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泛泛人物之孫觀:從父子兩刺史,看一個“黃巾賊”的逆襲人生

縱觀三國曆史,以“黃巾賊”的身份實現人生逆襲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人,即:張燕,官至平北將軍、封安國亭侯;廖化,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孫觀,官至青州刺史、振威將軍,其子孫毓後來也曾官至青州刺史。

但是,當時的張燕可是黃巾大帥身份,而孫觀只是黃巾小將,自然無法相比。就算同為黃巾小將的廖化,所在的蜀漢集團也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稱,立功的機會也比人才濟濟的曹魏更多。只是,相比而言,孫觀的青州刺史,可比廖化的領幷州刺史有份量多了。


三國泛泛人物之孫觀:從父子兩刺史,看一個“黃巾賊”的逆襲人生

孫觀

然而,最令人驚歎的是,孫觀以偏將軍的身份,就被曹操遷任青州刺史。這點,在三國曆史上極為罕見。就算大將趙雲被劉備拜為偏將軍時,任職也僅為桂陽太守。當然,也不能排除當時劉備荊州地盤的侷限性。

那麼,孫觀究竟有哪些為人所稱道的地方呢?

身逢亂世,能夠建立一份自己的勢力,將是奠定今後成功逆襲的基礎

孫觀,字仲臺,匪號“孫嬰子”,兗州泰山(今山東泰安東北)人。光和七年(公元184年),黃巾起義席捲天下之時,貧苦出身的孫觀和兄孫康也順勢拉起了一股勢力,與吳敦、尹禮、昌豨等勢力,各據一方。


三國泛泛人物之孫觀:從父子兩刺史,看一個“黃巾賊”的逆襲人生

孫觀

當時,漢靈帝詔令各地武裝軍隊剿滅黃巾叛亂,徐州刺史陶謙則派藏霸領兵討伐黃巾。而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人看到黃巾大勢已去,隨順勢歸入藏霸勢力。自此,成功洗白黃巾反賊身份。

宋江之所以在打下水泊梁山的根基後,堅持想要招安,或許就有這樣的目的吧。

正所謂:“有實力,才有自由權。”之後,無論是劉備入主徐州,還是呂布佔據徐州,依舊拿藏霸、孫觀等勢力沒有辦法。就算迫於形勢,藏霸、孫觀等人也僅做到“聽宣不聽調”的一方軍閥罷了。

任何時候,能力和奮鬥,才是成功逆襲的本錢

《三國志·臧霸傳》記載,建安三年(198年)十二月,曹操攻破下邳,擒殺呂布後,遣臧霸“招降吳敦、尹禮、孫觀、觀兄康等,皆詣太祖。”自此,孫觀歸順曹操。

接著,曹操又派孫觀與藏霸一同四出討伐叛亂,而每遇戰鬥,孫觀總是一馬當先,“先登”破敵,表現十分勇猛。很快,二人就將青州、徐州一帶的叛亂平定,孫觀的功績僅次於主將藏霸,因功封呂都亭侯,其兄孫康也因功獲封列侯。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孫觀率軍與曹操會師南皮,一同追擊袁尚的敗軍。戰後,孫觀將家人接到了鄴都,而孫觀也被拜為偏將軍,又遷任青州刺史。


三國泛泛人物之孫觀:從父子兩刺史,看一個“黃巾賊”的逆襲人生

孫觀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春,曹操與孫權發動了濡須口戰役,孫觀一同隨軍東征孫權。戰鬥中,孫觀不幸被一支流箭射中左腳,受傷嚴重,但他依舊奮勇殺敵,並堅持到了戰鬥結束。

戰後,曹操親至孫觀病榻前慰問:“將軍受到如此重創,卻表現得更為勇猛。你不是應該為了國家而更加珍惜、愛惜自己的身體嗎?”因此,升孫觀為振威將軍。

遺憾的是,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所限,孫觀腳傷一直拖延到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也未有好轉,而且傷情嚴重惡化,並因此去世。

不過,孫觀死後,其子孫毓字體朗,襲其爵,並且官位也做到了青州刺史。但是,據《辟雍碑陰》記載,孫觀子孫毓卻是東莞郡人,而非兗州泰山郡人。因此,有人推測可能與遷徙有關。

由此可見,小人物想要實現人生的逆襲,既要能抓住天下的發展大勢,也要能多少打下點自己的基礎,還要能遇到一個好的老闆和平臺,更要有“被人當槍使”的能力。能做到這些,一切就都水道渠成了。只不過,說起容易,做起來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