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新生兒腦癱,會發出什麼樣的信號?

花開你來了


腦癱是兒童和青少年裡比較常見的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患此病人數較多。據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在0-6歲的小孩裡,腦癱患病率大約為1.2%-2.7%,男女比例大概在1.13-1.57:1,而我國有接近600萬左右的腦癱患兒。

一、小兒腦癱可通過哪些信號發現?

信號一:3個月以內,容易被驚醒、容易哭鬧或過於安靜、吃奶無力,吞嚥能力差;

信號二:4-5個月時,仰臥位不能抬頭,很少踢腿或蹬腿,不會翻身、眼睛不會追著物體看、不理人;

信號三:6-8個月時,自己不能坐起來,並且還不會發出類似爸爸或媽媽的聲音。

若發現寶寶出現上述信號,寶媽們則需多加註意寶寶的情況,及時送寶寶去醫院檢查,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期。

二、如何預防小兒腦癱?

1、懷孕前:父母需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戒掉菸酒等惡習。若患有疾病儘量等疾病治癒後再做懷孕打算,最好創造良好孕育環境,可預防小兒腦癱,此外備孕期間還需放置風疹等病毒感染。

2、懷孕後:定期去醫院進行健康檢查,排除難產因素。此外,平時儘量不要接觸放射線,由於放射線會影響孩子大腦發育,嚴重可能會造成小兒腦癱,同時還需遠離電腦輻射。

3、分娩時:最好選擇合適的方法,由於產傷會影響寶寶大腦健康,嚴重可能還會造成孩子大腦缺血、缺氧,進而誘發腦癱,孕媽在懷孕後期,儘量適當運動,有助於正常分娩,順利分娩可降低患小兒腦癱幾率。

4、寶寶出生後:儘量選擇母乳餵養,確保寶寶得到充足營養;需定期為寶寶進行一二三聯疫苗、風疹或結核病等疫苗接種。


母嬰參考


你好,腦癱是當代患病數量最多的小兒運動、智力功能障礙性疾患之一。在小兒腦癱早期不同階段其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下面給初為人父母的你提個醒,當小寶貝出現以下狀況時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1、新生兒期:

  1)哺乳困難:小兒出生後不會吸吮、吸吮無力或拒乳,或邊吃邊哭,或易嗆奶,或表現為吸吮後疲勞無力,因而小兒多發生營養不良,體重不增加或增加緩慢。

  2)哭聲微弱:小兒生後十分安靜,哭聲微弱或無原因持續苦鬧。

  3)自發運動少:小兒出生後不動,呈無力狀態。

  4)肌張力低下:全身鬆軟,肌肉鬆弛。

  5)肌張力增強:小兒全身發硬,肌張力增高,好打挺,經常從襁褓中竄出去,頭背屈呈非對稱性,有時頭偏向一側,雙下肢硬直伸展。

  6)新生兒痙攣:小兒易受驚,易抽搐、尖叫或煩躁不安狀態。

  7)原始反射減弱或增強:如擁抱反射,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上肢內收、內旋,手握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