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周末,跟着老梁逛许昌】

第135站:许田泰山庙(万人碑)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老家许昌

文·图‖梁耀国

小时候,目不识丁的姥姥经常告诫我,万一去哪儿迷路了,千万别慌,记住咱鼻子底下长的有嘴,只要嘴勤,勤问勤打听,就没有到不了的地方。

自开始骑行到现在的三十多年间,我时刻牢记姥姥的教诲,无论是去遥远的山区,还是去附近的乡村,我基本上走一路问一路。这样的好处一是不会迷路,二是少走弯路。(想看看上一站老梁逛了哪儿?欢迎点击以下链接欣赏:

这次去许田,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如此。

费了一番周折,寻到许田村村东的泰山庙时,已是下午二时许。我推开虚掩的山门,连问多声里面有人没有,始终不见回应,便擅作主张进去了。

下图:许田泰山庙山门。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一进门,就看到甬道左侧枯枝下面,埋着一通石碑。我扒开树枝,擦去尘土,发现这通碑上镌刻着《重修泰山庙碑记》,施钱姓氏开列于后,勒碑时间是大清宣统元年。因字小,且风化的厉害,碑记内容已经无法辨认。

面前的大雄宝殿是用彩钢瓦搭的,里面胡乱摆着几尊泥胎和其他一些杂物。那一刻,我真有点生给我提供信息那位老乡的气,大老远把我忽悠来,难道就是看这些粗制滥造的建筑?

既来之,则安之。我一边劝自己,一边往里走。出了大雄宝殿的后门,立马看到西侧菜地中央,立一四棱柱形的石碑,仅从外观看应该是个古物,趋近一瞅,还真是。

石碑南侧,刻有《万人碑记》,内容抄录如下:

泰山之神,聪且直,许人士豪呵护之,故生齿日益繁而毂挚肩摩,此万人碑之所由起也。其碑身高一丈许,面阔二尺四寸许,三面皆如之。六十年来仅有其质,未结其局,若碑之帽,碑之座,前此皆未之有果,非常之。原黎民罹焉而不能,底于成耶!抑厘头者不至,而人情且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也。忽有一小道人,一旦起而再造之,求石于山,以备前人之所未备。治石于工,以新前人之所未新。是当年之举,而辄 。今且不废而举,累年之仆款立。今竟立而不仆,矧(shen,况且之意)适值圣节之 而填。树巍然之象,焕乎可观巅乎!独山寺小,人道人与有荣施焉。然道人不自居其功,繁然亦唯。

泰山有翼,赞之灵也。故道人之所以成功也,道以为谁扬姓名,教君者予素亦记于此。仍撰万人铭次于左,道人赞次于右,以与此碑共首。

大明天启五年(1625年)季春吉旦立

本州名儒学增广生员 孙九成撰 南府雒(luo)阳县山人 陈璋 书 本店寿官 孙象祚篆

下图:碑文局部。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恰在这时,看庙的孙清现老人(今年81岁)悄然来到身边。他问我看懂碑文没有,我说似懂非懂。

他告诉我石碑的南面刻的是《万人碑记》,东面刻的是《万人铭》,西面刻的是《道人赞》,北面刻的是捐碑者的姓名。

我转至石碑北面,果然看到“云南道台察御史鄢陵梁克顺仝立”的字样。据老人讲,这通四方碑是鄢陵人梁克顺和他弟弟梁克灿共同出资立的。

为了运回这通碑的石料,听说哥俩费了可大劲。冬天正冷的时候,前面泼水,等上冻结成了厚厚的冰凌,再套上牲口拉着一点点往前滑。从山里滑回来,整整花了三年时间。一般的石碑,都是一面刻字,而这通碑四面都刻有内容。另外,它的碑座、碑帽也有别于其他的。因此,光刻碑又花了三年时间。

你看,它的碑帽为屋顶式样,正脊两端刻有龙首,四重脊刻有蛇首。屋面刻有六行筒瓦,檐下刻有麒麟、莲蓬。两山刻有神兽,云纹。

听罢老人的介绍,再看此碑,果然觉得其造型独特,雕刻生动细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随后,老人又讲到,此碑坐在一口井上。大概是七几年,村里派人在碑旁边挖了个坑,挖了一人多深后,发现下面是口井,井水可难闻,随即就封上了。

下图:万人碑。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如今教学楼的位置,过去是泰山庙的大殿,它和开封的一般大,都是方五丈,前面还有卷棚。

泰山爷叫黄飞虎,保的是周文王。姜子牙封神时,专门给自己留了个正位。临近结束,他顺嘴问了句,还有谁没封到?这时,泰山爷从供桌底下一露头,说我还没被封呢。

姜子牙一看这情况,只好把正位让给了泰山爷。泰山爷说我坐上了正位,你姜子牙坐哪儿?姜子牙一笑,说我逢门必进,以后好吃好喝招待好我就行了。

我问老人西边矮碑上刻的是啥,他说那是块水泥庆的碑,是修建教学楼时立的。

出于好奇心,我将上面的文字通读了一遍。

许田小学重建碑记

许田小学,初谓许田国民小学,公元一九二九年借许田泰山庙创办,尔后许田高寿中学、县立第四完小,陈曹乡农中继之,乃许田人者为造福五梓、恩泽后代而建。

吾村志士,兴学数代,为社会养木育秀,功垂来世。然而,因校舍历经沧桑,兼风剥雨蚀,虽几经复建,仍不堪使用,贻误四化大业之须矣。为弘扬前人兴学育才之风尚,承其尊师重教之美德,全村干群及各界志士仁人,慷慨解囊,一举集资十二万六千元,于原址兴建教学楼一幢,大门一座及附属设施,功德无量,永垂青史。工程于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六日奠基,同年八月十日竣工,教楼巍峨壮观,校舍严整秀丽,诚育人之摇篮也。为感各方之资助,铭乡亲之义举,是故立石,以誌千秋。

还别说,此碑记叙述简练,用语得当,写得相当有水平。

下图:许田小学重建碑记。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之后,老人把我领进后院,指着嵌于西配殿前墙上的青石板说,它可是个老东西,比前面的大碑还早一百多年呢。

一听这话,我来了兴致,连忙凑近看。上面内容如下:

许州之东北约有五十余曰许田店,古有东岳庙,御而四界,午而臺分,报如随影,祷如应声,殿廊俱备,惟缺寝宫舍。本店以常政弘治十六年十一月,内喜舍本资辰实。本店谢氏、刘奉等,地基剏立,寝宫塑绘神像,壁书而山,即今独美而完,故立石碣亿斯为记。

神像堂堂,圣德巍巍,祐捨心家,春康益计。开中人孔本、刘政书。大明弘治十七年(1505年)岁次甲子四月畵,常节政同室朱氏。

下图:砌在墙上的碑记。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等我抄罢,老人轻言细语,给我讲述了此铭文的由来。说很久以前,有个姓朱的秀才进京赶考,落难于此,被庙里收留。若干年后,已在京城做了大官的朱某,为感谢泰山庙的搭救之恩,捐建了东西配殿。石板上的字,就是记载这件事的。

下图:孙清现老人。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居中的泰山庙面阔三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拾阶而上,发现一层被土填实,二层楼板拆除,三层方格木窗尚在,而中间的门则用木板草草地钉上。西斜的阳光从窗棂射进来,打在后墙,再反射到泰山爷塑像上,越发显得天庭饱满,慈祥和蔼了。

下图:泰山庙。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转眼间,我已经在庙里呆了两个多小时。临近冬至节气,白天天短,通常五点半天就黑了。为赶在天黑前安全到家,我与孙清现老人握手作别后,骑上车,顺着原路急三火四外回赶,力争不走夜路。

下图:侧拍泰山庙才显其雄伟。(文首:万人碑碑帽)

许昌万人碑:运石三年刻三年,四棱柱形真罕见

【作者简介】梁耀国,现就职于许昌市房产交易租赁管理处,河南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

1、本文由作者授权发表,文责作者自负,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场。

2、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版权归原摄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许昌”今日头条号立即删除。

爱许昌老家,看“老家许昌”。 老家许昌,情怀、温度、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