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小雪的困境

“我被氣死, 我都說不說了,非要我說,我說了,他們又不聽!”小雪在電話那一頭氣呼呼的說道!

一問我才知道,原來剛剛他們部門開會,內向的小雪一般不在這樣的場合發言,但是領導非要讓她說兩句,推脫不過,她就說了。

結果她說的時候,其他人不是玩手機,就是交頭接耳,對她說的毫無反應!

更讓人氣憤的是,小李把她的觀點加了點自己的語氣詞,用他常用的說話方式一說,卻贏得了大家的積極響應。

小雪不由的抱怨:“這個世界真的是太不公平了,內向的人就該被欺負嗎?我要是外向性格多好啊!”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都是性格內向的問題嗎?

遇到這樣的事情,確實挺讓人氣憤的,明明自己的點子,結果沒人當回事,別人剽竊了,卻可以獲得大家的認可。

這真的只是內向的問題嗎?

內向的人如何破解職場這個局呢?

西爾維亞.洛肯一位德國的內向性格的企業培訓師,語言學博士,喜好安靜的她從2003年起就開始專門為性格內向這一特定人群做諮詢工作。她陪伴周圍的內向者一步步邁向成功,對於內向者混職場她屬於比較有發言權的。

西爾維亞.洛肯博士認為內向性格的人參與工作會議有以下2個劣勢:

1、發言收不到預期效果,很容易被人忽視和剽竊。

2、發言畏畏縮縮的行為,會讓領導誤以為內向性格的人團隊合作能力不足。

催生這種劣勢的主要原因是內向性格的人屬於深度思考的人,他們更善於傾聽,而不是爭辯,所以在面對會議場合的時候,內向性格的人會覺得這是一場讓人精疲力竭的苦差事,內心容易產生退縮感。另一方面內向性格的人更注重實際執行,往往會對會議的一些意見當成是在說大話。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我的一個來訪者給我分享過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情,他們最近一直忙著在提整改意見,積極鼓勵大家提出問題,然後解決問題。有一個員工就提出了晚上加班晚餐不容易解決的問題。

然後單位讓提出意見的員工拿出解決辦法,員工建議單位晚上加餐,單位回覆晚上加班的人太少,不適合供應晚餐,但是這個整改建議還要那個提出問題的員工繼續去想。

當初那個提出問題的員工就納悶了,問題是我提出來的,怎麼整改的解決辦法還要我想啊,關鍵是我想了你們不採納,還讓我想什麼勁呢。但是單位就一直催促這樣的報告。

單位會議中不乏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很多時候大家發言很積極,最終落實的卻很少,作為喜歡較真的內向性格的人,就容易對會議的發言不太在意。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用優勢削弱劣勢

內向性格有自己特有的優勢,比如深度思維,認真執行,但是面對會議的時候,要如何更好的保護自己呢?

西爾維亞.洛肯在她的《內向心理學》中給出了會議發言的6原則,以幫助內向性格的人解決會議問題。

1、敢於發言,言之有物

內向性格的人往往會因為恐懼而不敢發言,不是心裡沒貨,而是因為恐懼,不敢開口。

越是不敢開口,領導,同事,越是會覺得你有問題。

開口說話的自信是鍛煉出來的,每一次會議,都像是一個公眾演講一樣,講的多了,自然就不恐懼了。

為了保證每一次發言可以言之有物,最好的方法是發揮內向者的特長,努力傾聽,並且在紙上做出分析,這樣發言的時候就不會言之無物。

而好的內容往往是吸引別人的開始。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2、想辦法吸引聽眾注意力

說話並不是說出來就完事了,要確保別人把我們的話聽進心裡去,說話才算成功。

內向者在發言的時候往往會因為注意細節而忽略邏輯性。所以發言之前列提綱,或者想一想自己發言的主旨是什麼。

同時因為內向著發言的時候容易恐懼,往往會忽略發言的的方式。西爾維亞.洛肯博士認為發言的時候保持良好的說話狀態,使用簡單的短句,在句子的末端以向下的語調來結尾,這樣做不僅可以將語句表達清楚,還能將其中的意義彰顯出來。

在發言的過程中音量,語速和目光接觸也很重要,發言時要與會場裡的的決策者多有些目光接觸,藉此來贏得對方的關注與信任。

如果你還是太過緊張,你可以只凝視某一個同事,當做是和他的一次單獨交談,這樣也可以讓自己安心一些。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3、為自己爭取發言時間

對於性格內向的人來說,開會的時候,往往發言時間和那些愛說的同事比起來是比較少的。機會少,時間少,領導自然不會記得你。

要知道發言時間有時候就決定著一個人在團隊中的權利和價值,要不領導怎麼經常說那麼長呢?

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有地位的人可以隨意離題,發散思維,而沒有地位的說幾句就容易被人打斷,而且發言也只會得到很少的回應。

內向的人往往缺乏地位意識,遇到別人能說的時候,恨不得自己躲起來,被領導不看好也就很正常了。

所以開會的時候需要多為自己爭取發言時間,如果自己不善於長篇大論,可以多爭取幾次發言機會來平衡。

發言的時候要多關注會議層級最高的人,要知道你發表意見就是為了說服他才對。所以即便和你發生爭執的是和你同級的同事,在會上發言的時候也要注意那個層級最高的人,要知道讓他相信你說比說服你的同事更重要。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4、學會應對違反交流規則的情況

內向的人容易恐懼爭論,期待絕對公平,但是現實往往不是這麼回事。

有些人很容易抓住機會來攻擊內向的人,他們知道你沒帶著嘴,踩你最容易彰顯他們。所以在你發言的時候,他們就容易中途打斷,或者進行人身攻擊。

偏偏這樣的情況很容易讓內向的人感覺壓力倍增,甚至舉手無措。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急救箱”。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5、會前結盟,確保成果

小雪曾經跟我抱怨,他們單位開會選先進,往往都是事先內定的,領導會問問大家今年選誰,然後通知那幾個人給誰投票。這讓她對這種會議特別反感,恨不得開會之前請假。

事先拉選票其實很常見。很多時候人們會在決議之前就開始找自己的小團體,以便確保自己的成功。

如果事關某些決議,往往開會之前,決議就已經達成了。這算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潛規則,所以開會之前事先籌謀還是很有必要的。

更何況對於內向的人而言,針對個體的溝通會比多人溝通更簡單,這樣更有利於擁有安全感,並且對事情可以有預測性。

內向性格職場上被欺負怎麼破?德國心理學家給出了6個原則


6、分清決議和執行的不同

有些時候開會決定的一些事情,不一定能得到執行。雖然會議的價值,就在於會議之後的執行程度如何,但是不得不說很多會議只是為了開會。

就像給單位提出問題的那位,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寫出整改意見,還不被採納。問題並不是用來解決的,而是用來提出的。

雖然這樣的會議比較浪費時間,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樣的會議存在。

如果這個會議牽扯到你的切身利益,那麼不妨利用內向性格的人持之以恆的優勢,多和這方面的同事保持聯絡,或者努力讓某項決議變成書面形式,這樣的決議更穩固也更容易被當做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