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顏勤禮碑》兩三年了,感覺沒多大進步,是怎麼回事?

風清揚0729


我寫勤禮碑半年,只是說說我的體會。最初寫的時候,因為要懸肘,手臂抖得厲害,漸漸手穩了,才能把讀帖的內容稍微表達出來。但覺得如果想理解顏公當時寫的狀態,單練勤禮碑很難完全明白,所以同時又練了幾遍多寶塔,體會中年顏體的筆意。練了幾遍多寶塔後再寫勤禮碑,感覺提高了不少,但仍然覺得不足,就有穿插著練曹全碑和乙瑛碑,在隸書中尋找勤禮碑的筆意,並感覺幫助很大。這段時間我又在練顏氏家廟碑,穿插著練勤禮碑。總的體會就是功夫在帖外,通過練習其它一些相關字帖,對練好勤禮碑很有好處,並且更能體會顏體的發展脈絡。總的來說,想練好勤禮碑,建議先從篆隸入手,再練多寶塔,然後再練勤禮碑,循序漸進,卻事半功倍。希望我的體會能幫到你。






冷靜面對85987691


練習《顏勤禮碑》兩三年了,無論練成什麼樣子,好還是壞,都應該換帖了。

學習一種書體,兩年裡不斷的理解帖,很容易形成一種書寫的定勢,有些筆畫的書寫也會形成自己習慣性的動作和用筆,這個是很難改的,其實有一些問題可能自己也明白,但是一次又一次的也改正不過來。一個堅持了兩年的習慣是很難改的,如果要改,就要下定決心,還需要找一個指導老師。

長期學習一個字帖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自己往往沉浸進去而不可自拔,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別人可能一眼就看到的問題,自己永遠也看不到。

我之前一個學生一直跟著我學習張猛龍碑,他的理解能力很好,很快就進入了狀態,下筆就和其他同學不一樣,但是他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字寫的不開闊,一直寫了3年的張猛龍碑,還是在原地踏步,我多次建議他換字帖,他比較執拗,就喜歡張猛龍碑,後來他的很多同學都上省展、國展了,他還保持在初級狀態。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了。

其實題主可能也陷入了這種困境,學了兩年了,可以換一換了,先寫一寫其它的字帖,等你回過頭來,就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這個時候也有能力去改正。

學習書法,老師的作用很重要,不在於教你多少筆法,而在於在關鍵的時候能給你一個方向,筆法的東西並沒有那麼神秘,只要勤加努力都可以解決,關鍵看你的方向走對了嗎?

根據題主的情況,我覺得可以試著學習一下魏碑,或者換一種書體,寫寫行書也是可以的,另外更換字帖也不要太頻繁,一個字帖最少要學習一年以上,這樣既能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另外一種風格,也能開闊一下視野。

等你回過頭來再寫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進步了。


不二齋


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你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學習了兩三年進步不大

而感到煩惱或者疑惑,出現問題是正常的,看了你的

作品覺得還是不錯的,成績還是主要的。

你是一個書法愛好者,在你的作品中能夠看出,

你以前是經常寫書法的,筆墨配合的很熟練,手下有

一定的功夫,但你以前沒有認真地對照字帖進行訓練,

所以對字貼的臨摹能力較差,對字帖的細緻分析的

方法沒有形成,這大概是由於你以前太多的隨意書寫

習慣造成的,所以你在臨帖時,會把原來一些較隨意

的書寫方式帶到現在的學習中,這會導致你的臨摹作品

與原作發生較大的差異。這就是說你原來的書寫優勢

反而倒成為了你的劣勢,這點可能是你目前的較大問題。

你現在需要調整一下,比如改換其他的字帖,

沒有必要糾纏在這一本字帖上,再有,臨摹的書寫

速度要放慢,不要求多,要求精,重質量,如果能

找一個寫顏體的高人指導一下也是不錯的。

總之,你最重要的是要解決自己書寫的隨意性問題,

這個問題是你目前學書法的最大障礙。

圖片作品:北魏【周惠壽造像】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素里布衣楊半


你臨帖兩三年時間不短,按理說,入帖沒問題了,但從你的習作而言,似乎看不出臨哪一本帖,說明你對顏勤禮碑的風格特點沒掌握。這也許是你認為進步不大的原因吧。其實,進步是有的,只是你感覺不明顯,或是不能如你所願,因為你一邊練習,一邊眼力同步提高。這是學書法常見的現象,通常說是眼高手低。但你的主要問題不是進步不大,而是臨帖方法沒掌握。

學書法不能急於求成,基礎不牢,很難進步。你在沒有入帖的情況下,還創造了兩幅作品,從這兩幅作品看,你應該臨過多寶塔,或其它字帖,而且,第三幅的臨帖,也不像臨顏勤禮碑。說明學習方法不正確。

根據你的情況,建議:

一、練習基本點畫,從此帖選出有代表性的字,重點練“橫、豎、捺、點、鉤、挑、折”八種筆畫。可選“人、大、宮、東、書、並、郡、曾”等,進行對臨,起筆、收筆、運筆和鋪毫、提按、使轉、頓挫,力求到位,仔細再仔細,認真再認真。以此類推,逐步掌握所有點畫筆法。

二、注意字體空間的佈局位置。以上述字體為例,逐字過關。

字體由點畫組成,此帖點畫的特徵:橫畫輕、豎畫重,橫畫有斜度,但要注意平衡和重心,且中段提按明顯,頓筆收筆;豎畫多左豎細、中豎、右豎粗,左右豎多向相;撇輕、捺重(呈燕尾狀);折多用提按,內方外圓,這裡的內方外圓,是提按、頓挫、轉鋒所致,注意要筆斷意連,一氣呵成。鉤法多為鳥嘴狀。

字形端莊、舒展開闊,外穩固內疏朗,疏密適當,多為長方。

三、注意點畫筆法的連帶呼應之筆勢關係。書寫時筆畫的轉向、調鋒,過度要非常自然,要求一定要懸腕運筆,這對一個初學書法者而言,難度很大,但一定要慢慢養成,這是正確執筆運筆的關鍵。











如石書藝


看了你的字,我想說,你是不是買到了假的《顏勤禮碑》?

顏真卿的楷書汲取了漢隸中畫平豎直的體勢,又參以篆書的筆意,以古為新,以拙為巧,化裁出豐腴雄偉,端莊渾厚的獨特風格。

顏字易學難精,點畫要有質感,非筆力沉勁,逆勢澀行不可。寫顏字又要注意虛處、不用力處、出鋒處。寫顏字又要有憨厚之態,大巧若拙。寫顏字雖宜頂格寫,字距行距皆密,但也要有錯落之妙。

你的字雖有一點顏字的影子,但夾雜太多其他東西,是個四不像,建議你靜下心來認真臨帖,不要急於創作。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看你的字之前肯定學過,至於學的什麼我說不準,最大的可能性是趙體,或者是虞世南之類。畢竟我楷書只學過顏體,說不出你的出處,你寫這樣挺好。

一個東西但凡學過了,便忘不了了,可能你覺得忘了,但書法是身體上的感悟,思想忘了,身體上的記憶還在,所以你寫顏總帶有別的意思。並沒有說不好,這是你的學書經歷造成的。每個人都這樣。也不是不好,就是平平凡凡,名家都是這平凡之中出彩的,但出彩的少。

還有,學書要學字形之外的東西,學筆法,會了筆法就悟出其他了,學顏體也好,學其他也好,但字形是第一關,字形熟到不能再熟時,便通變生新了,這也是無奈之舉。

所以第一步是寫像,可以描紅,可以雙鉤,可以對臨,等等。要像。

雙鉤是第一步,只要踏實,前途無量。

你學過什麼,我見識短淺,猜的有誤,你多見諒。

你的問題在於字不夠開闊,不夠撒放,像幼童不敢怕摔倒不敢邁步,又像人到暮年垂垂老矣,一點都不想動的樣子。

要敢於放開,說魯公麻姑拙樸,那是撒放之後的內斂。之前的字全是硬挺的初唐氣象,這是一個過程,大可不必杞人憂天。

也可以如別人所說換換別得的帖子。


孤鸞迴響


首先說明我是外行,俗話說外行看熱鬧,閒聊兩句。

三年功夫沒白下,字寫得很好,我挑不出毛病,比我寫的好多了,不進步很正常也證明您的眼力提高了,力不從心,是進步的表現。

唐代楷書與現代楷書是兩回事,碑與帖是兩回事。唐楷沒有格,唐碑有格。(個人認為是刻碑的人先要數清字數然後按碑的大小合理安排位置所重新調整的一種格式與書法家的原作出入很大,當然也有書丹,但更多的是碑刻的佈局已經經過調整不足學其佈局)顏真卿的《自書告身》帖就能明顯看出佈局與碑刻明顯不同。

臨習書法有兩條關鍵目的一是用筆,碑刻很難學到用筆。二是結體,碑刻和墨跡字帖都能學到,所以,墨跡字帖臨習會更好。當代人多習碑所以結體很好,但用筆不好,也就是大多不會用筆,要不就是描字,畫字,勾字。很少會刷字。

您可以嘗試選祭侄稿與自書告身結合著研究學習可能會有些幫助。

最後祝您成功!


醜書學


學顏當從大麻姑入手,顏勤禮不宜初學。有一本譚延闓先生臨本出版過,還是對照本,作為臨習範本極佳。


有所不為174


勤禮碑的結構不好掌握,個人認為先從多寶塔練起


李墨98


粗略看你是沒有抓住顏體字的特點,寫得時間越長,走得越遠。你可能是直接臨帖寫,而沒有經過摹。建議摹寫一段,或者找個老師,隨時都可以指出你的毛病,不至於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