調控。

生理功能

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防衛作用。不同種類的白細胞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機體的防禦反應。

與普通病毒感染不同,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反而減少?

中性粒細胞

中性粒細胞在血液的非特異性免疫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處於機體抵禦微生物病原體,特別是在化膿性細菌入侵的第一線,具有很強的吞噬活性,可吞噬細菌、衰老的紅細胞、抗原一抗體複合物和壞死的細胞等。

中性粒細胞內含有大量溶酶體酶,因此能將吞噬入細胞內的細菌和組織碎片徹底分解。當中性粒細胞吞噬數十個細菌後,自身發生解體,所釋出的各種溶酶體酶類能溶解周圍組織而形成膿液。

嗜鹼粒細胞

嗜鹼粒細胞釋放的組胺和過敏性慢反應物質參與某些異物(如花粉)引起的過敏反應。

嗜酸粒細胞

嗜酸粒細胞在體內的主要作用是:①限制嗜鹼粒細胞和肥大細胞在速髮型過敏反應中的作用;②參與對蠕蟲的免疫反應。在有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等情況下,常伴有嗜酸粒細胞增多。

單核細胞

單核細胞生長成為成熟的巨噬細胞。具有更強的吞噬能力,可吞噬更多、更大的細菌和顆粒。激活了的單核一巨噬細胞能生成並釋放多種細胞毒因子,如干擾素、腫瘤壞死因子和白細胞介素等,參與對其他細胞生長的調控。

淋巴細胞

與普通病毒感染不同,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反而減少?

淋巴細胞是免疫細胞中的一大類,主要參與機體的特異性免疫應答反應。根據細胞成長髮育的過程和功能的不同,淋巴細胞分成T細胞和B細胞兩類。在功能上T細胞主要與細胞免疫有關,B細胞則主要與體液免疫有關。

此外,血液中還有一類淋巴細胞,稱之為裸細胞(null cell)。受關注的裸細胞有殺傷細胞(killer cell.K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細胞)、K細胞的殺傷作用是抗原依賴性的.但其抗原是非特異的。而NK對殺傷腫瘤細胞有重要作用。干擾素能活化NK細胞,而白細胞介素一2能刺激NK細胞的增殖,因而增強NK細胞的殺傷作用。

正常值

1、單位:10^9個/L

2、正常值範圍:(單位為10^9個/L)

⑴ 成人為(4.0-10.0)×10^9個/L

⑵ 新生兒為(15-20)×10^9個/L

⑶ 6個月到2歲為(11-12)×10^9個/L

⑷ 4到14歲為8×10^9個/L

⑸ 兒童 (5.0-12.0)×10^9/L

升高

白細胞計數升高並不完全是疾病的表現,因此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升高之分。

生理性升高可見於劇烈運動、體力勞動、酷暑和嚴寒、飽餐或沐浴、情緒緊張、飢餓發生低血糖、婦女月經期和排卵期、妊娠末期、分娩等。

病理性升高最常見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細菌感染,且感染程度往往與白細胞數量增多成正比,但老年人反應能力下降,發生感染時可能升高不明顯。

需要特別警惕的另一種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原因是造血系統疾病,此時白細胞可能增多至正常人的數倍或數十倍以上,需要進一步做血塗片、骨髓穿刺和分子生物學等多種檢查以明確診斷。

此外,應用糖皮質激素時也會見到白細胞計數升高。

與普通病毒感染不同,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反而減少?

降低

病毒感染是白細胞計數減少的常見原因,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水痘、風疹等;長期接觸放射線、各種理化因素導致的中毒、腫瘤的化療和放療、脾功能亢進、自身免疫性疾病、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纖維化及應用某些藥物等都會導致白細胞計數減少 。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迅速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其中對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裡就存在與血常規相關的一條: 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那麼為什麼淋巴細胞計數減少呢?

通常在發生細菌感染的時候,往往是中性粒細胞在發揮作用,它能夠吞噬並殺滅細菌,此時血常規會提示中性粒細胞的計數和百分比增高。 但是在感染非常嚴重的時候,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甚至缺乏的情況,提示該細胞消耗殆盡。

但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卻是導致淋巴細胞降低

其機制可能是

1. 冠狀病毒進入人體後消耗或破壞淋巴細胞,特別是T淋巴細胞,造成機體細胞免疫功能下降。

2. 研究顯示肺組織可能是造血幹細胞儲存的器官,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導致肺嚴重損傷,而影響白細胞的量。

3. 根據新冠肺炎感染者血液中含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完全有可能進入骨髓等造血系統,而影響造血。

與普通病毒感染不同,為什麼新冠病毒感染,淋巴細胞反而減少?

因此無論在診斷或觀察病情進展、判斷預後上均應高度重視淋巴細胞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既要觀察淋巴細胞的百分比,更要動態觀察淋巴細胞計數絕對值的變化,而其絕對值變化的意義更大。如果淋巴細胞計數絕對值進行性下降,特別是急劇下降者提示預後不良。

白細胞增多,一般不考慮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作為一種人類陌生的病毒,讓我們的免疫系統措手不及。

但是據目前的實驗室以及流行病學研究,該病毒的傳播力遠遠大於它的毒力。

最後,只要大家做好防護工作,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將該病毒從傳播途徑上阻斷,就一定能戰勝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