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一線防控 下班網上義診——記市中心醫院腫瘤一科副主任王萍

黃岡日報全媒記者 吳婭婷

存懸壺濟世之心,行救死扶傷之責。

王萍是黃岡市中心醫院腫瘤一科副主任,作為我市第一批赴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現戰鬥在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抗疫一線,仍放不下疫情發生後不能按時返院就診的腫瘤患者。她及時提供了電話、微信等多種諮詢方式,設立了網上義診通道,利用每天休息時間,解答患者的各種疑問,保證腫瘤患者在疫情防控時期治療的連續性。

當有人不理解的人問起她:“你這樣拼命圖個什麼?”她說:“我是一名醫生,圖的是對得起醫生職業的敬畏。”

身處抗疫一線,再忙也忘不了患者

“林爹爹還好嗎?吃喝咋樣?還肚子痛嗎?營養要跟上,少吃多餐,多喝酸奶。”

“最近一切都好。王主任,謝謝您在百忙中的關心!您也要照顧好自己!我們一起抗擊疫情,加油!”

3月3日晚上8時30分,剛從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下班的王萍,一回到酒店,就給林爹爹的兒子林曉源(化名)發來隨訪信息。

春節前,林爹爹從市中心醫院回到家裡,原打算節後繼續住院,沒想到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只好一直在家接受藥物治療。林爹爹今年76歲,是一名胃癌晚期全身多發轉移患者,

吃藥成了林爹爹棘手的事。“一次吃多少?怎麼搭配?會不會有副作用?我都拿捏不準。”林曉源說,他父親住院後,王萍主任專門把自己的手機和微信留給他。他用微信向王萍諮詢用藥問題。

王萍很快就回復了,告知用藥方法,還關切他父親和家人的身體狀況。有時候,王萍回覆較晚。後來林曉源才得知,王萍被調到抗疫一線,不能經常看手機,只能利用休息時間回覆,這讓他更加感動。

“王萍醫生被抽調到抗疫一線,仍然對我父親和原來的患者繼續給予關心和指導治療,無論多忙,都有問必答、不厭其煩……”林曉源感激地說。

網上義診守護健康,隔空不隔愛

3月5日晚,記者聯繫上王萍時,她正忙於網絡義診。直到晚上9點30分,她才有時間接受記者的採訪。

王萍從1月24日開始,她就堅守在抗疫一線,已經連續工作40多天。

儘管每天在一線忙碌著,但王萍利用休息時間開展網絡義診。“由於疫情防控原因,一些患者不能到醫院就醫,但對治療有需求,也會有焦慮情緒。”王萍說,通過網上義診這種無接觸方式,可以幫助患者及家屬科普知識,調整治療方案,儘自己所能解疑答惑。

2月4日,肺癌晚期患者劉爹爹的女兒劉陽(化名)給王萍發來微信,說父親出現喘閉呼吸困難,因家住團風不能來市中心醫院就診。王萍建議在當地就近就診,並讓劉陽通過微信將劉爹爹的肺部CT檢查結果和原片發給她。王萍通過隔空義診並與當地醫生溝通,調整診療方案,林爹爹喘閉症狀明顯緩解。

“卵巢癌患者靜脈化療不能進行,改成口服依託泊苷軟膠囊化療;胃癌不能靜脈化療,建議口服卡培他濱+阿帕替尼聯合治療……”王萍說,疫情期間她收到患者的微信後,都會第一時間回覆,並調整治療方案,有時在隔離病房不能攜帶手機,回覆會遲一點,但從不遺漏。

王萍介紹,腫瘤病人都有固定的管床醫生,我們對病情比較熟悉,連續性地治療使患者對我們有很強的心理依賴。

從2018年起,王萍在好大夫平臺上開通網絡義診,並將自己的電話或微信留給患者,通過多種諮詢隨診方式,對患者的疑問進行專業系統的解答,避免患者陷入病情焦慮或治療誤區。據好大夫網絡平臺統計,王萍義診平臺已有17420人次訪問,好評率100%,收到感謝信16篇。

夫妻攜手抗疫,無問西東

早在春節前,由市中心醫院負責改造組建的市傳染病醫院,是全市集中隔離治療確診及病情較重患者的醫院,王萍是市中心醫院第一批主動請纓奔赴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

1月23日,王萍積極響應市中心醫院內科黨支部號召,主動報名參加抗疫一線,在黃岡市傳染病醫院呼吸5病區承擔一線醫療工作。

在出徵前,王萍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告知做過心臟手術的父親突感心臟不適,血壓偏低。王萍心中萬分焦急,但她深知在這樣的特殊時期,新病區亟待開展收治工作,她走不開。

“爸爸,現在救治任務重,我不能回家照顧您,對不起!”“孩子,你是一名黨員,是一名醫生,這個時候有更多人需要你,安心工作,我會照顧好我自己。”聽著電話裡父親疲憊的聲音,她眼含熱淚。她當即決定繼續留在崗位,在電話中安撫母親情緒,叮囑母親相關照料注意事項。

王萍的老公陶磊也是抗疫一線醫務工作者,在我市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擔任病區行政主任兼業務主任,帶領團隊承擔一線救治工作。

每天早上,王萍向東,去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陶磊向西,去市婦幼保健院新院區。“職責所在,使命使然,無問西東,我們一起加油吧!”這是微信聊天中王萍對老公說的一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