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表一直活著,劉備還能順利奪取荊州嗎?

劉黃叔


如果劉表活著,劉備依然可以取得荊州。

按照史實發展,曹操南下的第一個目標依然是荊州,此時荊州之主是誰並不重要,張表,王表,李表都一樣,曹操的目標是荊州。

那麼此時劉表的選擇只有兩個,第一負隅頑抗,第二,繳械投降。

我們先看第一種結果。試問,劉表能否打得贏曹操?結論是不能。原因有四。

1.統帥能力不在一個檔次。曹操相比於劉表,孰強孰弱自不用多說。曹操領兵打仗的能力,當時幾乎無人能及。

2.部下能力不在一個檔次。曹操手下名將不計其數,劉表手下寥寥無幾。

3.士兵能力不在一個檔次。曹操統一北方基本上是天天打仗,荊州方面的戰鬥力與其根本沒法比。

4.政治格局不在一個檔次。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南下出徵是尊奉天子之詔(雖然是曹操自己的意思),是義軍。劉表則是割據一方的亂臣賊子。

綜上所述如果劉表負隅頑抗,根本就沒有任何機會。結局是曹操打敗劉表,佔領荊州北部,與史實一致,後面的事,就是赤壁兵敗,劉備坐收漁利,佔領荊州。

第二種結果,劉表繳械投降。實際上這種結果與劉琮投降是一致的,重點不在於是誰投降,而是荊州投降。後面的事與史實一致,不再贅述。

其實,還有第三種結果,劉表聯合孫權共同對抗曹操。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這種情況等於劉表給孫權當炮灰,因為他距離曹操近,結局和第一種沒有區別。

綜上所述,劉備入主荊州,和荊州的上一任領導人是誰其實關係並不大。



xiao宇哥


個人看法是,劉表活著,曹操若南下,也只能以歸降為結局,因為劉表的性格不夠果決,否則官渡之戰曹操疲敝,江東孫策又遇刺身亡,劉表若有雄心當可有作為。

但劉表卻固守荊州,後期更是連荊南四郡都難以直接掌控,依託蔡氏家族權力盡失,立幼子劉琮是否是其本意已不再重要。



劉表若歸降曹操,屆時江南四郡,更會迎降曹操,藉助曹操的勢力鞏固權勢,劉備渡江也沒有立錐之地,更無法進行攻略荊南四郡和益州!

劉備攻略荊南四郡的理由,是得到荊州劉表長子劉琦的支持,因此很多人也在質疑劉琦之氣,同時也對劉備向孫吳借荊州所不齒,但那都是劉備無可奈何的選擇,如果不與東吳合作,連與曹操一拼之力都沒有。

因此,劉表只要活著,其影響力是完全壓制草根出身劉備的,因為漢末是講究強權與實力的時代,得不到世家門閥的支持,得不到朝廷封疆大吏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空想。


多臻貴


劉表和劉備雖說同是漢室宗親,但血緣上的聯繫真得非常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與劉備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利益關係。因此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因為這份血緣才沒有奪取荊州的。

其實當初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了,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孫權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後來劉表去世,荊州城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劉表寵愛妻子蔡氏,導致外戚專政,而且兩個兒子還一直明爭暗鬥個不停。再加上有諸葛亮的離間計,這兩個兄弟爭得就更兇了。

本來劉備是想著左手漁翁之利的,但沒想到曹操卻不請自來,突然闖了過來。而荊州城內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條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還有孫權這股勢力在後方盯著,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得到荊州,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血緣關係根本就不會成為考慮的因素,只有實力的懸殊罷了。我想當初要是劉備的實力夠強,他肯定會將荊州搶到自己的手中,後來等他能力足夠了,很快就將其奪了過來。



中書門下平章事摳密使


即使劉表一直活著,劉備也會取得荊州,原因如下

1,可以看以下當時荊州的情況,根據記載,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中最大的一個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向北就是中原地區,向東是江淮地區,向西是巴蜀地區,向南則是交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天下嚥喉”。而且當時的荊州未經戰火,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是用武之地。劉備一心想匡扶漢室,既然想匡扶,就要有資本,而當時的荊州的劉備想統一天下必須佔領的地方,

2,再看下劉備當時的處境,後人稱,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當時的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前面在徐州的時候,在沒有擔任徐州牧的時候,屯兵小沛,在陶謙去世後,當上了徐州牧,又因呂布偷襲,丟失徐州,又在小沛吞兵,沒有一點立腳之地,在那時弱肉強食的時代,劉備如果一直屈於小沛,註定發展不起來,而當時劉備所在的荊州,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取得荊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3,劉備在依附劉表的後,已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而諸葛亮的隆中三對,第一計策,便是取得荊州,益州,劉備在當時很尊敬,也很聽取諸葛亮的意見,所以,荊州之地,劉備必取,即使當時劉備礙於和劉表同為皇族後裔的面子,諸葛亮也會幫助劉表取得荊州。

綜上可看,即使劉表當時不死,劉備也必然取得荊州。


邸家姑娘


公元208年6月,在平定北方,廢了三公,受封漢丞相後,曹操一應事務安排妥當,騰出手準備南下討伐荊州劉表,

8月份,劉表就病死了,而死後,劉表的妻子蔡夫人和劉表的小舅子蔡瑁為了把持荊州大權,先後排擠走了同為漢室宗親,暫時寄人籬下的劉備和劉表的長子劉琦,同是天涯淪落人,劉備和劉琦這對患難叔侄走到了一起,而正是因為劉備在劉表生命的倒計時期間,不斷受到蔡瑁等人的加害,才機緣巧合下得知南陽諸葛臥龍的消息,三顧茅廬,最終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謀略家之一的諸葛亮被收歸麾下,

9月份,在蔡瑁慫恿下,劉表的二兒子劉琮代表荊州投靠了曹操,但長子劉琦因為避禍所在的江夏成了劉備還能再次名正言順迴歸荊州的跳板,

11月份,赤壁大戰之後,曹操敗北,返回了北方,南方勢力重新劃分,劉備以協助劉琦的名義,佔領了荊襄九郡。

209年,劉琦死後,順理成章的接收了荊州地界,自領荊州牧。從此,漂泊半生的劉備終於有了一塊穩妥的根據地。

如果假設劉表一直活著,當然這個假設不可能成立,劉表去世的時候是66歲,而當時劉備才47歲,就像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評論天下英雄說的一樣,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

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可見,劉表在梟雄嚴重並不是有威脅的角色,而且荊州內政其實很混亂,尤其是蔡氏集團的存在,基本實際控制權已經不在劉表手中,這才會有了,劉表還活著,長子劉琦就被排擠出了核心地位到江夏避禍。所以說,大勢所趨,劉表在與不在,對荊州未來的前途影響真的不大。

對此,您怎麼看?


歷史逗你玩


歷史評價劉表勤勉好學,善於獨立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這段話是針對王暢過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而提出的疑問,並且充分表明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初平元年(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也顯示出何進對劉表的偏愛及對劉表的能力和才華的肯定。

  當時的荊州形勢相當複雜。“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見《三國志·劉表傳》裴注引司馬彪《戰略》),而劉表卻是“單騎入宜城”。面對荊州混亂的局面,劉表顯得從容鎮定,沉著冷靜,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局勢。首先,他爭取了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蔡、蒯兩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並徵求他們的建議。

  當時蒯良、蒯越兩兄弟都頗有才識名望,蒯良對局勢提出的見解是“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認為“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見《三國志·劉表傳》裴注)而蒯越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說“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又認為“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還建議劉表“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應該說蒯良說得比較虛一些,而蒯越的建議則是極富實幹精神的,劉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說“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先把兩個人都誇了一番,然後採納蒯越的謀略,“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眾多,或既授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平定了零陵、長沙等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面,劉表自己也晉升為荊州牧、鎮南將軍。

經過幾年努力,劉表成為一個僅次於兩袁兄弟的一股強大勢力,“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見《三國志·劉表傳》)說到這裡,誰還能說劉表是“虛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實幹家!

  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里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在對外問題上,劉表採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確政策,儘量避免發生大的衝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經濟上,劉表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大小鹹悅而服之”。對劉表的這種評價,莫說是在後漢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也是獨一無二,是別人所無法得到的。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數以千記,其中既有像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試問,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確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於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史學家評語陳壽(233—297)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籍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

所以如果劉表一直活著的話,劉備沒有那麼順利奪取荊州,可以從劉表的才能上看出他的能力


戰鬥大黃蜂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導讀:由於劉備作戰不利,失去了徐州,只得去投靠袁紹。後來袁紹敗亡以後,面對曹操的軍事威脅,劉備只能選擇離開北方,向南投靠荊州劉表。由於劉備頂著“劉皇叔”的頭銜,又具有“仁義”的美名,因此劉表很高興,親自出城來迎接。看到劉表熱情相迎,劉備頓時受寵若驚,終於找到了一塊安全之地,暫時不用擔心曹操的威脅了。

起初劉表與劉備的關係比較融洽,但劉備因為仁義的美名,很得人心,荊州的一些仁人志士都前來歸附。此事讓劉表充滿了猜疑,於是在有意無意中,開始提防劉備。由於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正在為南下荊襄做準備。劉表想到了一個絕佳的主意,讓劉備率眾駐守新野,既能讓劉備遠離荊州權勢中心,又能讓他為自己抵禦曹操。後來劉備在新野駐防時,成功邀請諸葛亮出山相助,並且有了佔據荊州和益州的想法。

為了實現統一天下,中興漢室的理想,劉備必須擁有荊州和益州。如果劉表一直活著,毫無疑問,會加大劉備奪取荊州的難度。為此接下來分析一下。

其一: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與從曹操手中奪取荊州相比,缺乏道義支撐。

從曹操手中奪取荊州,劉備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並且可以打出劉琦的旗號。倘若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可以說在道義上,完全不佔優勢。要知道此前劉備處於無家可歸狀態,是劉表伸出援手,盛情接待了他。現在劉備竟然想打荊州的主意,在外人看來,這就是恩將仇報。況且劉表一直活著,完全沒有把荊州讓給劉備的必要。為了抵抗曹操,頂多會給他一些支持,讓他好好在新野駐紮。

此時要奪取荊州,對諸葛亮是一大考驗,或許要採取非常規的手段。單靠軍事力量肯定不行,劉表在荊州威望很高,而且荊州軍戰力也不弱。這樣一來,劉備在奪取荊州的過程,將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其二:劉備缺少奪取荊州的時機,並且曹操與孫權可能會扮演“黃雀在後”。

除了劉備有奪取荊州的想法,曹操和孫權又何嘗不是。搞不好劉備在奪取荊州的時候,曹操和孫權會出兵干預,甚至會扮演“黃雀在後”的角色。到時劉備費盡心機從劉表手中奪得荊州,曹操或者孫權又從劉備手中把它奪走。因此劉備在謀劃荊州的時候,還得預防曹操和孫權的動向。如此一來,就會在荊州上演群雄逐鹿,到底鹿死誰手,就很難預料了。劉備則完全沒有奪取荊州的良好時機,至於孫劉聯盟就更加不可能了,曹操或許不會輕易南下。在曹操、孫權和劉表的阻止下,劉備想奪取荊州,完全是最高難度。

總之,只要劉表還活著,劉備想奪取荊州,可謂是非常艱難,搞不好還會危及自身的性命。劉表不死,曹操就不會輕易南下,之後的歷史走向,完全改變了,劉備能不能奪取荊州,還是未知數。


子正尋道


劉表和劉備雖說同是漢室宗親,但血緣上的聯繫真得非常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與劉備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利益關係。因此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因為這份血緣才沒有奪取荊州的。

其實當初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了,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孫權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後來劉表去世,荊州城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劉表寵愛妻子蔡氏,導致外戚專政,而且兩個兒子還一直明爭暗鬥個不停。再加上有諸葛亮的離間計,這兩個兄弟爭得就更兇了。

本來劉備是想著左手漁翁之利的,但沒想到曹操卻不請自來,突然闖了過來。而荊州城內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條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還有孫權這股勢力在後方盯著,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得到荊州,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血緣關係根本就不會成為考慮的因素,只有實力的懸殊罷了。我想當初要是劉備的實力夠強,他肯定會將荊州搶到自己的手中,後來等他能力足夠了,很快就將其奪了過來。



handsome多


如果劉表沒有死那麼早,在曹操攻打荊州時,劉表會先派人抵抗,如果抵抗不住就會開城投降!因為他的實力不夠,先是劉表會聽劉備的意見,當時劉備應該會聽取諸葛亮的,支持劉表與江東聯合對抗曹操。蔡瑁等肯定會反對,但相信諸葛亮有辦法解決。聯合的話大致和後來的孫劉聯合差不多。劉表會把軍權分很大一部分給劉備,但估計會在和蔡瑁等人商量後控制劉備的家屬或者劉備本人。但劉表是個寡斷的人,而且應該會比較相信劉備,而劉備可以根據諸葛亮交他的,不著痕跡地讓劉表放棄控制。再以後視劉備的做法而定。


劉備最可能的有兩種做法。一、聽取諸葛亮的,奪荊州。然後奪蜀中。二、通過劉表的支援,向蜀中發展,並支持劉表的大公子劉琦,按以後的發展,基本上荊州的勢力還是會成為劉備的。所以劉表如果能撐到赤壁以後,好處最大的應該是劉備,因為這時就不會存在東吳念念不忘荊州的情況了。東吳還是會看中荊州,但基本不會在周瑜和魯肅死後還費盡心機想奪取。


六扇門小白


劉表如果活著,劉備不可能順利的奪取荊州。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是東漢末年宗室、名士、鎮南將軍、荊州牧,漢末群雄之一。

劉表活著,劉備不能順利奪荊州主要有以下原因:

1、劉表的個人能力。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之一。早年因參與太學生運動而受黨錮之禍牽連,被迫逃亡,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單騎入荊州,任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快速掌控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漢獻帝初平元年,劉表被拜為荊州刺史。劉表首先剿除宗賊,收其部曲,又招降佔領襄陽的強盜首先控制了南郡,其他各郡望風歸附。初平二年,孫堅進攻劉表,被劉表打敗,孫堅戰死。劉表威名大震。建安二年,又擊敗入寇南陽的驃騎將軍張濟,招撫張濟餘部,讓其屯駐南陽。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反叛,被劉表擊敗,至此,劉表已經完全掌握了整個荊州。從劉表單騎入主荊州到擁有自己的勢力來看,劉表的能力不弱於當時割據一方的群雄。

2、劉表在荊州的威望。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在當時天下戰亂頻繁的時候,荊州可以算得上亂世中的一方淨土。從關西、兗州、豫州來投靠荊州的學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都能加以安撫賑贍,學者們受到資助,亦能得到保護。由於荊州境內界群寇已被肅清,劉表於是開立學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闓、宋忠等學者撰寫《五經章句》。劉表在荊州牧任內開經立學,愛民養士的做法,使劉表在荊襄世家、名士清流之間的威望很高,他派兵剿匪,清除亂源,保荊州一地平安,在百姓之間的威望也很高。

3、荊襄世家的態度。三國時期,能不能割據一方,成就一番事業,只憑個人的武力是不行的,還需要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比如,呂布就是典型的例子,呂布勇武過人,本身有自己的武裝勢力,但是未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最後兵敗身死。當時荊州的世家大族主要是蒯氏、蔡家、黃家等,這些世家大族都和劉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都是支持劉表的。劉備要想奪取荊州,這些世家不支持的話,根本就不會成功。及時奪取了荊州,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無法長期佔據荊州。

4、劉備當時所處的環境。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漢室宗親,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屯於新野。此時的劉備已經奮鬥了二十多年,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劉表雖然收留了他,但讓他鎮守新野的目的並不單純,估計是想用劉備來阻擋曹操的進攻。還有此時有荊州豪傑前往歸附劉備,引起劉表的猜疑,劉表暗裡提防劉備。所以,劉備在新野是沒兵、沒謀主、也沒世家大族支持,還被荊州大老闆提防,劉備身處環境複雜,想要奪取荊州不是件容易的事。

5、劉備不敢奪取荊州。劉備在劉表活著的時候不敢奪取荊州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人心。劉表主政荊州期間,籠絡人心方面很有水平,在荊州開設文教,治理得井井有條。劉表唯一的缺點是,晚年失去了進取心。劉備雖然籠絡二是人心。但時間過短,在人心和威望上,劉備比不上劉表。兵力。劉備在劉表帳下並沒有受到重用,關羽、張飛等帶的兵很有限,參加赤壁之戰的士兵,不足萬人,而加上劉琦的江夏兵才湊出了兩萬人。當時的荊州有水陸大軍有十多萬人。三是名聲。劉備早年四處征戰,四處漂泊,但名聲非常好,可以說禮賢下士,部下擁護,百姓愛戴,是他賴以生存的根本,是他成就一番霸業的根基,如果奪荊州會損壞他的名聲。所以,劉備為了名聲也不能奪取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