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洪漠如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封面:特級黑毛茶(攝於會議現場)

3月9日,安化黑茶毛茶標準樣制定首次會議在白沙溪茶廠舉行。這次會議之前,我就和白沙溪的常務副總經理肖益平先生交流過。他是一位具有豐富製茶經驗的技術型企業家。提起毛茶標準樣的制定,他講出了很多實踐中具體的意義。這關乎產品質量,也涉及到茶農的切身利益。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會議現場


這些年,事實上茶行業制定了很多標準,但是在很多消費者眼裡,茶葉依然是一個非標產品。有標準和非標印象都是事實,這其實就是茶行業現在所面臨的問題。組織機構完善,並且橫跨全產業鏈,歷史經驗較為豐富的大廠,其對標準的意識最為敏感。近些年,新創業的企業,特別是還處於創業初期的企業,在面對標準時,往往會有自己的權宜之計。除此之外,由於每個品牌自身的產品定位有所不同,因此會造成對於標準關注的不同側重。在會議現場,我也聽到了來自各方面的聲音。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白沙溪茶廠常務副總經理 肖益平先生在會上發言


會議由安化茶葉協會秘書長徐耿先生主持,白沙溪茶廠常務副總肖益平先生率先發言。與會代表,都是安化人。因此整個會議現場,都是安化方言。肖益平先生強調了過去安化黑茶標準樣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是隻留下了一些比對的實物茶樣,但是缺少了有關這些茶樣的信息。這一次標準茶樣的迭代,將在比對實物樣的基礎上,完善這些信息。事實上,提到有關茶樣的信息,可能就已經觸碰到了茶樣製作的一些核心問題。在後來發言的企業家中,就有很多人希望,白沙溪茶廠除了能夠站出來樹立標準樣,還能夠共享自己的毛茶加工技術,通過這樣的方法,來穩定產品質量,保證產業的健康發展。
說到這裡,不由得開始引人深思了!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現場展示的黑毛茶等級樣品


毋庸置疑,產品的製作工藝很多時候其實是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市場經濟時代,這些都算是企業的無形資產。事實上從財務管理和資產評估的視角來看,核心工藝也是可以通過科學的手段評估成具有貨幣價值的資產。在其它行業,這種共享本質上是一種無形資產的交易。在中國,因為茶關係到茶農的利益,關係到精準扶貧,很多時候一句話,就讓這個“無形資產”成了公共資源。中國茶的品牌是公共資產,技術如果也成了公共資產,那真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在哪呢?中國茶行業的大企業在過去相當長的時間內,在這個問題上,吃了啞巴虧啊!
本質上我們還是沒有吸取教訓!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安化三級毛茶樣


2019年,在中美貿易衝突中,圍繞芯片,圍繞華為,圍繞知識產權已經引發了很多思考。近代中國茶葉史,之所以喪失了國際市場,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製茶工藝的“失竊”。那一次知識產權的失竊,直接導致中國茶喪失了世界市場。
英國人在印度發展茶產業的時候,沒有樹種就到中國來盜取茶苗,盜取茶籽。沒有技術就誘騙精通製茶技術的中國茶工。他們基於中國茶的技術原理,用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改造製茶工藝。提升了效率,把勞動力進一步解放了出來,並且制定了有關茶葉的諸多標準,中國茶逐步喪失了國際市場。面對工業國家的茶產業,我們追趕了很久。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彭先澤雕塑


1939年,具有現代化視野的彭先澤先生抵達安化,在試製產品之後,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產業化改造。產業化改造涵蓋兩個方面,第一是產品層面的改造,第二是產業從業者的改造。
毋庸置疑,彭先澤的產品改造就是通過制定標準,通過引進組裝高效率的製茶機械。資江邊很多瀕臨破產的晉商老茶行都被他併入了這一次改造所形成的產業共同體中。然後就是培訓產業工人。我之所以說,彭先澤具有實業家精神,就來源於他對產業工人的改造。
他深知過去茶業人的諸多弊病,在產業鏈上的各個角色因為內部博弈所形成的很多陋習。摻假,製作工藝不規範導致毛茶品質參差不齊。他對於產業改良不是建議層面,而是踐行層面的。畢竟他是一個跨時代的實業家,和晉商老茶行屬於兩個時代。按照晉商的傳統,得把毛茶拉到陝西去築制磚茶,那是老傳統,不敢打破,也不能打破。因為有可能放在安化的茶行與遠在陝西的磚茶工坊之間原本就是一個商號。顯然,要改變這個情況,還必須要具備自我革命的勇氣。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安化茶業協會秘書長徐耿(左)與安化茶旅服務中心陳輝球同志(右)


彭先澤先後通過租賃或購買等形式,整合了數十家晉商老茶行,一時之間,形成了一個超大規模的產業共同體。安化黑茶的近現代化標準,就誕生在這個共同體中。過去鄉鎮與鄉鎮之間,可能都存在技術壁壘,但是這一次整合中,毛茶的技術壁壘被突破。規模優勢在整合中不斷凸顯。


可以說,沒有這種大整合,沒有出現安化黑茶的規模優勢,那整個20世紀40年代,安化黑茶得不到大發展。我在《一個安化人,因為武漢的一次逆行》一文中提到過,安化黑茶在抗戰背景下,基於彭先澤的整合,其每一年的茶葉輸出都是成倍增長。
談及標準問題,本質上就是在規模化的語境下才有意義的。也只有具備一定體量和一定規模的企業,才開始會意識到標準的問題。
我下午聽取了很多企業家的發言,圍繞標準都談了各自的見解,有些是基於新時期,安化黑茶在面對全品類競爭時,由於標準問題給消費者產生黑茶用料等級太低的困惑。也有特殊茶產區關於特殊風味如何適應標準的問題。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關於標準的現場討論稿


本質上標準就是一個最大公約數。肖益平先生在發言之初就提到,毛茶的標準會從外觀與理化內質去考慮。你發酵到什麼程度,茶葉的內含物質如何演變,這些東西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其實心裡有數。現場也有企業家不同意將理化指標納入標準考量的範疇,他闡述的理由是,有些山頭內含物質很特殊。
其實這是一個不成立的理由,就算是內含物質特殊,其造成的差異應該是風味層面的,風味特徵那是個性,不過這種個性也必須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標準其實是邊界,就像是人類社會的法律與道德。我想大家都明白,一個再有個性的人,也必須得遵守道德和法律的邊界吧!
個性問題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個性風味形成的理化指標也可以被吸納進入標準。當然,他提到的反對意見中最主要的還是擔心我們的標準作繭自縛,就是無中生有的給自己留個絆腳石,就像曾經的茶葉稀土問題。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肖力爭(左)與安化茶業協會會長、白沙溪茶廠總經理劉新安(右)在會上熱情交流


湖南農業大學肖力爭教授作為專家指導老師也列席了會議,並且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再一次主張標準與實踐的關係,提醒大家不要將標準束之高閣。安化茶業協會會長、白沙溪茶廠總經理劉新安先生作為這次標準樣製作的倡導者,在現場廣泛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
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安化黑茶即將大規模生產之際,關於標準的討論很有必要。有些主張不一定真正的達成了共識,解決這一分歧的方法其實40多年前鄧小平同志就已經講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洪漠如:關於安化黑毛茶標準問題的思考

破敗的晉商老茶行,安化有很多


因生產需要標準的標準,標準將創造價值。對其它而言,標準有可能是負擔。1939年彭先澤的標準就是很多晉商的負擔,東坪、黃沙坪、酉州、唐家觀、江南坪··· ···那些盛極一時的晉商茶行,不都被時代的標準給遺棄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