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兩歲的多多,面對媽媽身邊彎下腰來親切看著他的阿姨,微笑著卻不肯打招呼。

“多多,叫一聲阿姨。”

多多扭過頭,一聲不吭。

“多多乖,叫一聲阿姨,媽媽就給你買小蛋糕吃。”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不叫阿姨,媽媽,買小蛋糕吃。” 多多奶聲奶氣地回答道。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小的時候可不是這樣。”

媽媽在友人面前尷尬又無奈,這孩子在外頭怎麼這麼不長臉?又想起前幾天遇到差不多月齡的“別人家的孩子”,大大方方地和自己打招呼,叫起人來聲音甜甜的,一點都不膽怯,愈發想嘆氣。

實際上,見面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僅僅是害羞和不禮貌的原因,還有一種不願意"喊人"孩子有"陌生人焦慮症"。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對於孩子來說,她不懂這個世界,就像我們到了一個新的環境,是處於試探自我保護的階段,孩子也比較敏感並且以試探的角度去對待自己不是很熟悉的環境,這種現象就是“陌生人焦慮症”,孩子不知道對方的脾氣性格,所以自然就不想去打招呼。

這種情況一般出現在3歲以下的孩子比較多,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處於依賴父母的時期,所以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家孩子在家裡很活潑甚至調皮,為什麼到了外面就喜歡粘著父母,像個小白兔一樣,所以父母就會錯誤的認為孩子不懂禮貌。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面對這樣情況怎麼辦?

1、不當眾批評孩子不懂禮貌

面對孩子不願意喊人的情況時,有些家長的態度比較急躁,會直接的批評孩子,並且斥責這種不禮貌的行為。以此希望孩子的行為有所改善,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但是孩子會從中感受到自尊心受到傷害,對於打招呼的行為更加排斥,同時也會影響到親子關係。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2、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當孩子不願意和陌生人打招呼的時候,很多父母特別喜歡給孩子"貼標籤",比如說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膽小"、"懦弱"的孩子,不打招呼別人都不會喜歡等等,這些標籤對孩子的心理都有著很大的傷害。有些標籤一旦貼上了便很難再撕下來,這些標籤也會讓孩子變成父母口中,那些"不禮貌"、"膽小"、"懦弱"。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3、家長先把“主動打招呼”做好

都說孩子就是家長言行的一面鏡子,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做,就反映在小小的孩子身上。在路上偶遇同事、朋友、親戚時,你主動與他們打招呼了嗎?碰到初次見面的陌生人,你大大方方地問候他們了嗎?先從自身做起吧!孩子會在家長日常的言談舉止中“學習”到這些行為,自然而然就會把見到人主動打招呼當做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4、創造一個溫馨祥和的家庭氣氛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並讓孩子有充分發揮的餘地。端正父母教育態度,從思想上認識對孩子的溺愛、嬌寵,只會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要認識到只有教育得當,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發展。

不願“喊人”的孩子,不只是內向,不懂禮貌,家長多留意這種情況

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會有其成長的特點,當孩子有這些表現時,要了解孩子這樣的原因,然後注重孩子的心裡維護最為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