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眼中的河南名片都有哪些?

用戶68431221


一、文化名片

從南往北:南陽諸葛廬,鄭州商都,安陽殷墟。

從東往西:開封府,大相國寺,嵩山少林寺,鞏義宋陵,洛陽白馬寺,洛陽龍門石窟。

鋪天蓋地:豫劇、曲劇、越調及四平調。

二、聖人名片

詩聖杜甫,武聖姜子牙,醫聖張仲景,科聖張衡,智聖諸葛亮。

三、自然名片

母親河黃河小浪底,太行山脈的雲臺山,伏牛山脈的中嶽嵩山。

四、書院名片

商丘睢陽書院,嵩山嵩陽書院。

五、武術名片

少林拳,太極拳

六、飲食名片

南陽方城燴麵,周口逍遙鎮胡辣湯,開封灌湯包,洛陽水席,安陽道口燒雞。焦作的山藥,沁陽的驢肉,洛陽的杜康酒,南陽的黃牛肉。

一句話,老家河南,中原文化,最能代表河南。


山口匯


這個就很簡單了,沒代表河南名片的有地名,有小吃,地名有開封,鄭州,南陽,洛陽,信陽,登封,等很多象徵性等很多象徵性的名片,小吃就更多了,煎包,油條,胡辣湯,燴麵,羊湯,羊肉泡饃,說的我都流口水了,猶豫今年遇到了疫情回家過年都沒吃到這些美食,還挺遺憾的,還有開封的灌湯包,說到美食我的肚子好餓啊!還是給大家看看美食的誘惑吧!









奧運媽媽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最能代表河南的名片有哪些?

我個人觀點:河南的名片要具體分析:

飲食:胡辣湯油條,河南燴麵,開封桶子雞,灌湯包,雙匯火腿腸等。

教育:鄭州大學。

旅遊:清明上河園和開封府,登封少林寺,洛龍門石窟和白馬寺,雲臺山,翰園等。

戲劇:豫劇。

建築:二七塔,體育中心,玉米樓等。

交通:鄭州通往各省的高鐵,飛機等。

以上就是我簡單的回答,河南是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吃穿住行都特別方便,有吃的有玩的特別棒,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90後護士vlog


中華五千年,一半在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獨佔其四,分別是鄭州、洛陽、安陽、開封;中國前100個大的姓氏中有78個出自河南,也就是說中國80%的漢族人祖籍在河南。可見河南得人文歷史底蘊有多麼深厚,這個硬核不是誰都有的。

近年來河南的經濟建設更是取得不少進步,目前經濟用量排名全國前五,鄭州做為省會領頭羊政治地位越來越高,國家中心城市,國家級唯一航空港區等更是會助力河南起飛。那麼代表河南名片非常的多,整理出一部分,供大家參考。

飲食特產類:信陽毛尖、道口燒雞、鄭州燴麵、逍遙鎮胡辣湯、開封湯包、洛陽水席、洛陽牛肉湯、博愛牛肉丸、靈寶蘋果等

風景名勝類:嵩山少林寺、二七紀念塔、焦作雲臺山、洛陽牡丹、林州紅旗渠、鹿邑太清宮、仰韶文化遺址、安陽殷墟、小浪底、清明上河園、陳家溝太極拳、大玉米、中原福塔等

商業製造類:宇通客車、思念、三全、雙匯、胖東來、丹尼斯、瑞貝卡假髮、長垣的起重機械、長垣的衛材、虞城的捲尺、鎮平的玉石等

現代服務類:鄭州鐵路樞紐、鄭州貨運北站、鄭州航空港、鄭州商品交易所等

文化名人類:古代的有黃帝、商湯、老子、姜子牙、莊子、墨子、韓非子、張仲景、岳飛、戚繼光、杜甫、韓愈、張衡太多了,近現代袁世凱、吉鴻昌、馮友蘭、鄧穎超、許世友、張春賢、許家印、施一公、張磊等

歡迎討論指正。



我是信用卡


聽到豫劇你不會想到河南嗎?

聽到“劉大哥講話理太偏~”即使是幾歲的孩子,也能哼唱上幾段;

聽到“親家母,你坐下,咱倆說說知心話~”大家也瞬間聽出來這是河南方言,這是河南的故事;

聽到“我不掛帥誰掛帥,怒一怒把兒的頭來刎”,就能想到穆桂英掛帥的英姿勃發;

......


這些膾炙人口的豫劇選段,堪比流行的口水歌,即使時過境遷,大家還是能張口就來。

曾幾何時,在沒有歌曲沒有電視的年代,長輩們就靠著聽這些經典豫劇劇目和名家名段打發時光,田間地頭,勞作歇息的鄉親們也會唱上幾段,驅趕一天的勞累。誰家有喜事喪事都會請上個戲班子唱上幾夜。

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曾在接受河南商報記者採訪時說過,豫劇是河南一張靚麗的名片。

這些年,豫劇也收穫了傲人的成果:《程嬰救孤》《蘇武牧羊》《鍘刀下的紅梅》《清風亭上》《香魂女》《常香玉》《村官李天成》《焦裕祿》等,接連獲得“文華”獎、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數量雄居全國地方戲劇種首位。

“2016年,我們走進好萊塢杜比大劇院,100多位奧斯卡大獎獲得者觀看了《程嬰救孤》。”李樹建說。演出結束,有觀眾到後臺告訴他:“你們講了個很好的中國故事,你犧牲了自己的兒子,救了全國的兒子。”

“現在更多外國主流社會人群認可豫劇,認可了戲曲演繹的中國故事。”


河南商報


感謝邀請,我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感覺河南有很多名片,河南人遍佈全國,首先他們就是河南的第一名片。
一、洛陽-牡丹,洛陽的名氣不僅僅在於歷史和自然資源。包括現在很多的影視劇中洛陽也是頻頻出現,所以即便是不瞭解歷史的,對於洛陽這個名字想必一定不會陌生,而洛陽的歷史文化也足以作為河南省的名片和典型代表。
二、嵩山少林寺。佛教文化在我國根深蒂固,在影視劇中少林寺功夫也甚為傳奇,因此少林寺在我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僅在國內,像俄羅斯總統普京還專門到少林寺參觀學習,少林寺歷史年代也較為久遠,因此在文化和知名度上也可以作為河南的名片。

三、開封-宋城。開封在我國曆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更是享譽國內外,而它描繪的正是北宋時期東京汴梁的情況。現在開封的旅遊收入已經佔據GDP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開封在旅遊和吸引力上也可以作為河南名片。

四、胡辣湯-燴麵,胡辣湯和燴麵是河南獨有美食的典型代表,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大量的河南人湧向外地,也將胡辣湯和燴麵帶向了全國。現在在外的人都深有感觸,在路邊看到燴麵和胡辣湯都會覺得親切,同樣更多的人看到胡辣湯和燴麵便會想到河南。因此胡辣湯和燴麵可以作為河南的美食名片。

身處河南,千言萬語也道不盡家鄉的名片,河南從古至今在全國也一直都是重要的存在。

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豫劇

八大古都河南佔其四——洛陽、開封、安陽

鄭州黃帝的故鄉河南名吃有開封包子、洛陽水席等等;

風景名勝有少林寺、雲臺山、龍門石窟等等;

名人有鄧亞萍、陳中、老子、張仲景、二月河等等;

知名企業有雙匯、宇通、三全等等;

活動、慶典有少林武術節、陳式太極拳節、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等;



風的顏色6688


作為行業禮品訂製的老司機也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作為河南人,倍感欣慰的是近幾年來河南的發展進步神速,省內GDP已經是全國第五,由其是省會鄭州已經晉升為新一線城市的前8名,超過了重慶,天津,南京,廈門等幾個以前看似牛逼的城市,當然這都離不開我們廣大河南人民的共同付出,作為一箇中原大省,沒有像沿海城市的那樣的政策扶持及地理位置,可是我們依然中原崛起了。

首先:河南是農業強省,這個國內任何一個省份都要靠邊站;其次作為中華民族的核心,河南省歷史悠久,可以說河南省是其他省份的祖宗也不為過,那些喜歡詆譭河南的噴子其實就是自己噴自己的祖宗,沒有任何孝義廉恥可言,那個地方沒有些好人壞人好事壞事,非要惡意詆譭河南,是不是吃飽撐的?最後,隨著時代的進步,河南企業也發展的很快,類似比較知名的企業像:科迪,三全,雙匯,十三香,好想你等相關食品企業,國內人都吃過質量沒得說。

河南人本分厚道,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中就是中,不中就是不中,不玩虛的,地方特色而已,不喜勿噴。


鍵盤俠之小滷蛋


河南話又稱豫語,屬漢語中原官話,是河南省境內的方言。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異常顯赫。“洛陽話”,中華切音,作為古代的“標準普通話”,當時皇帝、官員、文人墨客均以會說“洛陽話”為榮,識為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河南古稱“中州”、“中原”、“中國”,為南宋以前中國曆朝歷代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自唐代以來,歷朝文人墨客均把天地之中“洛陽”一帶的方言當做通行全國的通用語。唐李涪曾寫道;“凡中華音切,莫過東都,蓋居天地之中,稟氣特正。”宋代陸游《老學庵筆記》中;“中原惟洛陽得天下之中,語音最正”。元代周德清在《中原言韻》寫道;“欲正語言,必宗中原之音”。清朝周贊說,夫中國車書一統,而音韻必葉中州。《山門新語》。

清朝以後,由於北京長期居於全國政治中心地位,逐漸完成官話由河南話向遼東漢音(普通話前身)的轉變。

河南豫劇。發源於河南開封,是中國五大戲曲劇中之一。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藉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河北、山東、江蘇、山西、陝西、青海以及新疆、臺灣等省市都有專業豫劇團體分佈。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豫劇保護單位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用戶言午澤群


《不是鬧著玩的》根據真實事例改編,主要講述了富裕了的河南農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拍攝成一部電影的故事,該片於2010年3月12日上映。

《雞犬不寧》是一部由陳大明自編自導,徐帆、李易祥、王宏偉、小香玉等演員主演的喜劇。講述了一群豫劇演員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面對轉行和婚姻危機等現實尋求出路的故事 。本片於2006年09月29日上映。

《就是鬧著玩的》是中原鄉村喜劇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喜劇電影,由盧衛國執導,李易祥、王彤、于謙、岳雲鵬、曹隨風等人出演。該片主要講述了一群河南農民為了圓一場春晚夢,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辦成了一臺“村晚”的故事。該片於2012年1月2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給你一千萬》 是由郭達、李琦、邵峰、法提麥雅琦、範軍、劉小寶、曹隨風、王彤、於根藝等喜劇明星主演。影圍繞著“富二代”鄭滿倉對女友執著的追求好關依依賭氣的一句話,拉開了全篇的序幕:鄭滿倉為了完成對關依依的承諾,邀請明星大腕做主婚人,伴郎、伴娘,拿出了1000萬舉辦婚禮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