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寫作(01):教會學生用文化的眼光看餐飲生活——葛根

讀了一些學生描寫戰“疫”生活的文章,感覺寫作的眼光僅僅停留在當下生活表象,缺少文化內涵。有同學假期學習做菜,餐飲文化底蘊深厚,很多蔬菜植物早已進入《詩經》,但學生卻並不知曉。

比如葛根。

南葛北參。重慶、四川、山東、江蘇、浙江、河北、江西以及兩廣、兩湖、雲貴等大半個中國均產野葛,晚上衝點葛粉吃得很綠色。

其實葛出身不凡。《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產生了典故“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王風是東周洛邑之詩。

《周南·葛覃》則寫暮春時節,一個閣中待嫁的貴族女子在女校學習時的日記。“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害浣害否,歸寧父母。”周南是周公管理地區。葛的主要意象是戀愛相思與“歸嫁”,這與葛藤纏繞的自然形態有關。

除吃外,還葛布、葛衣、葛紗、葛巾的廣泛使用。道教茅山是野生葛的重要產地,更出了一位以煉丹和醫學聞名的葛洪,讓葛沾染了仙風道骨。

疫情寫作(01):教會學生用文化的眼光看餐飲生活——葛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