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今天文章解決的問題是:消除影響你賺錢的,從小就有的慣性思維,建立富人的賺錢邏輯思維,幫助你賺到第一個100萬

常見問題:賺不到錢,不是你的錯

很多父母會跟自己孩子說:“好好學習,將來找一份好工作。”簡單一句話就把孩子的思維,變成了窮人思維。


猶太人是出了名的會做生意,之所以猶太人會做生意,不是因為猶太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智商高,而是他們從小父母教的就是如何賺錢,成為富人。


有篇文章說的就是一位猶太母親,獨自帶著3個孩子,從小就用經商思維來教他們做事。小到家務,大到購買各種生活用品,以及鼓勵孩子學會交換價值,最後3個孩子都成為億萬富翁。

對比之下,我們中間很多人,沒有成為富人,不是因為能力問題,而是從小灌輸的是打工思維、窮人思維。如果長大後,沒有通過學習突破慣性思維模式,就很難突破原有思維成為富人。

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說道:“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差別是,窮人賺錢的思維是為錢而工作,富人賺錢思維是讓錢為自己工作。”

為錢工作的思維我們很好理解,就是給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工作思維模式。那讓錢為自己工作的思維模式是什麼呢?

簡單說,為錢做事就是我能拿多少錢的賺錢思維模式。而讓錢為自己工作,就是我要賺多少錢的思維模式。拿是被動模式,不可控,主動權在別人手裡。而要是主動模式,可控的,主動權在自己手裡。

《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問題根源:一個人有錢沒錢的根源,取決於是“拿”還是“要”

《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是羅伯特·清崎,1977年首次創業就大獲成功,而後又創業兩次,都很快突破了百萬收益。要知道,1977年100萬的價值比現在1000萬價值還要高,故被譽為“百萬富翁的教父”。


但羅伯特·清崎的親生爸爸並不是富人,雖然收入很高,卻是月光族,且負債累累生活窘迫,所以清崎先生稱之為窮爸爸。而導致窮爸爸生活窘迫的就是窮人思維模式。


窮爸爸認為賺錢很不好意思,錢是萬惡之源,好好工作才是正道。慶幸的是清崎先生遇見了富爸爸,從窮爸爸的窮人思維中跳脫出來。

那到底什麼是讓錢為自己工作思維模式呢?包括兩方面:

一是把不重要的事情,用錢來解決,省出時間做比錢更重要的事情。什麼意思呢?比如很多富人家裡有人做飯打掃衛生,並不是說有錢了不能做家務,而是做家務對提升一個人賺錢能力不重要,沒有價值。所以把沒有價值的事情,花錢讓別人做,但學習就不能花錢讓別人做。

二是通過投資理財,讓錢生錢。羅伯特·清崎先生的窮爸爸,收入並不低,但仍然是欠債的月光族。造成欠債局面的就是缺乏理財知識體系,以及沒有正確的財富觀。比如,很多人認為欠債的時候是無法存錢的,這種思維是很多人實現財富自由的硬傷。

我以前也這麼認為,後來《富爸爸窮爸爸》書中說到一個觀點:“可以把收入分為4個部分,一部分還債務,一部分存款產生複利效應,一部分投資錢生錢,一部分生活費用”。改變了我的財富觀。

所以,如果你現在收入不理想,我想《富爸爸窮爸爸》可能會幫到你,因為實現財富自由的第一步,就是突破原有慣性思維,建立富人思維模式,嘗試挑戰賺到你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解決問題根源:5步建立富人思維方式,你也能一年賺100萬

1、你必須知道的三種賺錢方式

在會計領域中會把收入分成三種模式。

第一種勞動性收入。

指的就是窮人思維模式中的為錢工作,拿時間和勞動換錢,換來的錢往往只夠生存所需。

第二種投資組合收入。指的是用錢讓別人為自己幹活,獲得收入。老闆僱傭員工算一種;投資某個項目算一種;比如,巴菲特的工作收入模式就是投資組合收入,通過看好一個項目,給別人錢讓別人幹活獲得收入。

第三種被動收入。指的是能自動產生收益的不動產等收入模式。

我們大部分人收屬於第一種收入模式,而且三種收入模式可能很多人從來都沒考慮過,所以第一步你先要判斷自己屬於哪一種收入模式。

2、不要為錢而工作,要去解決問題

大家都以為電燈是愛迪生髮明的,其實最早發明電燈的,是美國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但特斯拉很窮,愛迪生卻很富有,為什麼呢?


而特斯拉發明電燈後,那時候電還沒普及,一個電燈要賣幾萬塊,沒有民用價值。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電氣工程師,研究只是他的一個工作,解決民用問題不是他想做的,他的興趣是搞發明。


而愛迪生髮現了民用的價值,他想如果能用電燈解決黑暗問題,讓千家萬戶都用上電燈那多好,於是經過數年研究終於實現了這個偉大的夢想,並且愛迪生把電燈申請為自己的專利。


後來愛迪生的專利越來越多,基本都是通過解決問題實現商業價值的,最終成為富甲一方的發明家。

如果你只是為了錢,你就看不見機會,錢是通過價值產生的。而價值是解決市場需求後的產物,而市場需求即需要解決的問題。

所以,第二步,你需要做的是找到一個你能解決的問題深耕,哪怕從興趣或副業開始都可以。


《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3、做T字型人才,打造事業-

《富爸爸窮爸爸》書中有個觀點說:“大多數人只有一個技能,所以他們掙不到大錢”,如何理解這句話呢?

我有個學員小愛,她是全職媽媽,把孩子和家裡照顧的很好。但有次跟老公吵架,老公一氣之下說:“你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哪樣不是我買的,你就照顧家怎麼了?你除了做家務還會什麼?”


本就委屈的小愛,怕影響3歲的孩子,忍著眼淚叫孩子到房間裡玩兒,誰知道孩子也說一句:“媽媽就只會掃地。”這時候,小愛呆住了,自己在老公和孩子心裡的地位竟然只是個保姆。不,連保姆都不如,保姆還天經地義拿工資,自己的勞動卻是理所當然。


就全職媽媽而言,能把家裡打掃乾淨,飯做得好吃,孩子照顧好,就是一個優秀的技能。但僅靠這個技能,別說賺大錢,連小錢都掙不到。


但如果在這個技能上多加一個技能,就是把你做得最好的事情,去幫助更多人學會,這就是兩個技能了。然後收入就會發生變化,技能越多變化就越大,收入也越高。


後來小愛偶然發現有人分享育兒知識通過寫作賺錢,所以她開始把自己的育兒經驗寫出來分享,兩年多積累了3百多萬粉絲,還開了各種育兒課,現在年收入過百萬。

不要讓自己侷限在一個技能中,忽略了提升自我價值,我很喜歡李笑來老師說的一句話:“多學一個技能,就少求一次人。”

所以,第三步除了你一技之長你還需要掌握能夠提升你競爭力和賺錢能力的技能。如果你實在不知道什麼技能可以提升你賺錢能力和競爭力,就從提升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開始。


《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4、升級財富認知,錢生錢,讓錢產生複利效應

財富認知非常重要,否則一手好牌可能會被你打得稀巴爛。我有個朋友靈,她一共有5套房子,都很小,但地段很好,除了她自己住一套外,4套房子出租每個月能為她帶來2萬多的收入。


靈想在市中心買套大房子,總價值2000多萬,可是5套房子賣了才1000多萬還差幾百萬,於是靈貸款了幾百萬。現在住在大房子裡,啃著鹹菜每個月還幾萬的房貸,苦不堪言。

曾經我寫過一篇文章叫:“你買的房子,你以為就是你的資產嗎?”

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並不是以價格來衡量的,而是用現金流,能幫你賺錢的叫資產;讓你花錢的叫負債。所以,投資不是價格越高越好,要看它能否為你賺錢。

所以,第四步升級你的財富認知,不僅僅是負債和資產的概念,還有跟財富相關的其他概念。否則,即便你賺到了錢也很難守住,古話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就是這個道理。打江山是賺錢開闊疆土,而守江山就是錢生錢穩固江山。

5、富人的財富自由策略:建立投資組合收入,製造複利效應

巴菲特所有的財富都是靠投資別人公司獲得的。但獲得投資後,你能製造複利效應才行,否則就會像某鉅富二代最終資不抵債,被限制高消費一樣,一手好牌打得稀巴爛。

那什麼是複利效應呢?你用0.99乘365次0.99,再用1.01乘365次1.01,你會看見兩個數字。其實你不用真的乘365次,幾十次你就看見一個是越來越少,一個是曾幾何倍數增長。

1.01的365次方的意思就是複利效應,比如存錢你每個月存1000元不間斷,然後大概7年這筆錢可以翻倍。但很少有人知道這種計算方式,這就是複利效應。而我們成長也是這樣,你每天比昨天好一點,幾年下來是很嚇人的,你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馬雲。

所以第五步,就是有點錢之後一定要學會建立被動收入,產生複利效應,以及不斷地去做投資組合收入。在做這個投資之前,你必須學投資方面的知識,否則你很可能就是下一個某鉅富二代。


《富爸爸窮爸爸》做到這5步,賺100萬,也許2年就夠了


最後共勉:不要懷疑自己,敢比能更重要

能否抵達財務自由,取決於你是勞動性收入,還是被動性收入。富人聚焦的是如何能有被動收入;窮人聚焦的是如何手動賺錢。兩種不同思維造就不同的財富人生。

實現財務自由的關鍵,就是是看一個人是否把勞動性收入,轉化為被動收入、以及投資組合收入的能力。

有了這種能力和收入方式,無論你在度假,還是在睡覺,都不妨礙你在賺錢。你的被動收入系統越多,實現財富自由的速度就越快。

財務自由人人渴望,但實現財務自由之前首先你要從第一步起,就是說首先得學習如何成為財富自由,再去實踐。不要覺得自己不可能賺到100萬,只要你去做了,哪怕第一年你只賺了幾萬或幾千都是成功的開始,因為敢想才有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