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来源丨深度育儿

在一次聚餐中,席间有三五个孩子。他们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闹着叫着,饭菜端上来了也没有停歇。

其中一位妈妈看了孩子们一眼,大声说:都不要吵了,我看谁先把饭吃完,谁就是第一名,谁就是最棒的。

小孩子们都欢呼着自己是第一名,并快速地把饭碗推到跟前,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只有一位小女孩稳如泰山不为所动,她眉头微皱,有些不满地说:什么都要比赛!我不要比赛吃饭!

前面那位妈妈说:你不比赛吃饭,就不是第一名了。 女孩有些置气地:我才不要当第一名! 小女孩的话让我有些触动,特别是那句“什么都要比赛”,就像一声有力的控诉。我能想象到孩子在学校里,可能处处是竞争和比赛,比赛谁得的小红花最多,比赛谁吃饭最快、谁课上回答问题最积极,谁考试分数最高更不必说。 我更为小女孩在吃饭上不屑去争个第一名,而心生感动。她似乎看穿了成人的伎俩,不想做第一名,可能更多的是对这种事事需要竞争和比较的风气的反抗。

就像电影《看上去很美》里的方枪枪,当他为了得到5朵小红花,而不遗余力的使出吃奶劲,压抑着各种习性,最终还是得不到。

而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他对小红花彻底失去了兴趣,开始走上了反抗之路。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从小女孩和方枪枪事例中,可以看到“竞争比赛”对孩子来说,并不都是正面的意义,所谓物极必反,竞争也是如此。 尹建莉曾就我们崇尚竞争就像崇尚美德这一现象,而指出了陷入误区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过分高估了“竞争”的正面意义,二是没明白童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对于孩子间无处不在的竞争和比赛,下面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孩子的人生,不是动物世界 动物世界中,一直是弱肉强食的关系。它们争地盘,争食物,甚至是争配偶。而孩子的人生,不是动物世界,他们不需要无时不刻去争夺竞赛、适者生存。 如果孩子把生命的力量用在了和同伴竞争比赛中,还哪有能量去做别的事呢。

动物界的一切竞争行为都是为了生存,而孩子的世界,他们还有生活、生命、生机勃勃和生生不息,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他们需要的是在这个世界上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慢慢地探索,一路上所观、所想、所思,都会丰富着孩子的心灵和人生。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正如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里所说,童年的任务不是向外延展,而是向内积累。

一个人内在力量的强大,才能很好地把控自己,未来才有可能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在人生事物中获得主动权--这才是培养竞争力的正常顺序和逻辑。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竞争比较,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孩子间的不公平

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曾经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

他认为幼儿中有八大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假如你让一个有着丰富的语言智能的孩子,和一个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比赛背唐诗,前者赢,最后你妄下判断,说那个有着丰富语言智能孩子聪明,这对于那个身体运动智能强的孩子来说就很不公平。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成人的一些比较和评价,对于没有多大判断力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成为他心理上致命的烙印,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另外,犹太教育家切尼曾说过,在家庭教育中,如果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不但会让孩子反感,而且还会导致他丧失自信。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一味地比赛竞争,孩子会陷入只关注结果而非过程的误区

就拿吃饭这件事来说,这种不必要的竞争完全可以像那个小女孩一样忽视。

如果吃饭也需要比个第一第二,那么孩子们会为了争得第一名而狼吞虎咽,忽略了饭菜的美味,对消化也不好。吃饭就不是一件享受的事,而是一件任务。

吃的最快,得来那个第一名有什么用? 前几日,带孩子去看电影。离放电影还有段时间,我们坐在旁边的沙发上等着。

沙发上有个小女孩在认真地涂色,儿子见状也想玩,女孩妈妈从书包里掏出了一支水笔递给儿子,顺口说了句:你俩比赛,看谁涂的又快又好。小女孩本来很专注地涂着,经妈妈这一说,她手中的画笔在纸上涂抹的频率明显加快。 什么事都要去比赛竞争,孩子不得不关注着结果,盯着那所谓的“第一名”,但是却忽略了做一件事情的过程,失去了拥有“心流”的体验。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对于不可避免的竞争比赛,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要注重比赛过程,看淡结果。 关注结果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成就感,而看重过程,带来的则是成长。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鼓励孩子和自己竞赛比较 童话大王在教育孩子上喜欢剑走偏锋。他说:要想超越必须先落后。他曾经让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保持倒数第五名的成绩,接着再慢慢上浮到第六名,每一次考试都慢慢向前靠近,他鼓励着女儿和自己比赛,一次次超越自己。他的这种教育方法,使女儿最终成为了学霸,被美国六所名校录取。 和别人比,永远会存在“一山更比一山高”的人。和自己比,才能找到不足,发现可提升的空间。 鼓励孩子和自己竞争比赛,一次次地提高和完善,向内不断积累。这样,将来孩子在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才能从容不迫。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不争,才是最有力的争 明星汤唯曾说:不争,也有你的世界。

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想起了儿子一本名为《100万只猫》的绘本,内容说的是一对老爷爷老奶奶,生活在一个很美丽偏僻的地方。生活如意,但是还是觉得不快乐,因为感觉太孤单。老奶奶想要一只猫。老爷爷立誓一定会送给老奶奶一只猫。说完老爷爷就走了。他翻山越岭,走了很久的路,最后终于发现一片山谷上有上百只、上万只、上亿只的猫。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他看到一只白猫,觉得很漂亮,就准备带它回去了。没走两步,又发现一只黑白相间的猫,和白猫一样漂亮,也决定把它带着。接着又觉得黑猫、灰猫、棕色的猫也很漂亮...最后他把所有的猫都带回去了。一路上,猫喝光了湖里的水,啃光了草坪上的草。

到了家,老奶奶大吃一惊的望向老爷爷:这么多猫,会把我们家吃的什么都不剩的,我们怎么养活他们呢?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老爷爷老奶奶一起想了一个办法,问众猫:你们谁最漂亮啊?每个猫都说自己漂亮,争论打闹不休,老爷爷老奶奶见状赶紧躲进屋内,一会儿听见外面一片寂静。开门发现一只猫也没有了。原来它们都互相吃掉对方了。

这时,山谷不远处躲着一只孱弱瘦小的猫。老爷爷老奶奶问它,你怎么没被吃掉呢?小猫说:我实在是一只很平凡的猫,你问我们谁最漂亮,我觉得自己不漂亮,自然没有猫注意到我。

孩子,你不争第一挺好的

最后老爷爷老奶奶留住了那只小猫,他们梳理乱蓬蓬的猫毛,精心喂养,那只瘦弱猫渐渐毛发发亮,长得越发漂亮可爱。老爷爷老奶奶觉得它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猫。

记得第一次读这本绘本时,读到一半感觉内容特别夸张,没什么意思。读完结局后才觉得感动,不愧为经典。

古人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说的大概就是此意。不争,不是不思进取;不争,不是软弱无能;不争,是一种大智慧!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父母无需屏蔽竞争的行为,只是不要事事拿来竞争比赛,不要去比较,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你有你的翠绿,他有他的艳红,各有各的好。

成人不拿自己的眼光去评判比较孩子,是对孩子最起码的尊重。

-end-

Tips:喜欢请转发!如果想第一时间收到更多好内容,请把我们置顶/设为星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