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现为中国书法出版传媒董事长、总经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型展览,并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等多项大奖。

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作品

李有来很年轻时就从林散老学书,写得不错。且于画、印、诗词等,多所研习,皆见规模。按理,二十多年下来,应该是有很个性的创作了。

但正如傅爱国评论李有来时所说的,“他从不夸言创新,甚至不谈自己是创作,因为他把‘创作’本身看得很高,以为‘创’字就已经有着超越的意思,他称自己‘顶多只能算作模拟创作’”。

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书法

对此一“创作观”,我默然思之,觉得有味。

检诸书史,但凡字写得可观的书家,其四五十岁以至五六十岁前的字,都或多或少地在“模拟”着前人。惟其善于模拟,遵循规范,故终能使一己手笔出落于大雅之道,进步于高妙之门。

这是不是书法的一大规律呢?历代有很多天才少年诗人作品传世,可有几个少年书家之作品?反之,只要平时精心规模前人,以高古自期,哪怕手笔未能全化,写得还不到自家,亦足传世,以至楷模后人。如明代的王宠。

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书法

我想,这是因为,书法艺术虽然是纯粹的人文的东西,却不单单是一种知识性与审美性的艺术,他首先是技能性的,即需要躯体化的。而技能性与躯体化的把握与生长,往往需要经过几十年,乃至一生的内化锻炼,方可臻于“人书一体”,而后归于自然与无意之佳的。

时人于书,每有大言“创作”、奢谈“创新”者,或实昧于“创”之含义,或不晓书道规律,但随人喊叫罢;若不然,就是明知其不可而躁进焉。

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书法

这好比一现代旅行者,只知目的地,一飞即达,一路之山水风情,自不得知见,他顶多可感受一下目的地的新鲜与刺激,若住下来,则难免水土不服;但古时的行吟诗人,以舟车或徒步,一路经行,日月无期,但与山水周旋,不独笔下文辞与山水风情相感互发,时时有诗,且其身心形意,亦缘一路水土风霜而变化焉。说远了。

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书法

李有来的实力,毋庸费词。我最欣赏他的明智。或觉自己还需多吸收前人营养,而不遑论“创作”;或自计当前书写乃自家“创作”序曲,故犹乐于“模拟”。料其所期,必在高远。

依书家“师古崇帖宗王”思路,对照当下之书作,若许我意见,他的作品在新旧之间,有点两头不讨好。所谓不太古也不太新。就像做了公务员,既不能赶时髦,也不能学潇洒。

林散之的学生、兰亭奖得主——李有来的书法

李有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