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鄭州被稱為儒釋道三教聖地?


儒教——山東曲阜,佛教——古印度迦毗羅衛國,道教——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聖地可別胡說八道了,孔氏族人還在而且枝繁葉茂,印度也是佛教聖地,老子李耳故里在周口,皇帝都要去太清宮鎮拜李耳。




擔的傳人


儒、釋、道三教合流的典型代表,應該說的是鄭州的登封嵩山腳下。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儒、釋、道“三教合流”。

釋即指佛教,為外來之教,由印度傳過來的,為釋迦牟尼佛的教法,登封有標誌著佛教文化中國化初步完成的“禪宗”嵩山少林寺。

儒教其實是指孔、孟重倫理、禮治等儒家的教化而言,登封有四大書院之首的嵩陽書院。

道教則以貴生為主旨,含括以丹鼎、齋醮、符籙、積善、經戒為道法的各道派之教,登封有我國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道教建築群之一中嶽廟。

中原宗教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中國宗教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對中原文化的發展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都發揮了重大作用。因此,要了解中國宗教史和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瞭解中原宗教和中原文化。


河南旅行


這個是真的,只不過現在許多人都不知道,包括鄭州本地人也不甚瞭解。

主要原因在於鄭州是由鄭縣逐漸發展起來的,成為省會之後,把洛陽的一部分和開封的一部分划進了鄭州,其中就包含登封。

登封的嵩山是五嶽之一,在古代被稱為天地之中,儒釋道三家紛紛匯聚此地,或者發源於此,所以嵩山成為了三教聖地。

嵩山下的中嶽廟,始建於秦朝,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教的聖地,道家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修煉九年,是道家的象徵;

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自古就是儒家學派重要的活動基地,位列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首,是儒家的象徵;

嵩山上的少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祖庭和中國武術的發源地,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是釋家的象徵。

嵩山三教薈萃,獨樹一幟,儒釋道文化在中國歷史上廣為傳播,嵩山成為了支撐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源。

由於登封現在屬於鄭州管轄,所以也可以說鄭州是儒釋道三教聖地。


茅草驛站


說錯了,大錯特錯!鄭州應是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拜火教、印度教等等的教的聖城!鄭州是一個具有250萬億年曆史的世界首都的建都史,所有教的聖人都在二七塔下一覺成聖!在鄭州路上隨手拾個石頭都上萬萬年,隨便一把土都與地球同歲!

以上觀點不接受反駁!!


文輝梅花鹿場


3600年前,中國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在此建都,為開國之都——亳都,今中心城區仍保留著7千米長的商代城牆遺址。仲丁二弟外壬仍建都於此。仲丁三弟河亶甲自囂(今鄭州商城)遷都於相(今安陽)。

西周滅殷後,周武王將其弟叔鮮封於管(今鄭州市管城區)建立管國,當時周朝在鄭州地區的封國,除管國外,還有鄶國、東虢國、祭國、密國等。西周滅亡後,平王東遷洛陽,是為東周。但此時周天子己名存實亡,代之是諸侯興起、互相爭霸兼併的局面,而新鄭則在“‘亂世”之際,作為一個重要都邑而興起,並開始成為鄭州地區的政治中心。春秋初年,鄭國向東遷都於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國勢強盛,在各諸侯國中地位顯赫。韓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國,將國都自陽翟遷至新鄭(今鄭韓故城遺址)。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國滅韓國,新鄭作為鄭、韓國都長達500多年。


樂途旅途快樂


鄭州敗就敗在自吹自擂?用全省洪荒之力發展鄭州就不知道天高地厚。應該落實政策是洛陽的還給洛陽,是開封的還給開封,是新鄉的還給新鄉,是許昌的還給許昌。合情合理。


6011311786


這是鄭州被黑的最很的一次。別提這樣的沙雕問題了。函谷關,洛陽孔子入周問禮處,登封,鹿邑。那個都和儒釋道有關聯,唯獨鄭州沒有。放過鄭州吧。


緣於唯一的地方


這個你說的是鄭州下面的登封市,嵩陽書院,中嶽廟,少林寺!這個登封完全可以這麼說!登封又屬於鄭州!但這麼說確實有點勉強


西安神偷


大哥,作為河南人,我都看不下去了,你搜搜看,全球聖城裡有個洛陽,洛陽都沒吭聲,鄭州有啥叨叨的,說實話了新鄭歷史上都比鄭州有名,更別提周邊的歷史名城扎堆了


Jock_Du


洛陽是華夏文明首萌於此,道學肇始於此,儒學淵源於此,經學興盛於此,佛學首傳於此,玄學形成於此,理學尋源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