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多數複印店老闆來自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

中國的大多數複印店是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的人開辦的。複印店只是展現在明處的終端,暗處還有二手複印機國際貿易、辦公耗材國內銷售、維修等一個完整的鏈條。這是一門不易察覺的大生意。新化縣共有12.8萬多戶家庭、20.6萬人口從事文印產業


中國大多數複印店老闆來自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

新化縣位於湖南省環長株潭城市群西邊、大湘西東邊,是湖南通往本省西部及西南各省的重要門戶,盤依雪峰山東南麓,資水中游,人口142萬,總面積3642平方公里。是國家革命老區縣、比照西部開發政策縣、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是湖南省的人口大縣、國土資源大縣、文化旅遊資源大縣。

目前全縣轄3街道18鎮7鄉,2個國有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共有48個社區、639個建制村。政區劃分:上梅街道、上渡街道、楓林街道、石衝口鎮、洋溪鎮、槎溪鎮、水車鎮、文田鎮、奉家鎮、遊家鎮、爐觀鎮、西河鎮、孟公鎮、琅塘鎮、桑梓鎮、曹家鎮、吉慶鎮、溫塘鎮、田坪鎮、白溪鎮、圳上鎮、油溪鄉、坐石鄉、金鳳鄉、榮華鄉、天門鄉、科頭鄉、維山鄉、大熊山林場、古台山林場、新化經濟開發區。

  一、新化山水如畫,旅遊資源異彩紛呈。王安石的得力助手章惇描繪這裡:“梅山千里沁煙蘿,路在好山寧厭多”;蘇東坡的摯友郭祥正歌頌這裡:“山家景物新換故,世事塵埃暮復朝”。我縣共有地文景觀、水文景觀、古蹟遺址等8個類別300餘處上等級的旅遊資源。旅遊資源類型全、種類多、品位高、特色鮮明、保護良好,開發前景廣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紫鵲界秦人梯田。紫鵲界梯田位於新化縣西南的水車鎮,是鑲嵌於湘中大地上的一顆旅遊明珠。她集自然美、古樸美、形態美、文化美於一體,兼有廣西龍勝梯田的秀美、雲南哈尼梯田的大氣、菲律賓巴納韋梯田的險峻、越南沙壩梯田的飄逸,特色鮮明、風格獨具,阡陌縱橫,線條流暢,氣勢磅礴,是農耕文化的傑出代表,有“梯田王國”之美譽。一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據考證,紫鵲界梯田始於秦漢,盛於宋明,至今已有2000餘年歷史,是苗、瑤、侗、漢等多民族歷代先民共同創造的勞動成果,是南方稻作文化與苗瑤山地漁獵文化交融揉合的歷史遺存,是人與自然的偉大傑作。二是生態原始,自流灌溉奇特。紫鵲界梯田依靠森林植被、土壤、田埂綜合形成儲水保水系統,憑藉神奇獨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水源,構成純天然自流灌溉工程,潺潺流水,四季不絕、久旱不竭、洪澇無憂,堪稱人類最偉大的水田工程。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俗有“天下大亂,此地無憂;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說。三是景觀豐富,資源品質優良。紫鵲界梯田總面積26萬餘畝,核心景區面積8萬畝以上。梯田開墾方式獨特,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構築大小各異梯田,梯田大者不到一畝,小則只能插幾十蔸禾,有“蓑衣丘”、“斗笠丘”之稱。密密梯田,線條流暢,層次分明,氣勢雄偉壯觀,如級級階梯、似根根緯線,層層疊疊、依山就勢盤旋於群山溝壑之間。梯田景觀隨四季千變萬化,美不勝收。春來,水滿田疇,如面面玉鏡五彩斑斕;夏至,佳禾吐翠,似排排綠浪青翠欲滴;金秋,稻穗飄香,像座座金塔遍地澄黃;隆冬,瑞雪漫山,若條條銀蛇起舞群山。而田園阡陌之間,板屋交錯,雞犬之聲相聞,梯田、村寨、森林、流水相互融合依存、和諧統一,融梯田四時變幻之美景,輔以原始的手工耕種方式,便構成了紫鵲界秦人梯田一幅幅流動的農耕畫卷。梯田被專家評審定位為5級旅遊資源,成功入選為老百姓喜愛的湖南百景,系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景區和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並列入了國家申報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新化縣北部,距縣城60公里,總面積8100公頃,規劃保護、旅遊區面積4150公頃。系首批湖南省生態旅遊示範區。

  大熊山是蚩尤祖山。大熊山是中華民族三大人文始祖之一蚩尤的世居地,至今留有蚩尤屋場、蚩尤谷和春姬峽(春姬系蚩尤妻)遺址。大熊山還是黃帝臨幸地,《史記》有“黃帝登湘熊”的記載,南宋祝穆名著《方輿勝覽》亦稱“山川熊山,昔黃帝登熊山,亦即此也。”風流天子乾隆也曾到大熊山,並在此留有“十里屏開獨標清勝;熊峰鼎峙半吐精華”的詩聯。

  大熊山是生態名山。大熊山景觀豐富,有蚩尤谷、春姬峽、大熊峰、九龍峰、川巖江五大旅遊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3%,至今保存著3萬餘畝原始次生闊葉林,廣泛分佈著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物種資源,蘊藏著40多種珍稀保護植物和20多種珍貴保護動物,是科學考察和科研教學的理想基地。大熊山山體高大宏偉,其九龍峰和大熊峰海拔1600多米,屬湘中之最,人稱湘中屋脊,森林景觀五彩繽紛,森林小氣候四季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水質優良,環境優雅,空氣負離子濃度高,林木精氣強度大,是人們避暑療養、休閒度假的首選場所。

  大熊山還是江南宗教名山。香火鼎盛時期大熊山共有各類廟宇庵堂達49處,尤其是熊山古寺,其靈氣盛名遠揚。

  梅山龍宮。梅山龍宮位於風景秀麗的資江河畔,距縣城28公里,被譽為“世界溶洞極品”,系國家級4A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新瀟湘八景景區、湖南大眾最愛旅遊目的地、湖南省文明旅遊風景區。規模宏大,樓宇結構,別具洞天,兼具水旱路瀏覽,洞內擁有大量姿態各異、琳琅滿目的石筍、石瀑、石幔、雲盆、鵝管、斷面形態和蝕餘小形態等景觀,其峽谷雲天、哪吒出世、玉皇天宮、水中金山、遠古河床被譽為五大世界溶洞景觀之絕。如今,洞府已探明長度2876米,已開發面積58600平方米,目前可遊覽路線長1696米,其中包括長466米罕見的神秘地下河。

  奉家古桃花源景區。奉家下團村地處新化西部邊陲,與漵浦縣、隆回縣緊鄰。這裡古稱“玄溪峒蠻”,屬“武陵郡”,山巒重疊,幽谷深洞,山溪交錯,梯田層層,古風人情,讓人“怡然有餘樂”。據專家考證,從奉家鎮的地理環境、自然風貌、民族演進脈絡、寫作動機和《桃花源記》所描敘的情況來看,桃花源就在此處!

  據當地奉姓家族編纂於清道光年間的奉氏族譜記載,奉氏乃秦獻公後裔,為避商鞅亂,南逃至此,易“秦”為“奉”,世居此地。

  油溪河漂流。漂流全程12km,兩岸綠樹成蔭,危崖聳立,怪石嶙峋,水清見底,灘多流急,回灣盤旋。沿途穿越8個峽谷,36個潭,48面灘,39處回灣。水流量達8m3/秒。其漂程長,水量足,水流急,落差大,風光旖旎,被譽為“江南峽谷第一漂”。

  此外,桑梓鎮的西江灣境內的石林,整體分佈錯落有致,形態萬千,集雄、奇、怪、秀於一身。琅塘鎮境內的蘇溪湖,水域有大小島嶼50多個,座落有致,風光宜人,素有“湘中千島湖”之稱;榮華鄉境內的白龍飛瀑,全長250米,因勢陡水急,飛流直下,狀若白龍,蔚為壯觀;溫塘鎮境內的車田江水庫、曹家鎮境內的梅花洞水庫、槎溪鎮境內的半山水庫,水面寬闊平靜,庫水清甜純淨,四季水綠如藍,清澈見底;維山鄉境內的維山峰風光秀麗,峰頂有一天然湖,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如此等等,山水奇觀,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二、新化歷史悠久,梅山文化璀璨輝煌。作為大梅山地區的中心地帶,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的始祖--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宋熙寧五年置縣之前,這裡長久地處於“化外”的歷史,是“不與中國通”的神秘之地。險峻閉塞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梅山文化蚩尤文化。梅山歌謠古老神秘,梅山山歌、民歌、情歌、灘歌、佛歌婦孺皆知,廣為傳誦;梅山飲食有口皆碑,特別是梅山“三合湯”(成功入選2008年奧運食譜)、“三大碗”,已榮登國內各大酒店菜譜,白溪豆腐、大熊山柴火臘肉、水車魚凍聞名全國,縣城滿殿香大酒店被授予“湘菜地方特色名店”,“吃在新化”已得到廣泛認同;梅山風情奇異迷人,草龍舞、儺舞,風格古樸,神秘原始,個性突出,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梅山古蹟星羅棋佈,梅山寺、梅山殿、熊山古寺、西雲山寺、八仙庵等古剎保存良好,文昌閣、萬人坑、羅盛教故居、陳天華故居、方鼎英故居、紅四軍團司令部舊址等愛國文化教育基地眾多,青龍橋、龍潭橋、又一橋等風雨橋,橋橋見證歷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化山歌 “穿堂之鼓堂壁懸,兩頭擊鼓歌聲傳。”新化山歌源遠流長,民間流傳“山歌無假戲無真,秦始皇興起到如今”,梅山蠻子喜歡用俚俗的山歌表達他們心中的喜怒哀樂—記錄他們在深山老林打獵的驚險,遇山開路逢水搭橋的壯舉,到資水險灘深淵打漁魚捕蝦的艱辛,在惡劣生存環境下對樸素愛情的渴求、、、、、、

  新化山歌,起音較高,跳躍性強,往往一個人起頭眾人和,歌聲抬得山搖水轉,具有粗獷、激越、調皮的抒情風格和野性美的特色。新化山歌手伍喜珍曾以一首《神仙下凡實難猜》唱進了中南海,唱給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領導人聽。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山儺戲 梅山儺戲具有古老的宗教特徵,發源於原始的楚巫,是一種傳承了數千年的“迎神還願”的宗教藝術。演員多是巫師出身,劇目又多是宗教色彩,表演具有濃烈的宗教風格。有時還穿插巫術表演,如“撈油鍋”“上刀山” “踩火犁”“吞火吐火”等,還有詭秘的“罡步”“手訣”,以及師刀、師棒的運用,使儺戲籠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梅山武術 梅山武術,素以古老神秘而著稱,是當今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中歷史最為悠久、並能很好地保留古傳武術功法與技擊精髓的優秀拳種。新化是“中華蚩尤故里”,梅山武術就是以蚩尤為首的遠古先人們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觀其禽技,仿其獸姿”而產生的。與炎黃二帝同為中華人文三始祖的遠古戰神蚩尤是中華武術的始祖。梅山文化特點在梅山武術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用一個字概括就是“蠻”,古有“梅山蠻”的說法,是因為梅山地區的人特別能吃苦,梅山武師特別能拼命,要練成梅山武術,必須蠻練基本功,練出一身鋼筋鐵骨,和人交手,則是夠狠夠硬,從不服輸。可以說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就起源於梅山地區。梅山地區的尚武傳統,曾達到人人習武的地步,就是現在,新化仍有近半數人練過梅山武術。

  【梅山儺舞】 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作是水車鎮儺頭獅子舞。這個儺舞現存16段36合,表演情節簡單,主旨為祛邪求子祈福,以啞劇舞蹈形式表演,風格古樸原始,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儺母崇拜、生殖崇拜等原生態信息。儺獅頭造型十分獨特,像獅子並非獅子,實則為紅面鼓眼闊口獠牙的饕餮紋“吞口”,是以“南蠻”始祖蚩尤為原型的儺面具。

  【梅山美食】湖南被稱為美食湘軍,在美食湘軍裡,還有一支精銳,那就是新化。梅山菜恰如其分地把握了湘菜的精髓:和而不同,辣而不烈。作為蚩尤故里,流傳著很多有關蚩尤的傳說和故事。這些故事裡,有著許多稀奇古怪的菜名和菜式,隨著故事的流傳,菜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千百年來,新化飲食獨具特色,自成體系,比較有名的就有“十葷”、“十素”、“十飲”之說。“十葷”就是三合湯、雪花丸、米粉肉、鴨子粑、柴火臘肉、回鍋狗肉、泥鰍鑽豆腐、水車魚凍、稻花魚、肘子肉。“十素”就是杯子糕、糝子粑、糯米粑、酣蕎粑、餈粑、蕨粑、擂米粑、澱粉粑、粽子、燒麥。“十飲”就是擂茶、涼粉、水酒、蛇酒、米燒酒、甜糟酒、苡米酒、雲霧茶、青紅茶、金銀花甘草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