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的男女比例已經嚴重失調,男生比女生多三千多萬,也就預示著要是按照正常一夫一妻來說的話,將會有三千多萬男子最終找不到老婆,成為所謂的“光棍”,這還只是樂觀估計,但是實際上光棍數量遠遠超過這個數據。

生活在這樣一個新時代,作為男性同胞,是十分著急的,究竟要怎麼樣才能解決自己的光棍問題,成了大多數男性一直以來內心惶恐不安的大問題,今天我就打算跟大家講一講古代解決光棍問題的辦法,也許從中我們會有所啟示。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從男子自身角度直接解決

既然說是解決光棍問題,那首先需要清楚的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目標群體,毫無疑問,在古代也是和現在情況差不多的,因為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導致古代大多數朝代都是男多女少,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男女比例失調,既然失調,就需要找到一個辦法來進行解決,古人的智慧可是相當不一般,為了從根源上直接解決光棍問題,他們想出很多不錯的絕招。

第一個辦法就是國家給你發老婆:也就是說國家會想辦法給你娶老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且聽我繼續為你詳細講解。

在古代的時候,社會是極其不穩定的,況且那時候交通不發達,女孩子很少出門,因此對於大多數男子而言,想要找老婆簡直就是天大的難事,也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誕生了一個特殊職業,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媒婆。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媒婆分兩種類型,一種是民間專門幫人介紹對象,索取好處的媒婆,這種媒婆叫做“私媒”,就類似於紅娘,比如在《水滸傳》中給西門慶和潘金蓮牽線的那個婆婆就屬於這種類型的角色,對於紅娘而言,他們給人找對象是需要好處費的,誰給的好處多,他們就會更加拼命給你找漂亮老婆,要是給的好處不多,能否找到老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除了“私媒”之外,還有一種職業更加特殊,這就是與“私媒”相對應的“官媒”,也就是古代官府專門成立的一種機構,用來給人發配老婆,並且具有國家政府做後盾,腰桿挺得可直了。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按理來說這種“官媒”應該是秉公行事的,只要有人需要老婆,就可以按照實際需要幫忙介紹,可是實際上一個國家那麼多光棍,怎麼照顧得過來,因此這種官媒的服務對象,是有明確規定的,主要是針對那些戍守邊疆的戰士,因為離開家鄉到邊疆去守衛國家,邊疆條件艱苦,根本沒有幾個女人願意去。

國家安定十分重要,為了穩定那些戍守邊疆的戰士軍心,最後國家才想出這麼一個辦法,叫“官媒”去邊疆地區幫那些戰士娶老婆,其中找的老婆通常是那些沒有父母流落人間的女孩或者乞丐之類的,總之也算是為國家發展謀福利。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隨著這種官媒的發展,在後來開始變得不再純潔,產生一系列黑色交易,官媒不允許戰士與女人私下繞過官媒進行交往,目的也是為了得到更多好處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官媒竟然在晚上去“查牆子”,也就是對那些黑暗角落進行查看,防止男女私下幽會。

對於官媒指定的老婆,要是對方有父母存在,丈母孃不同意女兒嫁給對方的話,就是擾亂政府執法,將會受到嚴厲處罰,可能拉去坐牢,因此古代丈母孃基本都比較安分,可不像如今這樣要房要車要存款。

第二個解決光棍的辦法就是“仲春會”:其實這就是一個類似於如今七大姑八大姨給你組織大型相親會現場,或者說類似於如今那些社會上組織的相親節目或者活動之類的,總之目的就是將那些到了結婚年齡的男女組織在一起製造相遇機會,然後解決光棍問題。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仲春會一般是在每年的三月初三舉辦,不同於現在相親會的地方在於,這個仲春會是由官方舉辦的,並且參加的人員都要報名,要是最後相親會之中沒有找到老婆,沒有解決光棍問題,那麼將會遭到官府的處罰。

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地官·媒民》

當然,除了三月三之外,每年的正月十五和七月七也是大型相親會現場,之所以我們今天將七月七當作情人節來過,其實除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之外,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特殊的日子在古代原本就是一個相親的大好日子,今天成為情人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製造一些相親機會,讓人擺脫光棍。

第三個解決辦法就是限制富人多娶老婆:我們都知道,古人在娶老婆這個問題上,與我們現在是不一樣的,古人遵循“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也就是說一個男人可以娶一個女人為妻子,還可以娶若干個女人為小妾。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本來男女比例就失調,而且那些普通光棍屬於弱勢群體,之所以娶不到老婆,就是因為自身條件有限,無法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如今優勢明顯的富人再娶很多老婆,那不是明顯的資源浪費嘛?因此古代政府對此也十分重視,為了防止更多光棍的產生,古人對那些富人娶妾數量進行規定,比如在漢朝時期,規定卿大夫可以娶2個妾,有特殊貢獻可以娶8個,受過封賞之士人可以娶1個妾,普通人不能娶妾。

卿大夫一妻二妾,功成受封,得備八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婦。—《獨斷》

朱元璋時期又明文規定親王級別的一生可以納妾一次,數量最多10人,世子以及郡王一生可納妾一次,數量最多4人,除非以後無後方可再次納妾,要不然一生納妾的數量與次數都是固定的,不能違反,否則將受到處罰,要知道老朱的殘酷可是人盡皆知,在當時沒人敢輕易鋌而走險。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除了以上三個辦法之外,古人還提出過一個更加離譜的辦法,那就是鼓勵光棍去娶寡婦,這在古代可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因為娶寡婦本來就是一件讓人看不起的事情,除非是最後實在沒有辦法才會去娶,要不然堅決不從。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古人為了解決光棍問題,甚至慫恿施行“一妻多夫”制,儘量勸說那些實在娶不到老婆的人去幾個人一起娶一個老婆,然後輪流同房,這在歷史上出現過,但是人們的倫理思想根本無法接受,因此沒有得到普及,只是在一些特別封建落後的地區才會存在。


從女子方面解決男子光棍問題

上邊所說是直接從光棍本身去解決光棍問題,但是這還不足夠,因為要是女方打死不願意嫁給男子,或者說女方家長始終不同意怎麼辦呢?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考慮到女方感受,為了解決光棍問題,古人在這方面的解決辦法堪稱一絕。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第一種解決辦法就是法律強制適齡女子嫁人:意思就是說女子只要達到嫁人的年齡就必須出嫁,在晉代的時候規定女子年齡超過17歲還不嫁人的,官方就會直接強行幫她找對象,指定她嫁給誰就得嫁給誰,要是家人不同意,那丈母孃就直接坐牢,甚至因為女兒到了17歲不嫁人,家長也可能被連坐,遭受處罰。

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晉書·武帝紀》

除了晉代之外,宋朝也有規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就是說要是女子到了15歲還不嫁人,那家人都要去坐牢,這個規定比晉代的還要嚴格,並且年齡也有所下降,可想而知,在古代時候,政府對於光棍問題的解決,是多麼操心啊。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第二個辦法就是鼓勵寡婦再嫁:也許我們會很驚奇,古人不是講究程朱理學,要求女子從一而終,守住貞節麼,甚至在清朝時期還會給那些寡婦立一個貞節牌坊,那為何還會鼓勵寡婦再嫁呢?

事實上所謂的程朱理學是在宋朝二程以及朱熹的發展之下,才達到一個頂峰,在此之前,尤其是春秋戰國還有唐朝的時候,根本沒有什麼貞節之說,那時候男女都十分開放,女子再嫁更是十分普遍,單純說唐朝時期,公主再嫁的都有很多,比如太平公主還有安樂公主等人,都是再嫁過幾次的,高陽公主就更不用說了,武則天更是歷史之謎一樣存在的人物。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因此在宋朝之前,由於人口較少,而且男女比例失調,官方就大力支持那些寡婦再嫁,隨著官方支持以及民間普及,最後這些事情也就見怪不怪,成為一個存在即合理的正常現象。


結語

看完古代解決光棍的辦法後,我想我們一定會從中得到很多啟示,在那樣的環境下,人們依舊能夠對這種涉及人生後續發展的大問題有所領悟,並且積極配合,也是十分了不起的,我們如今的很多光棍為何會一直那麼難呢?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隨著時代不斷髮展,人們對婚姻的認識陷入一種極端化,甚至將婚姻與愛情明碼標價,成為一種略帶交易的行為,早已脫離最初兩人相愛或者組建家庭共同度過餘生的願景,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因為有交易性質,一些原本條件一般的光棍在競爭中就會處於明顯劣勢,想要解決光棍問題,似乎就變得難上加難,而一些身份地位或者財富集中之人,又會成為這場競爭中的主要勝利者,最後大多數資源集中於他們身上,導致原本就失衡的關係更加失衡,並且將很多人原本正確的三觀逐漸帶偏,這不是一件好事情。

古代是如何解決光棍問題的?國家給你發媳婦,丈母孃不同意就坐牢

鑑於古人的經驗教訓以及未來的長遠發展,我們很有必要在婚戀這個問題上,重新調整一下價值觀,對於那些等待駕著七彩祥雲來娶自己的女孩,似乎應該仔細深思一些問題,而對於那些處於迷茫之中還無所領悟的光棍,也應該幡然醒悟,再不努力你就只能光棍到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