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頭的作用是什麼?

農科小孫說


看到過豬吃,也見超市有賣,馬蘭頭是種怎樣的野草?可炒著吃嗎?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農村有許多有著人名的植物,像馬蘭就是其中之一,若不知是植物名,還以為是哪位馬姓姑娘的名字,因為這很符合八零後、九零後取名字的習慣。




一、馬蘭的信息

其實,馬蘭是菊科馬蘭屬草本植物,也是《救荒本草》中記載的馬蘭頭。主要生長在荒地、林下、路邊、田坎上、莊稼地裡等地方,由於在種莊稼的田間地頭成片地生長,所以又名路邊菊、田邊菊。在西南,人們又把它稱作泥鰍菜、泥鰍串、魚鰍串,這主要是馬蘭在煮熟後有點滑滑的,這點很像泥鰍。

馬蘭有根狀莖和地上莖,部分根狀莖匍匐在地表或地下,而地上莖有分枝,莖蔸部的葉子在花期就枯萎了,葉子為倒披針形,葉邊緣有裂片;有舌片狀狀花瓣,舌片十五個至二十個,舌片一釐米左右,為白中帶紫或者淡紫色。



二、馬蘭的作用

馬蘭不是雞兒腸,此前多有誤用,雞兒腸為同科紫菀屬的三脈紫菀(又叫野白菊花),應當區分清楚。能真正分辨馬蘭後,就可以合理地利用它。


1、草藥。馬蘭和魚腥草差不多,都是民間常採挖的重要而不貴草藥,有農村生活經驗的人都明白它的作用。

2、野菜。除了草藥外,鮮嫩的馬蘭還是一種美味的野菜。(1)馬蘭和肉剁碎成餡兒後可做餃子和包子;

(2)馬蘭在開水裡過一遍後再涼拌;(3)小竹筍切成絲,和馬蘭一起清炒。還可以把經開水汆燙的馬蘭剁碎後備用, 再把新鮮竹筍、豬肉分別剁碎成末,煎炒竹筍與豬肉,而後把馬蘭頭放入一起炒。


三、種植的馬蘭不好吃

現在一些適合馬蘭生長的生境遭到了改變,馬蘭不好找了,所以有農民像種植魚腥草一樣種了馬蘭,種植的馬蘭沒有野生的那麼清香好吃了。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馬蘭頭的介紹,瑞通覺得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馬蘭頭在農村田野很常見,開花的時候還特別引人注目。馬蘭頭又叫紅梗菜、田邊菊,它的嫩苗可以吃,在江、浙一帶受歡迎。馬蘭頭營養價值很高,還是一味很好的藥草。

農村田野常見的“馬蘭頭”

馬蘭頭是菊科雜草,分佈很廣泛,農村田野、路邊、溝邊、荒坡常見。不過在北方,很多人都不大關注它,以致於在荒野地裡,能長出一兩米高,開出紫色或白色的小花,很漂亮。

馬蘭頭的嫩苗,梗是紅色的,因此也叫“紅梗菜”。江、浙、滬等地,人們喜歡吃馬蘭頭。文學家周作人曾在《故鄉的野菜》中提到,浙江的童謠:“薺菜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作為野菜,馬蘭頭和薺菜的名氣有一拼。

馬蘭頭是營養豐富的野菜

馬蘭頭富含硒、鋅、鈣、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清明時節,馬蘭頭正鮮嫩,因此,馬蘭頭也是人們做“青團”的重要野菜之一。

除了做青團之外,馬蘭頭還可以炒食、涼拌或做湯,多種食用方法。馬蘭頭拌香乾,可是一道名菜。

馬蘭頭也是一味中藥

馬蘭頭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藥,全草都能入藥,一般夏秋季採收。資料顯示,馬蘭頭有消炎鎮痛作用、防衰老、抗癌等多種作用。

馬蘭頭作為野菜,知名度更高,甚至可以人工栽培。大棚種植的,生長較為迅速,每年可採收多次,畝產五六百公斤。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馬蘭頭的作用什麼?

一,馬蘭頭的基本信息

馬蘭頭是一個別名,這個名稱來源於《救荒本草》。它的正式中名叫馬蘭,這個名稱來源於《本草綱目》,在《中國植物誌》中確定為正式中名。別名還有田邊菊、路邊菊、魚鰍串等等,是菊科馬蘭屬植物。分佈於我國西部、南部、中部、東部各省區,通常生長在林邊、草叢、河溝旁、路旁。很常見。它的外形特點:根狀莖有匍枝,有時有直根。莖直立,高三十到七十公分,有分叉。基部的葉片在花期枯萎。莖部葉倒披針形,長六公分左右,葉邊在中部以上有小齒或羽狀裂片。頭狀花序單生枝頂並且排列成傘狀;花朵淺紫色;五到九月開花。瘦果倒卵狀,極扁,褐色。八到十月結果。


二,馬蘭頭的作用

第一,食用:馬蘭頭的幼葉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稱“馬蘭頭”。

吃法可以炒食、煮湯、涼拌等。


根據有關單位研究測定,馬蘭頭營養豐富,每100克馬蘭頭含有蛋白質2.4克、脂肪0.4克、糖類3克、膳食纖維1.6克、煙酸0.8毫克、鈣67毫克、鐵2.4毫克、磷38毫克、鉀285毫克、鈉15.2毫克、銅0.13毫克、鎂14毫克、鋅0.87毫克、硒0.75微克、錳0.44毫克、維生素A340微克、維生素C26毫克、維生素E0.72毫克、胡蘿蔔素1.2微克。

可以看出,食用馬蘭頭對人體有很好的增加營養作用。

第二,藥用:馬蘭頭的全草藥用,有清熱解毒、消積食、利小便、散瘀止血等功效。

第三,觀賞:馬蘭頭是自然生長的野生植物,也是草本植被的組成部分,花朵淺紫色,美觀,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