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威海)的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硬件設施與省屬重點大學比較如何?

用戶64325649


沒有的。現在已經不存在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這個說法,只有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山東大學一校三地,八個校區,威海校區與其他校區地位相同,是山東大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名符其實的985高校。據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學生反映,本校的教學水平和畢業生質量和濟南山東大學還有一點差距的,畢竟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的建校時間較短,各部分設施和師資力量正在強大中。[據山大視點報道,今年的山大濟南的招聘會共有600多家以上知名企事業單位到山大搶奪2018年山東畢業人才。每年畢業生招聘會上,各大知名企業進入山東大學濟南校區招聘的較多,以首招山東大學畢業生為主,在山東大學招聘到合適的職員就不會再選擇去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了。因此,很多山東大學威海分校畢業的學哥學姐們提議,可以在山東大學舉行招聘會時,帶自己的簡歷前往濟南總校投遞簡歷,為自己博取更多的就業機會。


paerp1866


半斤八兩


mvp3


山東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學科齊全、學術實力雄厚、辦學特色鮮明,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山東大學(威海)創建於1984年,是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聯合共建的多學科、開放式、綜合性大學校區。她的誕生,開創了我國名校異地辦學的先河;她的成長,印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深化改革與科學發展的光輝歷程。

學校建築面積近50萬平方米,現有11個學院和1個教學部,46個本科專業,涵蓋文學、藝術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和醫學等八大學科門類,可在25個一級學科招收碩士研究生、17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同時可在18個一級學科招收博士後,已形成了培養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國際學生等多層次的教育體系。現有全日制統招本科生14900餘人,國際學生1000餘人,博碩士研究生1400餘人;教職工124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79人,博士、碩士生導師422人。

學校基礎教學設施完備。圖書館擁有中外文藏書157萬冊,電子圖書250萬冊,各類中外文電子文獻數據庫200餘個,是集文獻服務、知識服務、個性化服務於一體的多類型、多層次、全開放式管理的現代化圖書館。教學、科研實驗室68個,語音室24個,多媒體教室197個,並建有先進的智慧教室、雲教室和同聲傳譯實驗室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2萬餘臺(套),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1.9萬多個。

在山東大學一體發展框架下,威海校區堅持“一項計劃、兩大戰略、三型校區”的發展規劃,即深入實施“學術提升計劃”,貫徹落實“特色立校戰略和人才強校戰略”,努力建設“異地辦學的示範性校區、堅持特色發展的高水平校區、加強國際合作的開放式校區”,不斷提升校區學術競爭力、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化水平,加快建設成為山東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新亮點。

學校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已有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18門,朝鮮語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另有省級品牌專業及特色專業1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4個,國家、省級優秀教材14部;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分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3個,省級雙語教學示範課程3門,省級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項目30項;鼓勵學生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已獲國家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167項,參加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智能汽車競賽、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機電產品創新設計競賽、“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競賽,近三年獲得國家獎90多項,省級獎1000餘項。

學校不斷優化科研環境,提升科研實力。近幾年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重點基地重大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軍工科研項目、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山東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山東省社科基金項目、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山東省海洋經濟創新發展區域示範項目等各類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360餘項,企事業單位委託項目近500項,獲地廳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80餘項。科研平臺建設成效顯著,擁有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行星光譜與空間天氣分中心”“山東省光學天文與日地空間環境實驗室”“山東省海洋微生物菌種資源庫平臺”“山東省海洋生物繁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生態型人工魚礁實驗中心”“法律方法與立法學研究中心”等9個省部級科研平臺和重點研究基地;加強與國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協同創新平臺的合作建設,在空間科學、機械電子、新型材料、海洋牧場以及東北亞區域性研究、旅遊管理等方向深度參與國際科研合作。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威海市臨港區等多家單位聯合共建的“先進製造業聯合研究中心”落戶威海市臨港區;與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合作共建的“行星數據系統實驗室(PDS)”頻頻產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山東大學威海天文臺年均科普1萬餘人次,2014年獲評全國優秀科普教育基地。

學校深入實施“三跨四經歷”教育。“三跨”即跨學科、跨學校、跨國境學習,“四種經歷”即本校學習經歷、海外學習經歷、第二校園經歷和社會實踐經歷。近年來,學校與澳、美、英、法、德、韓、日、西、俄、瑞、加、新西蘭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08所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搭建國際合作平臺,鼓勵優秀學生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一批世界頂尖名校參加雙學位項目和本碩連讀項目。學校還分別與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西澳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合作開辦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開展聯合培養工作。同時,在校生還可通過校際交流,到國內著名高校體驗第二校園文化。

學校設有多種獎學金,對品學兼優的學生給予獎勵,擁有完善的國家助學貸款、困難補助和勤工助學制度,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學生在圓滿完成學業後,由山東大學頒發統一的畢業證書。同時,有近12%的應屆畢業生被免試推薦到“雙一流”高校以及國家級科研院所等攻讀研究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