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時間流轉,歲月更迭,越來越多的老建築被遺忘。在唐山,這座唯一保存完整的百年建築就隱藏在市區,你可曾見過她的身影?

在唐山市區內,保存最完整、最古舊的多層建築,僅有一座,那就是有著百餘年曆史的原教會學校主樓,即現在的路北區教師進修學校辦公樓。

藏身培仁裡小區

原教會學校主樓,位於大城山南麓的培仁裡小區內。原教會學校恰好與現在的路北區教師進修學校校址基本吻合,所說的保存最完整、最古舊的百年建築,指的是學校南側的紅白相間的二層紅屋頂教學樓。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這幢二層教學樓建築,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建築,整個樓宇為框架結構,牆壁系青磚砌成,南北共有大木窗36面,樸素典雅又美觀大方,建國後,在牆上做水磨石,現樓主體為牆壁抹灰,外刷白色塗料,建築物基礎部分及橫樑立柱為紅色調。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大門位於樓南側正中,門下現有三級臺階,臺階是長1.5米,高16釐米條形花崗岩石。大門為四扇兩門對開玻璃木門,大門上方寫有“學高身正”校訓(非原寫)。再上方是兩開門木窗。此大門常年鎖閉,已棄之不用多年,人員皆從樓後身偏西處出入。樓南側有空地約800平米,原為學生活動場所,後改為小操場,現卻有多輛汽車存放,基本上成為了教職工停車場。

樓道瓷磚歷經百年磨損

依然光滑如初

欲進入到樓內,須繞行到主樓的北側,自偏西側的門進入,因地勢北高南低,由此門邁進樓內,不僅室外沒有臺階,而且樓道較外地面低窪大約15釐米左右。樓內層高近4米,樓道地板鑲砌著棕紅色14.7釐米見方瓷磚,緊靠牆壁邊處為黑色同樣大小尺寸瓷磚。據考,這些彩色水泥地磚系清末啟新磁廠(即後來的唐山陶瓷廠)生產的中國最早的彩色牆、地磚,地面儘管歷經百年磨損,但除少許局部略有修補外,這些彩色瓷地磚依然平整、光滑如初。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主樓一層共有單面設計教室5間,每間教室在樓道一側均開有2扇大窗,樓道寬有2.5米許,北側7扇大窗。無論是樓道,還是教室採光都非常好,教室4角為抹角,地面為六面小瓷磚鑲砌,黑白相間,技術之高超,拼圖之巧妙,令人回味無窮。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樓道東西各有樓梯,拐角處略顯低矮,兩側各有壁燈一處,可以看出,設計者的精細和獨具匠心。樓梯扶手均為實木,樓梯為水泥建造,並加有金屬護角,既堅固防滑,又實用美觀。

二層房間原設有壁爐

二層樓道明顯寬於樓下,樓道北側有大窗8面,採光更加明亮,教室4間,每間教室大門左右各建有兩扇大窗戶,純實木包口,窗、門均為全實木。樓道東西兩側各有辦公室一間,東側辦公室有北朝向大窗戶1面。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二層室內地面全部為條形木地板,做工精細,拼接恰到好處。地板上塗硃紅色大漆,牆邊有高15釐米的紅色腳踢板。每間教室內部,均建有壁爐,據說,當年壁爐爐火旺盛,冬季學生們在教室內上課溫暖如春。現如今,室內都改為暖氣供暖,壁爐早已廢棄,但令人慶幸的是,屋內設施結構基本得到保持,人為損壞不多。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在主樓西北角處,建有一尖頂平房與主樓相連,房子方方正正,屋內又隔成三部分,一大間,兩小間,室內雖只有東、西、北面有小窗,但室內並不顯昏暗。該平房建築風格與二層主樓一致,面積百平米餘。推測可能當時為紡羊毛室、教徒誦經室,或為教學準備室、舞蹈教室之用。

給筆者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還有這36面大窗和20餘面小窗。考慮周密的設計者,將兩扇窗子相交處做成一凹、一凸,當兩窗關閉時,窗稜咬合緊密,嚴絲合縫,風雨不進;每個窗扇的下方都做有雨檔,雨雪天時,水不會浸到窗內,驚歎之餘又令今人感到無比汗顏。

整座建築歷經大地震浩劫毫髮未損

整個建築物除了一層西側兩間屋子之間牆壁被打通,建成現在的進修學校檔案室,樓上中間五間屋子窗戶被改裝外,其他部分大多保存相對完好,雖經歷1976年的那場7.8級舉世震驚的大地震,但這座教會學校建築卻毫髮未損,屹然不倒,真可堪稱唐山建築史上的一大奇蹟。我們細看一下週圍,不難發現這幢教會學校樓房建在大城山南側,基礎堅硬,草木繁盛,環境優美,冬暖夏涼,再加上二層地面均為木質地板,重量相對較輕。這些優勢不僅證明當時學校建築質量之高超,設計者考慮之全面,也說明防震意識之超前。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一座小樓承載著唐山教育史

據筆者考證,這幢二層樓起初叫“仁愛孤兒院”,系法國天主教會仁愛會的修女白松林,1911年來到中國時,為從外地帶來的孤兒和兒童而由開灤員司房改建的。民國十年九月一日,即1921年9月1日,“仁愛孤兒院”改稱“貧民學校”,又一說法為當時稱“私立培仁女子小學”,也稱“平民女子小學”,屬小學性質。學校招收教養院紡羊毛的女孩和天主教徒的女兒入學。1927年8月,學校增設初級中學班,12月8日,定名為“私立培仁女子初級中學”,即培仁女中。1931年,由開灤礦務局撥款7700元(銀元)作為日常經費,天主教堂捐助修建校舍。該校舍從建校到1941年是冀東地區第一所完全女子學校,也是冀東地區僅有的一所完全女子中學。

鮮為人知!原來唐山鬧市區還有一座保存最完整的百年老建築

1942年昌黎女子師範成立後,唐山省立中學、市立中學陸續成立女生部,生源減少,使培仁逐漸失去冀東唯一女中的地位和優越性。抗日戰爭勝利後,培仁中學教育、教學功能得以恢復,並進一步得到發展。

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後,將“私立培仁女子初級中學”更名為“唐山市第四中學”,1956年至1968年使用“河北唐山女子中學”校名,簡稱“唐山女中”“女一中”;1971年開始使用“唐山市第十一中學”校名至1988年。1988年暑假後,“唐山市第十一中學”學校搬遷至新校舍。同年,此建築移交給路北區,由教師進修學校與路北區培仁裡小學共用,2005年,培仁裡小學因生源不足等原因撤併停辦。目前,該建築為路北區教師進修學校辦公場所。

這幢歷經百年而仍屹立不倒的二層歐式建築,曾承載了“仁愛孤兒院”、“平民女子小學”、 “私立培仁女子初級中學”、唐山市第四中學” 、“唐山女中”、“女一中” 、“唐山市第十一中學”、 “路北區教師進修學校”等教會辦學、私立學校、國辦學校等多種興辦教育的辦學模式,毫不誇張地說,她就是唐山的一部教育發展史,可謂功不可沒。直到今天,這座百年建築,“養在深閨無人識”,雖歷經磨難,卻依然默默佇立,守望並見證著唐山的歷史與滄桑。

唐山,這裡曾創出過無數輝煌:中國第一座機械化採煤礦井——開灤礦、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唐胥鐵路、第一臺蒸汽機車——龍號機車、第一桶機制水泥——馬牌水泥……,中國首列時速350公里和諧號動車組也在2008年在唐山誕生。這些使唐山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近代工業搖籃。然而,作為凝固歷史印記的古舊建築卻屈指可數。令人欣慰的是,2012年初,唐山市政府將這幢樓確定為“文物保護單位”並豎碑,對其加以保護。作為唐山人,請加倍保護像教會學校教學樓這樣為數不多的老建築吧,因為這些富有特色的建築物不僅可以傳承文化、傳承歷史,更能傳承我們唐山人的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