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上,廣東深圳書法家陳守斌的作品(下圖)入展。陳守斌的這件作品,取法魏碑,48個字寫於6尺整紙上,大氣開張,很是醒目。在當代展覽追求展廳效應的趨勢下,這件作品當是很適合展覽的。這件作品好在哪裡?又有什麼不足?下面試做分析:

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陳守斌二屆楷書展入展作品

在全國第二屆楷書作品展中,陳守斌的這件楷書大字很搶眼。因為寫大字的作者少,而且寫得特別好的也不多。48個字寫於6尺整紙上,規整中含靈動,形神俱足。在風格上很顯然受到《始平公》《張猛龍》等方筆一路魏碑的影響,做到了下筆有由,筆法蒼厚、結構多變,章法也合理。

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陳守斌作品

近些年來,楷書群體逐年強大了起來,風格也越來越多樣化,特別是趨於魏碑方面創作的隊伍也愈加龐大,陳守斌就是其中的一員。他以這幅頗富張力和視覺衝擊力的魏楷書作在這次楷書大展中脫穎而出,展示了其駕馭魏楷創作的能力。

該作品以《始平公造像》為主基調,摻以當代楷書書寫元素,既擁北魏書風之雄強遒勁,又含今人染翰之率真樸實。嚴謹中透著活潑,厚重中不失靈動,方峻中內藏圓潤。

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陳守斌作品

作品中五行大楷與兩行行書落款,一動一靜,一大一小,結字與用筆融通和諧,相互映襯,整幅作品氣息通達,自然得體。

人無完人,書作亦如此,如果作者在以下三點上注意加強作品將會更加完美:

一個是結字還不夠嚴謹自然。如第一行“之”字,看似寫開了,但該字的中宮不夠緊密,顯得散了一些;第二行“鶴”字的左半部寫得過小且拘謹;第三行“修”字中間的豎畫和右下角的“月”字取勢過於誇大。

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陳守斌作品

另一個是用筆還不夠純熟統一。作者有時用筆守得很緊,有時卻又過於放鬆,如,“飲”字的第一個撇和右下角的短撇,“猶”字“犬”部的起筆,“載”字的戈鉤等筆畫比較草率或不太到位。

再一個是章法還可盡善盡美。作品中用了兩條線將作品分割成三個部分,如果在兩條線的左右均多留一點空間可能效果會更好,落款字間的距離還可緊湊一些。

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陳守斌作品

這些細節上的失誤,暴露了作者的許多不足,使此作難臻上乘。這就要求大字楷書作品不僅整體上要“致廣大”,細部更要“盡精微”,才能經得起考驗。

全國楷書展上這件作品,一看很搶眼,再看有不足

陳守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