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阿富汗,地處中亞腹地,是連接東亞、西亞、亞、中亞的交匯地,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來,就被稱之為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阿富汗地理優勢


希臘文明、埃及文明通過這個十字路口傳入東亞,進而傳入了中國、朝鮮、 日本。同樣,中華文明也通過這個十安路口傳入中亞、西亞甚至歐洲。而印度文明同樣也是通過這個路口,傳入中亞五國甚至擴散到了歐洲。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文明交流之路


因此,有些人也稱阿富汗為世界文明交融的中心。也正是如此特殊重要的地理位置,阿富汗自古以來,也就成為了帝國競相爭奪控制的對象,對於有野心的帝國而言,控制了阿富汗,就打通了通向世界的通道。有許多強大的帝國都試圖征服這裡,去無奈折戟。那麼,歷史上都有哪些帝國在此被埋葬呢?

一.千年前的糾葛:唐朝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大唐盛世


關於大唐和阿富汗的這段歷史,可能大多數人不太清楚。唐朝建國時,整個中亞基本上由西突厥統治著,唐朝在經歷”貞觀之治”後,國力日漸昌盛,又逐漸恢夏了対西域的控制,唐太宗李世民為了加強対西突厥地區的管理,於640年攻破高昌以後,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安西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南直至蔥嶺以西、阿姆河流域的遼闊地區。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唐朝西域人民生活


公元658年 ,唐朝滅亡了突厥,於是原臣服於西突厥的昭武九姓等中亞諸國紛紛依附唐朝。公元702年,武則天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管轄包括阿尓泰山和巴尓喀什湖以西的地區。兩個都護府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軍事權力,充分證明了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管轄的地區, 歷史上都是中國領土(理所當然地包括如今的阿富汗)。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唐朝疆域阿富汗的位置

50多年後,吐蕃和阿拉伯倭馬亞王朝向中亞滲透,昭武九國被迫向大唐救援,於是在唐開元三年( 715) ,唐朝派軍西征並打敗了吐蕃和阿拉伯聯軍,從此以後,唐朝在中亞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高仙芝


由於中亞的特殊地理,各國對中亞的爭奪從沒有中斷過,公元8世紀中期,新興的阿拔斯王朝開始崛起,並挑戰大唐在中亞的權威,於是,唐玄宗派出大將高仙芝進駐西域征討阿拔斯,將阿拔斯打跑後,高仙芝就留在西域鎮守。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唐軍壁畫

歷史的拐點發生在公元751年,這一年,高仙芝帶領唐軍與來自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和中亞小國聯軍打了一仗,史稱”怛羅斯之戰”( Battle of Talas,怛,音da) , 結果以阿拉伯帝國慘勝告終,這也是這是阿拉伯與大唐幾次邊境衝突中唯一次大勝安西軍。

有意見認為怛羅斯戰役是一場當時歷史上最強大的東西方帝國間的直接碰撞,也有的認為這場戰爭僅是兩個帝國邊疆上的牴觸和小衝突。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安史之亂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場敗仗,改變了唐朝對中亞的控制,而由於唐朝內地”安史之亂”的發生,導致唐朝在中亞的存在逐漸淡出。公元792年,唐朝在西域的最後 一塊根據地西州失陷,至此,當年貴霜分離的小國全部由阿拔斯吞併。這也標誌著,唐朝對歷史上的阿富汗近200年的統治宣告結束,同時也從側面顯示唐朝開始力不從心,一百年後,曾經盛極一時的大唐正式滅亡。

二.“日不落帝國”的沒落:英國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日不落帝國”


作為大航海時代的霸主,英國號稱“日不落帝國”,其統治的三千萬平方公里的廣大殖民地也為英國輸送著源源不斷的資源和財富。到了十九世紀,英國殖民者出於與沙俄爭奪對中亞控制權的戰略需要,企圖將阿富汗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於1839年—1919年間,對阿富汗發動了三次侵略戰爭。

1830年,阿富汗內部爆發了內戰,最終多斯特·默罕默德帶領的軍隊取得了全面的勝利,統一了全國。但是戰爭並沒有就此平息,英國的殖民者為了挑撥阿富汗跟阿拉伯的關係,將阿拉伯拉入自己的軍事同盟中,他們不斷對阿富汗進行間諜滲透活動;而沙俄也在其中插上一腳,導致事情變得更加複雜,終於在1839年爆發了第一次阿富汗戰爭。戰爭持續了整整一年,最終以英國的失敗結束了第一次阿富汗戰爭。

1870年,英國、沙俄都在阿富汗南北兩邊不斷進行殖民擴張跟侵略,很快邊界與阿富汗的土壤相接,這對阿富汗造成了威脅。於是,阿富汗為了祖國的領地不被侵佔,接受了沙俄提出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並且拒絕了英國使節的來訪。由此,英國對阿富汗發動了戰爭,史稱第二次阿富汗戰爭。後來在阿富汗人民的勇敢抗擊之下,英國殖民軍到處捱打,英國被迫停止了對阿富汗的侵略。

第三次阿富汗戰爭爆發於1919年,原因是阿富汗內部資本主義開始萌芽,又恰逢一戰的爆發,牽制了英國的軍力;俄國十月革命的打響,給了阿富汗領導者啟示。在1919年2月,阿富汗改革派上臺並宣佈獨立。英國不想輕易放棄阿富汗這塊殖民地,第三次阿富汗戰爭爆發。1921年,由於多方的壓力,英國被迫簽訂合約,宣佈承認阿富汗的獨立。

阿富汗進行的抵抗英國的戰爭,不僅維護了民族的獨立,同時也捍衛了自己的國家主權,此外也是亞洲革命風暴和亞洲覺醒的重要組成部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帝國英國卻被一個弱小落後的國家打敗,這就向全世界證明,任何一個強國想要征服一個生命力旺盛、民族意識強烈的民族,都註定是要失敗的,因此英國阿富汗戰爭為日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樹立了榜樣,此後的幾十年,英國在世界上的殖民者紛紛奮起反抗並獨立,曾經“日不落帝國”也如流水,匆匆不再了。

三.紅色蘇維埃土崩瓦解的前夕:蘇聯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彼得大帝雕像


俄國最著名的沙皇彼得大帝曾說過:“當俄國可以自由進入印度洋的時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軍事和政治統治。”

彼得大帝為他的後代規劃了三條“南下”的路線:第一條是從黑海經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到地中海;第二條是從南高加索經伊朗到波斯灣;第三條是中亞經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蘇聯軍隊


在蘇聯沒有解體的時候,阿富汗北部的三個斯坦國家都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因此,阿富汗與蘇聯是鄰國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阿富汗游擊隊使用美國防空導彈


蘇軍的對手不是打醬油的阿富汗的政府軍,而是各地區游擊隊。受制於地形與氣候,蘇軍長期只保留了10萬駐軍在阿富汗。蘇軍佔據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游擊隊則控制了大部分山區和廣大農村。在阿富汗政府(既蘇聯扶持的代理人政府)的配合下,蘇軍不斷掃蕩圍剿游擊隊的根據地,游擊隊則以山地和農村為依託,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蘇軍鋼鐵洪流


這場戰爭雖然不至於讓蘇聯立即大敗,卻時時刻刻都在流血,而常言道: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蘇聯本就不是很富裕的經濟遭不起長期戰爭的拖累,隨著駐阿富汗蘇軍全部撤回國內,這場長達十年的戰爭自此宣告結束。

曠日持久的戰爭成為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兩年後蘇聯宣告解。

四.不可一世的白頭鷹:美國


四戰之地,數個帝國折戟於此

美軍


美國2001年聯合北約及其他一些國家在阿富汗發動了對“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的戰爭,這也標誌著全球反恐戰爭的開始。

此次戰爭的過程無需贅述,聯軍一開始順利地攻克極端組織控制的城市,但在其後的十年間,聯軍部隊就像曾經的英軍和蘇軍一樣,陷入深深的游擊戰中。無法找到極端組織的蹤跡,一不小心就會被“打黑槍”,就好像有兩條強壯的腿陷進了淤泥,有力卻無處使。

接近20年的阿富汗戰爭讓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只能撤兵。

回顧漫漫歷史長河,阿富汗這片崇山峻嶺間不知陷住過多少強大帝國的鐵蹄,它們中的很多都在戰爭過後遭受不同程度的衰退甚至是敗亡。美國這隻曾經不可一世的白頭鷹也被弄得灰頭土臉,看似是偶然,其實也是歷史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