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勢由盛到衰,統治日趨腐朽。唐末各地軍閥紛紛擁兵自重,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公元 907 年,朱溫廢除了唐朝皇帝,自立國號“梁”,史稱後梁,統治黃河流域,自此歷史長河輾轉進入“五代十國”時期。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錢鏐,臨安人,自幼習武,善使大槊長弩。唐末群雄並起,他毅然轉行,投身軍旅,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人生之旅。

龍德三年(923年),錢鏐被後梁朱溫冊封為吳越王,正式建立吳越國,定都杭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錢氏王朝登上歷史舞臺。當時錢鏐佔據了兩浙十三州,成為江浙一帶頗有實力的割據者,錢鏐也成為五代十國中的第一個君主,吳越國的第一代國王。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錢鏐重視人才,知人善任。建國後他根據周公“吐哺握髮”的典故,造了一座“握髮殿”,以廣羅人才,天下名士紛紛前來投奔,吳越國一時人才濟濟,文臣有羅隱、皮光業、林鼎、沈崧等,武將有杜陵、顧全武等,真可謂“滿堂花醉三千客。”

相傳錢鏐重用的羅隱奇醜無比。羅隱是浙江新城人,在長安應試時已詩名不凡。據說當時唐朝宰相鄭畋很欣賞其詩,常常將詩帶回家去看。鄭畋的女兒見了羅隱的詩,竟愛不釋手,誦讀不已。鄭畋以為其女愛屋及烏,對羅隱有意,便請羅隱來家作客。鄭畋之女在簾後偷看了羅隱一眼後,結果以後乾脆連他的詩也不吟誦了,可見羅隱之醜。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羅隱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借詠史而諷時弊,因此常常得罪一些權貴,連續十次參加科考都名落孫山。他足涉南北,卻從未得志,最後轉回到家鄉杭州。

在杭州的握髮殿裡,錢繆接見了羅隱。羅隱聽說錢鏐生性暴躁,怕不收留,就寫了一首《夏口詩》,其中有一句“一個彌衡容不得,思量黃祖慢英雄”。

錢鏐頗識其才,回羅隱道:“仲宣遠託荊州,都緣亂世;夫子闢為魯司寇,只為故鄉。”羅隱詩中說的是荊州黃祖胸襟狹窄,容不得彌衡的諷喻而將他殺死的典故,以此來探試錢鏐。錢鏐則借三國王粲和春秋時孔子的故事,表示自己是亂世之君,希望羅隱回到家鄉來為吳越王國做出貢獻。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羅隱經過長期的流離顛沛,閱盡世態炎涼,沒想到竟被錢鏐比作王粲和孔子,受寵若驚,俯身下拜。此後的22年,君臣知遇,如魚得水。

羅隱累任錢塘縣令、鎮海軍掌書記、節度使判官、監鐵發運副使、著作佐郎、司勳郎中、諫議大大、給事中、發運使等職,輔佐錢鏐為吳越國的穩定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錢鏐在政治上高瞻遠矚,最可貴的就是他的“民本”思想。

錢鏐定都杭州後,準備在鳳凰山隋唐州治基礎上建宮城時,一位頗通風水的術土對錢鏐說:在舊基上擴建王城,王位只有百年,若填平西湖,在上面營造宮殿,王位可延長几十倍。

錢鏐回答說:“百姓靠湖山為生,無水則無民,無民哪有我王,而且歷史上哪有千年的王家呢?有國百年我也就心滿意足了!”於是斷然拒絕了填湖築王宮的建議。

後人對此有詩讚道:“牙城舊治擴籬藩,留得西湖翠浪翻。有國百年心願遂,祚無千載是名言”。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吳越國在錢鏐的精心治理下,其它地方百姓都受戰亂之苦之時,吳越百姓則數十年不見戰火。加上錢鏐為君清明,愛民如子,深得吳越百姓的愛戴和讚頌。

公元 932 年吳越王錢鏐去世,終年八十一歲,當時後唐朝廷賜諡號武肅。錢鏐死後,由其第五子錢元瓖即位。

公元937年的一天上午,錢元瓖正臨早朝,忽見一宮人慌慌跑來,在耳邊說了幾句話,錢元瓖大驚失色。

原來錢元瓖的兩位胞弟錢元球和錢元珦,夜裡不知何時為人所殺,到早晨才為宮人所發現。元球、元珦兩位王子慘遭殺害的事一傳開,頓時吳越王宮裡一片混亂。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錢元瓖發誓要查出殺人兇手為兩位弟弟報仇。於是便派大臣皮光業辦理此案。皮光業在案發現場附近帶人作了詳細勘查,並沒有發現蛛絲馬跡。

錢元瓖為此大發雷霆,要求速傳皮光業進宮。皮光業是前朝老臣,對錢家忠心耿耿,深得錢鏐的信任。聽到錢元瓖宣見,就急忙進宮。

進到宮裡,正當皮光業急走間,聽見前面兩宮女正在邊走邊說悄悄說:“你知道嗎?元球和元珦兩位王爺被殺的前天夜裡還與錢王一起喝過酒,宴會一直到很晚才散。”另一個道:“而且大王當晚還帶了很多武士在身邊呢。”

宮女的話清清楚楚地傳到了皮光業的耳朵裡,皮光業心裡不免打起鼓來。宮女的話雖未直接稟報吳越王錢元瓖,但卻在大臣和宮人中傳了開來。

原來,自從錢元瓖即位以來,就誠惶誠恐,深怕兩位胞弟對其王權不利,而且吳越王宮內防守嚴密,外人也難以進宮殺人。所以錢元瓖為了鞏固王位,殺死胞弟元球、元珦也在情理之中。

更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事過不久,這兩位多嘴的宮女被錢元瓖以盜竊王宮珠寶的罪名給處死了,這更不能不給人以殺人滅口的嫌疑。

然而,關於元球、元珦兩位王爺到底是不是為錢元瓖所殺,也沒有明確證據。究竟是外人所殺,還是宮廷鬥爭,竟成了千古之謎。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公元 947年,錢倧繼位。錢倧是一位比較精幹的君王。他對當時內衙軍使胡進思恃功專橫、干預政事的行為耿耿於懷,因此一直想找機會除掉胡進思。

可胡進思把持宮廷兵權和政事,在宮裡多有內線心腹,使錢倧一直難於下手。

內都監使丘昭券為人耿直,對胡進思這種欺君辱臣的行為十分不滿。於是在一天借上朝的時候給錢倧上了一道密摺,密議除掉胡進思,以正朝綱。

錢倧一見丘昭券的奏章大喜,急忙又借宴群臣的機會,交給丘昭券一紙密詔,命丘昭券聯合內衙指揮使何承訓共同除掉胡進思。

何承訓這個人雖為內衙指揮使,卻是個膽小怕事的人。錢倧之所以希望何承訓能參與起事,是因為何承訓掌握內衙兵權,方便除掉胡進思。

丘昭券和何承訓等商定利用上早朝的機會在宮門設下埋伏,除掉奸臣胡進思。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沒料到在事發的前天晚上,何承訓思前想後,唯恐事情敗露牽連到自己,惹火上身。於是連夜奔到胡府,把密謀一事告訴了胡進思。

是夜胡進思一夜未眠,為了避免殺身之禍,決定先下手為強,就連夜佈置發動宮廷政變。

第二天早朝,錢倧忐忑不安地等待除掉胡進思的消息傳來時,忽見胡進思親率數百親兵闖入大殿,急命衛士護駕阻攔。

兩方一交手,大殿上殺聲四起,頓時屍橫遍地。終因殿前衛士寡不敵眾,錢倧被擒。

政變發生後,胡進思廢掉錢倧,立錢倧之弟錢弘俶為王。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此後到了宋開寶八年(975年),錢弘俶應趙匡胤之約,出兵與北宋會師南唐金陵,消滅了割據政權南唐,至此十國之中僅剩吳越國。

值此生死存亡之際,錢弘俶前往高僧延壽處,就宋滅南唐危及吳越走向事宜,徵詢延壽的意見,延壽則勸諭錢弘俶“納土歸宋,舍別歸總”。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於是錢弘俶審時度勢,遵循祖宗武肅王錢鏐的遺訓,以天下蒼生安危為念,採納了延壽之言,為保一方生民,採取“重民輕土”之善舉,毅然於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五月遵從祖訓,納土歸宋。將所部十三州,一軍、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八十戶、十一萬五千一十六卒,悉數獻給宋朝,成就了一段顧全大局、中華一統的歷史佳話,為中華民族的統一做了很好的表率。

因此,吳越國的生產力免遭戰火破壞,人民也免遭生靈塗炭,從而穩定和鞏固了中國和平統一的政治局面。北宋著名詩人蘇軾曾評說:“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這是對吳越錢氏歷史功績的客觀評價。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北宋時編寫的《百家姓》第一句就是“趙錢孫李”,當時“錢”姓人口並不多卻排在第二,正是因為當時的老百姓為感念錢氏為和平統一中國而做出的抉擇。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吳越國雖誕生於亂世,立國時間也不長,只有短短的72年,是唐末五代十國更替中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國,但是吳越國幾代統治者都推行民本政策,而且始終念念不忘中原正統,善始善終,納土歸宋,為中華民族統一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至今依舊被後人讚頌。

一劍霜寒十四州,納土歸宋留美名:割據一方,卻念念不忘中華統一

時至今日,在臨安市每年清明仍然舉辦“清明恭祭錢王”典禮,典禮共分撞鐘擊鼓、敬奉供品、淨手上香、行施拜禮、恭讀祭文、頌歌錢王、樂舞敬拜、誦讀家訓、敬獻花籃等儀程,由此所形成的錢王文化經久不衰。

#歷史#、#正史也瘋狂#、歷史圈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