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的宗族,為何如此強大?


潮汕宗族觀念強主要歷史的“舉家(家族)南遷”,造成今天潮汕地區宗族意識特別強的原因之一,在今天的潮汕鄉村,不少人還喜歡,在自家建房的門楣上,題上家族的堂號(也叫郡望)來表明其家族的根源。

在潮汕地區,祠堂更是極為常見。

關於中國歷史上的,三次大規模移民潮汕事件

❶公元307~313年(晉朝永嘉年間)中原地區發生了八王之亂,連年戰爭,民不聊生河南人民一路南下避難。

❷唐末黃巢之亂,避難者大量南遷

❸宋末宋帝南逃也是類似,中原出現大規模南遷南遷中原漢人經福建而後入潮汕,在宋元時期迎來移民的最高潮。

此後,中原漢人與當地南越土著,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不斷融合同化繁衍至今,成為了今天的潮汕人

潮汕人,信仰文化以下幾方面

▲蔡氏祖祠

強烈的宗族意識,

也伴隨著強烈的“傳宗接代”觀念。

“重男輕女”

“大男子主義”

也一直是潮汕被人詬病的點,很多在外打拼的潮汕人,經常被問的一個問題就是“你家有幾口人?”甚至有這樣一種說法,嫁過去潮汕,就會被逼生孩子,而且還要生到男孩為止。關於這一點

“潮汕真的很重男輕女嗎?”

“還是有這樣的現象,但不都這樣。”

“現在身邊的獨生女也很多。”

“潮汕的爸爸們,一樣寵愛自己的女兒。”

“潮汕搭阜(男人)大男人,但有擔當顧家啊!”

對此,想說

時代在發展,思想在進步

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

因封閉而團結

因大海而拼闖

潮汕平原,雖然三面環山,相對封閉

但海洋又為潮汕人

打開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門

而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也造就了潮汕人

既傳統保守,又敢拼敢闖的性格特質

這裡有專屬的方言,潮汕話(潮州話)








藝術資訊


直到今天,潮汕的宗族都非常強大,凝聚力和組織力都堪稱中國之首。

特別是在潮汕鄉村,你甚至還能見到許多表示宗族存在的標誌。“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形容的就是這種宗族強盛的情況。

潮汕的宗族勢力是何時才形成的?

這種情況要追溯到明朝。

明朝初年,整個社會的風氣是推崇宋明理學,尊崇以血緣、地望為紐帶的家族。而如果不想讓地方豪強出現,就需要國家擁有絕對的力量。

但這種情況對16世紀的明朝而言是很難實現的。當時,海盜大舉入侵東南沿海,潮汕人的生活非常危險,而明朝的海防力量極其衰頹。

在這種情況下,以血緣、地望為核心紐帶的宗族挺身而出,代替官方構成了抵禦海盜的基本單位,宗族的勢力開始崛起。

隨著海盜危機的解除,潮汕地區迎來穩定發展的時期。

但是,這又面臨著新的問題——那就是人口增長,而耕地面積有限,所以必然出現資源競爭。

在這種情況下,宗族再一次增加了自己的實力。因為資源的競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宗族為單位進行,這個時候的宗族再也無法被遏制了。

1949年解放後,這種情況稍有緩解。但隨著改革開放的到來,宗族再次復興。這是由於很多海外潮汕富商自1980年代起陸續回鄉,他們仍然是以宗族為核心,所以經濟投入也是也過去的宗族為對象。

潮汕的宗族可以說是歷史悠久,而且生命力旺盛,直到今日仍然存在。


HuiNanHistory


說到潮汕的宗族文化,先看一下潮汕的地理位置,潮汕臨海,明朝時局不穩出現了海盜,因此潮汕宗族起初是為了抵禦海盜侵襲,漸漸卻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說到潮汕宗族文化為什麼那麼發達,本人認為主要有三!

  1. 抵禦外敵,臨海就會有船,有船就會有商船,有商船就會有海盜,一個人的力量是微弱的,這就需要所有同宗之人團結起來一起抵禦外敵,這是其一!


  2. 土地問題,南方在古代屬於蠻荒之地,當外敵減少,社會就會穩定,人口就會增長,土地問題就成了厄待解決的問題,當時政府管理又不完善對潮汕的管理比較鬆散,所以一個近似於政府職能的民間社會管理體制——宗族管理就應運而生,這是其二!



  3. 利益的驅動,近現代國家安定繁榮,人們都想方設法地為了賺錢,恰好潮汕臨海,華僑眾多,華僑有啥?不僅有錢啊,還有大把大把的資源,為了發展宗族文化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因為只有這一種文化才能把遠在千里萬里的華僑緊密聯繫起來!這樣才能利用到華僑手裡的錢和資源!




以上就是為什麼潮汕宗族文化興旺發達的原因!如本人說得不到位的地方,或者有更好的解釋,麻煩評論!謝謝!


小莫談天下


紅頭船出發,越來越多潮汕人到海外生存,人群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了一個僑鄉社會,同時也形成了潮汕另外一個社會——宗族社會。

宗族是儒家文化最主要的構成部分,但是科考之後,特別是宋之後,慢慢地弱化了。

在宋代之前,潮汕地區的宗族並沒有那麼強悍,但在明代後,因為海盜橫行,為了自保,沿海的鄉鎮必須結寨,圍寨而居,發明者是澄海的冠山村。

圍寨後,大家安全了,那麼當時的人要做什麼?

第一個我們要狠狠地把男丁生下來,再把男丁練武、訓練好,才能對抗海盜。本來對抗海盜應該是官府的事,但是因為“省尾國角”,我們只能圍寨自保,然後拼命地生小孩,還要生男丁。

我們拼命地把自己組織起來,這個時候就需要宗族的力量,所以潮汕的宗族在明代得到了極大的強化。

其實不僅是潮汕,在南方,宗族依然也強大,但今天為什麼可以繼續用宗族來解釋潮汕,是因為在潮汕,“宗族”跟“僑鄉”,這兩個東西一直在交互地作用。

這種作用的原理是怎樣的呢?

舉個例子,解放後,國家把宗族裡面的四大要素連根拔起 —— 祠堂改作小學,族長當作地主“幹掉”,土地沒收了分配貧下中農,族譜燒掉。

當其他地方的宗族被“消滅”得無影無蹤之後,可反觀潮汕,它依然存在,泥溝村有一百多個祠堂,每個祠堂到今天依然生動活潑,這就像我們的潮汕文化,到今天依然像化石一樣保持得那麼好,背後的原因就是僑鄉社會。

跟很多地方的僑鄉不一樣,潮汕的華僑大部分是在泰國、東南亞一帶,華人文化在那邊是一種強悍的精英文化,所以可以在那樣的土壤上,保留得非常好。

當故土發生變革後,比如說祠堂、宗族文化快被消滅時,在改革開放還沒正式開始時,華僑回來了,一看:天吶!祠堂哪裡去了?

所以當落實僑房的時候,第一批落實的是祠堂。沒有錢,華僑那邊有;族譜燒掉了,華僑那邊也有,印刷後拿回來,所以,潮汕的宗族文化馬上覆燃起來。

整個潮汕文化一直都是這樣。無論我們這邊發生了什麼變革,海外馬上回流。這種僑鄉社會的迴流,使到我們的宗族依然非常強大。

而僑鄉文化本身又需要宗族文化維繫。因為以前,海外華僑的都是青壯年男子,留守的母親、小孩就必須由宗族來照顧。所以宗族、僑鄉在這個過程裡面不斷地迴環往復。

如果你要理解今天潮汕文化、社會,你就必須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宗族、僑鄉,是一個最基本的,解釋這個社會的工具。


摘自陳曉東老師在潮加的分享


潮加talk


說到潮汕宗族,就不得不說潮汕的宗祠文化,宗族的發展可以從歷史與傳承的角度去解讀。

潮汕最初的宗族形成可以追溯到宋朝年間,當時南方海盜初盛,而潮汕地區地處濱海之地,海外小島眾多,卻沒有大的島嶼足以讓官兵長期駐守,於是成了海盜之患最盛的地方之一,潮汕人宗族為聚以抵禦海盜,漸漸形成了獨特的宗祠文化。

潮汕人以血緣為紐帶,以宗祠延續親近。很多地方的近親聯繫都不大,何況遠親了,而潮汕通過宗祠的祭祀活動,共同守護祖宗創下的祠堂,給淡化的血肉親情賦予了神聖的外衣,從而緊緊聯繫在一起。

本人就是一個潮汕人,有幸經歷過宗祠的重建,別家可能各家有各家的規矩,在我們楊家,宗祠分四房頭,四房中,考慮規律對稱,結合經歷多少次分家各自建成幾個廂房。大堂中間的香案,只有上溯三代的祖公會擺香案,每每生辰忌日大時大節都必須祭祀的,而超過三代以上的各自歸於祖墳,只有清明時節才會去拜祭。

正是這種宗祠賦予的使命才讓潮汕的宗族如此發達,但現如今,時代不一樣了。很多潮汕新生代,娶妻都不是娶當地的女人,導致很多遠嫁而來的新婦對潮汕的時不時祭拜一次的習俗摸不著頭腦,好似完全沒有規律,而且也不甚重視。

潮汕文化可以說在發展,也可以說是在被新時代的多元化漸漸解體。

【純手打,求贊求關注】


以漁為家


我想從風水的角度來說一下,風水裡講,山主人丁,水主財,潮汕也好,江浙也罷,都是大型幹龍支龍入海口,正所謂氣乘風而散,界水而止。各幹龍支龍入海處結穴,結恆局,都是上好的風水寶地,所以自古以來,沿海之地都是適合經商,富人居多。杭州為南龍結穴地,錢氏家族(錢繆)就葬於此地。歷千年不衰。龍脈以末端結穴結恆局處為生氣,入海處基本為生氣,所以所滋養的人一般小巧水靈,而大西北之地為龍脈從崑崙山下來的開端,為老氣局多,所滋養的人就為彎弓射大雕了🤗


古今縱橫唯我中華


潮汕的村落都具有宗族和家族的特點,人們所過的生活皆為宗族和家族的反映,一個村落雜姓同居,只要你是村中大姓(即人口最多),那村中大事如誰當村長,鄉中遊神賽會等等都是圍繞你這個大姓來展開,才能做得順利成功,可見宗族勢力之大,而宗族之中又有了家族勢力,同姓之中既人多又有錢,那村中大事定是這個家族(房頭)在主持,所以潮汕地區又滋生了大男子主義思想,生男孩才算丁,才能支撐門戶。

但潮汕又是省尾國角,人多地少,又面臨海洋。為求生存發展,自古都有出外飄泊謀求發展,下南洋。只要家鄉族親有人在外站穩腳根,鄉中叔孫都有去投靠,以賣苦力做小買賣,慢慢壯大自己,又有抱團求生存求發展的精神,因此潮汕人闖四海總能站穩腳根。


櫻花飛舞時2


漢人都是宗族社會

其實都差不多,只是潮汕表現出來的多,比如大規模修建祠堂,完善宗親組織等等,外出抱團,這和南遷後環境不好有很大關係。

其他地區則是祭拜修譜為主,排場不大,意識不濃,特別是城市人,五服親戚認不全,是常態。

一般修譜多是老人主導,二三十年一修。

南方雖然祠堂多但是修譜頻率卻不高。

凡事不要看表面就對了。


王涉


首先,潮汕處於地理位置還是比較優越的地方,而且上世紀由於戰亂潮汕人人多外出逃離戰火,為了生存他們就開始學習做生意,寧可創業也不打工,而且他們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其他先不說,潮汕人就團結,人幫人,人拉人,只要你是潮汕就會幫助你,他們有著自己的商會。遍佈全球各地,他們敢於走出來,有了世界觀就有了格局,潮汕人就是敢於拼搏才造就今天他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馮江


客家人是父系中原、母系山畲的混血漢人,但他們特別忌諱別人說這件事。於是,就編出他們都是純種漢人,都是中原望族的故事,並用修族譜、建祠堂等方式刻意加以強化。正所謂強調的就是缺少的、掩蓋的就是自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