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能殺顏良,為何不能殺張郃?

姑孰侯



關羽能不能殺張郃,應該是一個未知數,不能說關羽就一定殺不了張郃,也不能說關羽就一定能殺張郃,因為在蜀漢五虎中,唯一沒有跟張郃交手的,只有關羽一人。

至於關羽白馬斬顏良,這邊可以詳細的分析一下……

個人觀點,顏良的競技水平很高,基本上可以鎖定為不弱於五虎。畢竟在白馬一戰中,河北第一猛將顏良的表現,簡直太過亮眼了。

想我曹老闆兵精將廣,麾下猛將如雲,竟然拿顏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落個眾皆慄然,倉惶收兵。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顏良三合斬宋憲,一合斬魏續,二十合擊敗徐晃,這一系列戰績,確實非常豪華。

就拿徐晃來說,在白馬單挑顏良之前,徐晃曾經跟許褚單挑過一次,對戰結果為,五十合不分勝負。顯然,許褚對上徐晃,都打到五十合了,甚至連一點優勢都沒有。相比於顏良的武藝,許褚明顯要遜色一些,至少在取勝手段方面不如顏良。

許褚可是公認的頂級高手,曾單挑過呂布、趙雲、典韋、馬超四員戰將,鬥將結果皆為不分勝負。其中與馬超打了二百三十合,與典韋打了一天。說明實力是非常接近的。而顏良的取勝手段,明顯優於許褚。那麼!顏良至少也可以跟馬超、典韋打平,所以不弱於五虎。



既然顏良不弱於五虎,為什麼又會被關羽一刀斬殺呢?

回答這個問題,直接先上原文:

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參考,“演義”羅本

這邊有一個細節,關羽過陣的時候,是解下盔甲放於鞍前的,屬於解甲過陣。兩軍對峙,在什麼情況下,會解甲過陣呢?第一,投奔;第二,談判;

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天大路,公飛奔前來。——參考,“演義”羅本

河北軍的舉動,更能說明關羽“解甲過陣”引起的誤會了。河北軍是主動分開兩邊的,關羽策馬奔騰的整個過程,沒有遭到河北軍的阻擋。

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

顏良坐在麾蓋底下,這顯然不是迎敵狀態,迎敵應該在戰馬上,所以毫無防備。見到關羽之後,顏良正準備問,話在喉邊還未及出,關羽的赤兔馬已經飛到了他的跟前,一刀將其砍死。顏良之死,有兩個原因,第一,全無防備;第二,關羽馬快刀快。


那麼?顏良為什麼全無防備呢?難道單單是因為關羽解甲過陣這一個原因嗎?

顯然不是的!導致他全無防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臨行前劉備的一席話。

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他是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

看完劉備的這一段話,顏良之死因就更加清晰了。


愛尚文史


主要是張郃運氣好,沒讓關羽碰上。如果有機會碰上,很可能老羅就安排關羽把張郃殺了。

不過,也不是完全如此。華雄、文丑倒是沒遇上關羽,老羅也安排關羽把他們殺了。

關羽是萬人敵,勇冠三軍,這是真的,但也不是見誰就滅誰。

呂布倒是天下無敵,這個還是公認的,但不是也被曹操給殺了嗎?

將在謀,不在勇。

關羽名氣很大,也名副其實,但也沒有像演義裡說得那麼玄。

史料中記載,關羽斬殺顏良,生擒于禁,斬龐德。

千里走單騎這是真的,也不會是結伴旅遊,自然會遇到阻擋,但沒有演義所說那樣,過五關斬六將。

具體看一下關羽的主要情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親率五千精騎東征劉備。劉備敗逃,關羽戰敗被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

史料的記載是,劉備已經聚集了數萬人馬,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呢?當時關羽、張飛都在哦。二人可都是被稱作萬人敵的,一個跑了,一個投降。

看一下斬殺顏良的過程。

曹操擊敗劉備之後,與袁紹戰於官渡。

袁紹派遣大將顏良進攻守護白馬的曹軍將領劉延。沮授勸諫袁紹,說:“顏良性情急躁冒進,不可以單獨委以重任”,但袁紹沒有采納這一建議。《後漢書·袁紹傳》、《三國志·武帝紀》則記載,顏良與郭圖、淳于瓊一起去攻打白馬劉延。

曹操的謀士荀攸建議,先佯裝在延津渡河,做出襲擊袁軍後方的姿態,誘使袁紹分兵延津。然後,採用輕兵急進,奔襲白馬,攻其不備。

曹操採用此計,急行軍到達距離白馬十餘里時,顏良才發現,倉促應戰。曹操派遣將軍張遼、關羽為先鋒,率先出擊。

關羽望見顏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直衝過去,在萬人陣中斬殺顏良,割其首級而歸。

曹操揮令大軍衝擊,袁軍大敗潰散,白馬之圍遂解。

這一戰,關羽驍勇無比,自不可說。

仔細分析一下,就會明白,關羽是殺了顏良一個措手不及。

顏良是武將,騎馬打仗才是正辦。當時顏良是在戎車上,威風是威風了些,但武力值卻大打折扣。

大將顏良都驚慌失措了,其手下部將豈不已經嚇破膽了?

關羽能夠殺進殺出,遇到的阻擋並不會像演義說得那麼玄。

主將已經被斬殺,軍心已經潰敗,無心戀戰也是常事。

白馬之圍被解,關羽也因此被封為漢壽亭侯。這一爵位,關羽非常珍惜,也不僅僅是獻帝所封。在此之後,關羽也再沒有更大的戰績。

從這裡看出,跟著誰混,結局是不一樣的。

一個將軍的功績,很大程度上要取決於整個戰役的謀劃,這是不可置疑的。

兩軍對陣,來幾十個回合,那只是戰鬥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的套路。

我們喜歡看單挑對決,不喜歡看打群架。但多數情況下,還是在打群架。

如果關羽跟顏良,正式擺開架勢,來一場決鬥,即便關羽能殺了顏良,但也不會這麼輕鬆。

再看一下斬文丑。

曹操解了白馬之圍後,率領六百騎兵押送糧草輜重沿河西退,與袁紹五六千追兵相遇。

諸將見敵眾我寡,都很害怕,勸曹操退守大營。

荀攸說:“這正是殲敵的好機會,為啥要撤退呢?”

曹操與荀攸對視而笑,於是命令士兵解鞍下馬,丟棄輜重,引誘袁軍。

等到袁軍逼近,爭搶輜重的時候,曹操突然命令上馬,迅猛發起攻擊,大破袁軍,斬殺大將文丑。

這裡沒說究竟是誰殺的,就算在曹操身上了。比較肯定的是,在混戰中斬殺文丑的,一定是一群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否則,這還了得。對比斬顏良,這是要封侯的。

但絕不是關羽所殺,否則,史書也不會不記載這一點,而忽視了關羽的功勞。

史料記載,這時候劉備跟文丑在一起。

劉備沒有見證關羽斬殺顏良,關羽也沒有見證文丑被殺時劉備在一旁。

演義的說法不可靠,還是以史書記載為主。

為何關羽殺不了張郃?

張郃(?-231年),字儁乂,河間鄚人。

張郃也是有名的戰將,起初是應募參加鎮壓黃巾軍起義,跟關羽的起步是一樣的。

因為軍功被冀州牧韓馥拜為軍司馬,袁紹取得冀州,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命為校尉。

之後,在袁紹大破公孫瓚時立下軍功,升遷為寧國中郎將。

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張郃投降曹操。此後,追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立戰功。

215年,曹操從漢中撤軍,命令張郃進攻巴西宕渠,被張飛戰敗。

228年,張郃在街亭大敗馬謖,因功升遷為徵西車騎將軍。

231年,諸葛亮第五次北伐時,與張郃交戰。張郃領兵追擊蜀軍,到木門中箭身亡。

從以上的史料來看,當時張郃被張飛擊敗,是孤軍作戰。

劉備與孫權湘水劃界,回到蜀中,與張飛一起阻擋張郃的進攻,劉備動用的是精銳部隊。張郃戰敗,撤退。

最後張郃也是死於諸葛亮設下的埋伏,也不清楚被誰射死。

如果單打獨鬥的話,就不好說,張飛一定打得過張郃。自然關羽也未必就一定斬殺了張郃。

襄樊之戰,關羽生擒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但最終還是被徐晃打敗。如果此時關羽遇到的是張郃,恐怕也難逃這一命運。

關羽、張郃都是有勇有謀的戰將,不會去一對一死拼。局勢不利就撤了,不會死戰到底。

關羽之死,也說明了這一點。關羽被東吳潘璋部屬馬忠斬殺,也不是一場公平的對決。

否則,說啥馬忠也殺不了關羽。

這就是戰爭,沒有直接的對戰,就不能說誰殺的了誰。


豹眼看歷史


張郃這人可不是那麼簡單,很多人認為他是大器晚成,在名將都死沒了,他才開始挑頭當大哥的,但那是因為他雞賊的很,顏良被殺和他自己太浪有很大關係,而張郃可不一樣。


“一枝獨秀”張郃

我們說張郃前半場處處被虐,那是因為張郃太“雞賊”。我們來看三國袁紹麾下號稱“河北五將”的鞠義、顏良、文丑、張郃和高覽,這五個人都驍勇善戰,為袁紹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我們說性格決定命運,這五員大將同名卻不同命。鞠義孤傲比關羽還狠,因為他對主公袁紹也傲,所以他在官渡之戰前就被弄死了。顏良、文丑沒啥可說的,頭鐵到短智也是人才,早死晚死也沒什麼區別。高覽後來跟張郃一起投降曹操就沒了蹤跡,也不知道幹啥去了,反正就“河北五將”中光宗耀祖的也就張郃一人。

張郃原來是冀州牧韓馥的軍司馬,在袁紹設計奪了冀州後,張郃就跟著袁紹混了。後來在官渡之戰中因火燒烏巢和郭圖進讒言,所以他就帶兵投靠了曹操。

張郃曾經對陣過的敵手中,超一流猛將有四人: 趙雲、馬超、張飛、黃忠。一流戰將也有四人:張遼、龐德、魏延、關興。我們試著通過幾次典型的對戰,不僅分析他的戰力,還來分析一下張郃的性格特點。

張郃VS馬超

赤壁之戰後曹操因擔心馬騰會偷襲他,所以先下手為強把馬騰給弄死了,馬騰的兒子馬超大怒,這可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於是一口氣殺到了潼關。張郃和馬超打了20多回合就敗下陣了。

不過這並沒什麼丟人的,反而說明張郃“雞賊”。當時馬超那是戰鬥力爆表,什麼曹洪、徐晃、許褚都弄不過他,張郃一個曹操新收的馬仔,這個時候上去露露臉就可以了,打個20回合就趕緊撤,真要是和這樣一個瘋子拼命,那李通可不就是自己的下場,還沒幾個回合就被馬超一槍挑死了。

張郃VS趙雲

張郃在汝南打趙雲那次,是由於劉備被張郃、高覽圍困,走投無路,若非趙雲及時趕到,很可能就被生擒,或命喪當場了。

“一將衝陣而來,槍起處,高覽翻身落馬。視之,乃趙雲也。”

此時的現在趙雲就跟開了掛一樣,高覽什麼水平,天天跟他混在一起的張郃最清楚,結果趙雲只用了一槍就賜死了高覽,可是不打又說不過去,大老闆正看著呢,於是張郃上去走了三十個回合再下場,意思意思也就行了。



後來在漢中的時候,張郃又遇上趙雲了,這次和張郃搭檔的是徐晃,這兩人搭檔有意思,看到趙雲直接不戰就退。在這多說徐晃兩句,徐晃和顏良對戰20多回合就走,和文丑對戰時比劃兩下就跑,結果遇到受傷狀態下的關羽,輪著斧頭就砍。

張郃VS張飛

我們說張郃都能和張飛打50多回合,為何會在趙雲、馬超敗走那麼快,就在於根本不是緊要關頭。張飛這萬人敵我們就不必多說了,能在張飛手下有過50回合的可沒幾個。


陳壽就評價張郃“識變量,善處營陳。”所以說其實除了戰力以外,性格也是重要的因素。張郃能活那麼久,恰恰在於他“慫”。


邯鄲醉


我是青史回聲,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關羽能殺顏良,為何不能殺張郃?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關羽也想殺張郃,可關鍵沒機會呀!

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這都是咱們關二爺拿得出的功績。那麼張郃呢?此人與顏良不相上下,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高覽和張郃。不過兩者相比較,還是張郃比較有勇有謀。


不過顏良也不是吃素的,有人說關羽斬顏良是運氣成分,這話我不否認。無論是在哪個版本,顏良出場的戰績都是三回合斬宋憲、一回合斬魏續、二十回合敗徐晃。雖然宋憲與魏續稱不上什麼名將,但好歹曾經是呂布的部將,不至於太水。但是徐晃是什麼人?曹操手下五子良將之一,顏良能夠在二十回合之內打敗徐晃,戰力不容小覷。

而關羽之所以能夠幾回合就斬了顏良,可能是因為他當時懷疑這個赤面長鬚的大漢就是關羽,而當時劉備還是袁紹的座上賓,總不能把劉備的二弟給砍了吧。顏良還以為關羽這傢伙,是一個人騎馬過來是投奔的,所以沒有準備迎敵,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整個三國,完全沒有關羽戰張郃的情節,倒是三弟張飛在宕渠打了一仗,結果是張飛贏了,由此可見,張郃在指揮作戰這方面還不如猛張飛。


青史回聲


當時張郃還是袁紹手下的部將,還沒投降曹操,他和關羽是處於敵對陣營,這時的關羽正為曹操效力,如果這時關羽碰上張郃的話肯定是要開打的。

至於能不能殺就要看雙方武力值了。

張郃也算是曹營裡的一員猛將了,也是一個挺能熬的人,像司馬懿一樣,把一個個猛將全熬死了之後,張郜在後期成了第一猛將,給諸葛亮伐魏造成了很大的麻煩。最後還是中了諸葛亮設的埋伏,用箭射死的。

張郃和劉備的五虎上將裡的四個都碰過面交過手,成績是有點慘,無一勝,最好的成績是和張飛打平。與馬超戰了20多回合,被馬超擊敗,與趙雲相戰二三十回合也落敗而走。

關羽斬顏良偷機取巧的成分很大,一是顏良連勝後正狂傲的洋洋得意,二是張遼在前吸引了顏良的注意,三是關羽馬快出刀突然打了個顏良的措手不及。依真實的武力的話,顏良的武力應該與五虎上將不相上下,真刀真槍乾的話,關羽要殺他並不容易。

張郃一直沒有與關羽碰面,如果碰上面的話,關羽還是可以殺掉他的,如果這樣,也就無需諸葛亮多費事了。





飛越滄海新史觀


羅貫中也有難言之隱啊~~~~~

《三國演義》中把關羽描繪成“斬將奪旗”的能手,其實稍有歷史知識的都清楚“斬將奪旗”是“偏將之責”,“主將”的任務是指揮若定。

關羽、張飛被程昱成為“萬人敵”,被周瑜稱為“熊虎之將”,被劉曄成為“勇冠三軍”,可想而知兩人的勇猛。

當然,曹操稱于禁“雖古名將,何以加之”,稱徐晃“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矣”,這都是按照軍事統帥的要求來肯定“五子良將”。

關羽斬殺顏良,按照《三國志》的記載是荀攸策劃之功。

採取聲東擊西戰術吸引袁紹分兵,然後出其不意奔襲顏良,而且曹操派出的是張遼、關羽“雙前鋒”,輕騎奔襲而不是關羽匹馬單刀,甚至徐晃“從破顏良”。

關羽能殺顏良,背後是關羽、張遼、徐晃3位名將圍毆顏良,而且是在遭遇曹軍輕兵偷襲的情況下。

關羽能殺顏良卻不能殺武力值不如顏良的張郃,甚至關羽等“五虎上將”不能斬殺張郃等“五子良將”,也不能斬殺甘寧等“江東十二虎臣”,這說明如果是“一對一單挑”情況下,關羽為首的“五虎上將”並不能壓倒張郃、甘寧等人。

羅貫中雖然偏袒蜀漢政權,也不能無中生有把曹操、孫權麾下的名將意外寫死。

既然正史上“五子良將”與“五虎上將”相比並不遜色,那麼羅貫中就不能把“五子良將”寫死了,否則“三國演義”就沒辦法繼續了。

如果關羽斬殺了張郃,則“三國”後期的街亭之戰怎麼寫?

如果關羽斬殺了徐晃或者張遼,則關羽如何“大意失荊州”,張遼如何“威震逍遙津”?

因此,羅貫中只能寫“五虎上將”與“五子良將”交手時將其擊退,而不能將其斬殺。

正史上顏良本就死於關羽之手,文丑也被曹操襲殺,因此羅貫中把“斬顏良誅文丑”放在關羽身上並無違和。

甚至“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在《三國志》上記載不明,羅貫中也可以將其移花接木寫成被趙雲刺死。

但如果羅貫中寫趙雲刺死“五子良將”,這就會導致《三國演義》沒辦法繼續“編故事”。

關羽能夠斬殺顏良甚至文丑,因此官渡之戰前哨戰這兩人就被曹軍襲殺。

關羽不能斬殺張郃甚至任何一位“五子良將”,那是因為“五子良將”歷史上就沒有被殺的記載,強行將這些“牛人”寫死,會導致《三國演義》的故事沒辦法延續。

羅貫中也難,既要體現關羽英雄無敵,又要尊重歷史基本事實,也就只能讓關羽砍殺一些捏造的歷史人物,或者將真實死去的歷史人物送到關羽刀下斬殺。

歷史上“五子良將”與“五虎上將”交手5次,三勝兩敗,“五子良將”背後是曹操集團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能多次戰勝“五虎上將”也是理所當然。


歷史怪誕說


題主這個問題問的,關羽不能殺張郃是張郃沒遇到過關羽,如果張郃真的遇到關羽,那麼早就被一刀殺了。

張郃原本是袁紹的手下,後來歸降了曹操,也是《三國演義》裡一員猛將,不過他和關羽之間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特別是關羽殺顏良那會,張郃去了更是送死。

關羽殺顏良時正處於他一生的巔峰時期,在這段時間裡他先是在下邳擊敗許褚和徐晃二人,白馬之戰一刀殺死顏良,延津之戰三合殺的文丑心怯逃跑,然後追上去一刀斬於馬下。

這個戰績可以說非常駭人了,這裡面顏良是死於措手不及,但是其他兩個戰績可都是實打實的。下邳之戰許褚和徐晃兩人雖然可能因為曹操的命令有所留手,但是關羽能擊敗他們兩人聯手,顯然比他們當中任何一人都要強的多。而文丑三合被殺的心怯,有受到關羽斬顏良一事的影響,但是肯定也是覺得打不過才會心怯。

所以綜合來看,關羽明顯要強於許褚、徐晃和文丑。

許褚後來在渭水之戰曾經戰平馬超,而馬超則在潼關之戰二十合擊敗張郃。文丑也不簡單,磐河之戰時他曾經和趙雲大戰五六十合不分勝負,而趙雲在穰山之戰時和許褚大戰一番以後依然能擊敗張郃。

可見無論是許褚還是文丑,都要遠勝於張郃。

如果在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時袁紹派張郃來戰關羽,那麼結果很明顯,張郃必敗。而且此時關羽的赤兔馬也是正當壯年,張郃連逃跑的可能性都沒有,和文丑一樣被關羽追上一刀殺死。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張郃在遇到關羽前就已經被許褚等人擊敗,老實說,對付他曹操還真不需要去請關羽來。


不沉的經遠


關羽和張郃根本就沒有對過陣。

關羽斬顏良之時,顏良是作為先頭部隊,而張郃則在袁紹身邊。

關羽掛印封金去找劉備後基本上就遠離袁曹之爭了,這時張郃才發力。

張郃投降曹操後前期打雜,後期主力也是主要針對西線,從平馬超,跟夏侯淵平定關中,繼爾鎮守漢中。

而關羽基本上就在荊州紮根了,和樂進,于禁,徐晃都打過,張遼趕到前關羽就敗亡了,所以沒有和其交手,而張郃與關羽,他倆根本沒交集。

如果硬要張郃與關羽過一場,單論領兵作戰,關羽不一定穩勝張郃,畢竟張郃料敵先機,不是好對付的。

如果硬要按三國演義裡的要他倆單挑,張郃自然不是關羽對手,可惜真正的歷史中是不興單挑的,夏侯淵但持勇也,曹操還說他"白地將軍",要真是一言不合就單挑,恐怕直接可以說是渣渣了。


(關注我,有更多三國故事)

老白的歷史課


關羽能輕鬆斬顏良,為啥不能殺張郃?



看三國志.關羽傳 : 【 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起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這裡說,袁紹派顏良攻擊曹操轄區的東郡,東郡太守劉延,治所白馬城。曹操派張遼、關羽為先鋒協助劉延反擊。關羽遠遠望見顏良軍中麾蓋,拍馬衝入顏良軍陣,在萬軍之中,斬顏良首級返回,袁紹其他將領,無一人能夠阻攔,從而解除了白馬的圍困。



對照三國志記載,可以看出,關羽之所以輕鬆斬殺顏良,主要是因為,羅先生的描述角度,偏移過大。這最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 第一,白馬之戰,顏良威風顯擺過頭。瞧,呂布八健將之一的宋憲,戰不三合,一刀斬於馬🐴下;為宋憲報仇的戰友魏續,交馬一合,顏良就當頭一刀,劈於馬下;曹操親自動員 : “今誰敢擋之”?徐晃應聲而出,二將戰二十合,徐晃敗歸本陣,諸將潥然。雖然這裡抬高顏良,最終是刻畫關羽,但顏良太猛、關羽成功太容易,剛好適得其反。



第二,重馬輕人,赤兔馬蓋過關羽。陳壽這裡並沒提赤兔馬,而斬顏良的過程,只簡單為 : “顏良正欲問時,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手起一刀,刺於馬下……。”不過聊聊三十一字,人物關羽邊緣化,核心卻轉到了赤兔馬上。



第三,張遼作用被埋沒。從陳壽的記載看,曹操派張遼、關羽兩人為先鋒,而且張遼在前,關羽在後,這裡邊能作的文章很多,但羅先生寫斬顏良時,沒提張遼一字,要是加張遼戰顏良一段,適當提升張遼武力,弱化赤兔馬,效果可能更好一些。



第四,斬將過程太過簡單化。關羽惡鬥顏良,起碼超一百五十合,適當增加精彩打鬥,讓關羽費點勁最終打贏,末了再來一段 : 顏良部下十員驍將堵截,關羽衝殺破圍、提顏良首級,返回大營橋段,既符合陳壽先生記載 :“紹諸將莫能擋者”,也增強故事可讀性,如果按此思路,精雕細琢,估計諸如“馬功勞”、“輕鬆斬”,“偷襲說”、就會自然隱退。



再看“關羽為啥不能殺張郃”?歸根結底,是因為羅先生“七分歷史,三分創作”的寫作定位。《三國志.關張趙馬黃傳》《三國志.先主傳》《三國志.孫權傳》等從不同角度,相互印證,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十二月或閏十二月。《三國志.諸葛亮傳》:【九年,亮復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三國志.張郃傳》:【諸葛亮復出祁山,詔合督諸將西至略陽,亮還保祁山,合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合右膝,薨,諡曰壯侯。】兩傳均記載,張郃死於建興九年(231)。看,關羽比張郃早死12年,如果關羽殺了張郃,就違背歷史。雖然《三國演義》中,也有周瑜被諸葛亮氣死、關羽斬華雄、黃忠之死等虛構,但這幾位去世的時間,與演義中時段、情節是吻合或接近的,且周瑜、華雄、黃忠後面再沒有大的歷史事件。



而張郃則不同,關羽、張郃之死相差十二年,一個早死的人,怎麼可能殺掉後死的人?更重要的是,張郃後面還有大作為,比如,街亭敗馬謖,要是演義中關羽把張郃殺掉,屆時怎麼圓場?(624)


流譽後


關羽能不能殺張郃,應該是一個未知數,不能說關羽就一定殺不了張郃,也不能說關羽就一定能殺張郃,因為在蜀漢五虎中,唯一沒有跟張郃交手的,只有關羽一人。 至於關羽白馬斬顏良,這邊可以詳細的分析一下…… 個人觀點,顏良的競技水平很高,基本上可以鎖定為不弱於五虎。畢竟在白馬一戰中,河北第一猛將顏良的表現,簡直太過亮眼了。 想我曹老闆兵精將廣,麾下猛將如雲,竟然拿顏良一點辦法都沒有,只落個眾皆慄然,倉惶收兵。 不過這也難怪,畢竟顏良三合斬宋憲,一合斬魏續,二十合擊敗徐晃,這一系列戰績,確實非常豪華。 就拿徐晃來說,在白馬單挑顏良之前,徐晃曾經跟許褚單挑過一次,對戰結果為,五十合不分勝負。顯然,許褚對上徐晃,都打到五十合了,甚至連一點優勢都沒有。相比於顏良的武藝,許褚明顯要遜色一些,至少在取勝手段方面不如顏良。 許褚可是公認的頂級高手,曾單挑過呂布、趙雲、典韋、馬超四員戰將,鬥將結果皆為不分勝負。其中與馬超打了二百三十合,與典韋打了一天。說明實力是非常接近的。而顏良的取勝手段,明顯優於許褚。那麼!顏良至少也可以跟馬超、典韋打平,所以不弱於五虎。 既然顏良不弱於五虎,為什麼又會被關羽一刀斬殺呢? 回答這個問題,直接先上原文: 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將盔取下放於鞍前,鳳目圓睜,蠶眉直豎,來到陣前。——參考,“演義”羅本 這邊有一個細節,關羽過陣的時候,是解下盔甲放於鞍前的,屬於解甲過陣。兩軍對峙,在什麼情況下,會解甲過陣呢?第一,投奔;第二,談判; 河北軍見了,如波開浪裂,分作兩邊,放開一天大路,公飛奔前來。——參考,“演義”羅本 河北軍的舉動,更能說明關羽“解甲過陣”引起的誤會了。河北軍是主動分開兩邊的,關羽策馬奔騰的整個過程,沒有遭到河北軍的阻擋。 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到來,恰欲問之,馬已至近。雲長手起,一刀斬顏良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 顏良坐在麾蓋底下,這顯然不是迎敵狀態,迎敵應該在戰馬上,所以毫無防備。見到關羽之後,顏良正準備問,話在喉邊還未及出,關羽的赤兔馬已經飛到了他的跟前,一刀將其砍死。顏良之死,有兩個原因,第一,全無防備;第二,關羽馬快刀快。 那麼?顏良為什麼全無防備呢?難道單單是因為關羽解甲過陣這一個原因嗎? 顯然不是的!導致他全無防備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臨行前劉備的一席話。 原來顏良辭袁紹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因此顏良見關公來,只道他是來投奔,故不準備迎敵,被關公斬於馬下。——參考,“演義”羅本 看完劉備的這一段話,顏良之死因就更加清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