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現為中國書法出版傳媒董事長、總經理,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行書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書法作品數十次參加中國書協舉辦的大型展覽,並獲首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等多項大獎。

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作品

李有來很年輕時就從林散老學書,寫得不錯。且於畫、印、詩詞等,多所研習,皆見規模。按理,二十多年下來,應該是有很個性的創作了。

但正如傅愛國評論李有來時所說的,“他從不誇言創新,甚至不談自己是創作,因為他把‘創作’本身看得很高,以為‘創’字就已經有著超越的意思,他稱自己‘頂多只能算作模擬創作’”。

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書法

對此一“創作觀”,我默然思之,覺得有味。

檢諸書史,但凡字寫得可觀的書家,其四五十歲以至五六十歲前的字,都或多或少地在“模擬”著前人。惟其善於模擬,遵循規範,故終能使一己手筆出落於大雅之道,進步於高妙之門。

這是不是書法的一大規律呢?歷代有很多天才少年詩人作品傳世,可有幾個少年書家之作品?反之,只要平時精心規模前人,以高古自期,哪怕手筆未能全化,寫得還不到自家,亦足傳世,以至楷模後人。如明代的王寵。

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書法

我想,這是因為,書法藝術雖然是純粹的人文的東西,卻不單單是一種知識性與審美性的藝術,他首先是技能性的,即需要軀體化的。而技能性與軀體化的把握與生長,往往需要經過幾十年,乃至一生的內化鍛鍊,方可臻於“人書一體”,而後歸於自然與無意之佳的。

時人於書,每有大言“創作”、奢談“創新”者,或實昧於“創”之含義,或不曉書道規律,但隨人喊叫罷;若不然,就是明知其不可而躁進焉。

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書法

這好比一現代旅行者,只知目的地,一飛即達,一路之山水風情,自不得知見,他頂多可感受一下目的地的新鮮與刺激,若住下來,則難免水土不服;但古時的行吟詩人,以舟車或徒步,一路經行,日月無期,但與山水周旋,不獨筆下文辭與山水風情相感互發,時時有詩,且其身心形意,亦緣一路水土風霜而變化焉。說遠了。

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書法

李有來的實力,毋庸費詞。我最欣賞他的明智。或覺自己還需多吸收前人營養,而不遑論“創作”;或自計當前書寫乃自家“創作”序曲,故猶樂於“模擬”。料其所期,必在高遠。

依書家“師古崇帖宗王”思路,對照當下之書作,若許我意見,他的作品在新舊之間,有點兩頭不討好。所謂不太古也不太新。就像做了公務員,既不能趕時髦,也不能學瀟灑。

林散之的學生、蘭亭獎得主——李有來的書法

李有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