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建造於蘇聯時期的941型“鯊魚”戰略重型核動力水下巡洋艦是人類歷史上建造過最大的核潛艇,不過我們更熟悉北約給它的代號:“颱風”級戰略核潛艇(以下簡稱:颱風級)。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核潛艇是蘇聯在70年代研製的大型戰略核潛艇,為的是擁有和美國海軍“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類似的洲際導彈投送能力。“俄亥俄”級空前絕後的裝備了24發“三叉戟”系列潛射彈道導彈,使得其一艘核潛艇就具備投送200多發核彈頭的能力,戰略威懾能力無與倫比。“颱風”級就是為了應對這樣的威脅而生,蘇聯海軍要求新一代戰略核潛艇必須攜帶20發潛射導彈。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的建造圖,可以看到品字形的三個耐壓艇體

此前蘇聯海軍的戰略核潛艇從未攜帶過如此數量的彈道導彈,由於蘇聯衷情液體燃料導彈,所以其潛射彈道導彈的尺寸一直都遠超美國同類產品,這給核潛艇的彈倉佈置帶來很大的挑戰,因此“颱風”級潛艇從一開始就採用了顛覆認知的設計。“颱風”級核潛艇採用三耐壓艇體設計,兩大一小成品字形佈置,其中充當指揮艙的耐壓艇體最小,佈置在指揮圍殼之下。20發彈道導彈全部佈置在兩大耐壓艇體中間,這樣導彈可以統一集中管理,同時不侵佔人員和設備的空間,導彈和其他艙室間的物理隔絕也有利於出現意外時保護耐壓艇體。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的內部簡圖,可見導彈獨立於多個耐壓艇體外

這樣的設計給“颱風”級帶來了巨大的內部空間,可以安裝更多設備,為艇員提供更多空間,提高了儲備浮力和安全性,唯一的缺點就是體型巨大,水下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碩大無比的“颱風”級潛艇在80年代服役後被西方國家的間諜衛星拍攝到了畫面,由於蘇聯的保密制度極其嚴格,西方國家只能依靠少量圖片來分析其性能,巨大的體型和獨特的設計給西方軍事情報部門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以至於在很長的時間內,“颱風”級核潛艇都被稱作“恐懼的總和”。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在很長時間裡都讓西方世界感到恐懼

事實上“颱風”級潛艇雖然強大,但並未成為蘇聯海軍二次核反擊的主力,由於維護費用極高,建造週期較長且使用的R-39潛射彈道導彈可靠性不佳,6艘“颱風”級在整個80年代執行戰略值班的頻率並不高,反而不如後來居上的667BDR和667BDRM型核潛艇(北約代號:德爾塔III/IV)。“颱風”是個創意十足的產物,性能也確實強大,很多人批評它大而無當,但其實它是被導彈給拖累了,R-39不僅發射成功率較低,還曾在試射中發生爆炸,有一艘“颱風”級潛艇就差點在蘇聯解體前夕長眠北冰洋····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R-39發射筒製作的雕塑

2018年,67歲的退役俄羅斯海軍上校伊戈爾·格里什科夫,白海沿岸的北德文斯克去世,在蘇聯時期他曾是一艘“颱風”級潛艇的艇長。格里什科夫指揮的是“颱風”級的5號艇TK-17號,該艇於1983年開工,直到1987年才正式服役。1991年9月,TK-17在格里什科夫的指揮下離開港口,駛向冰冷的大西洋,該艇奉命對R-39潛射彈道導彈進行實彈發射演習。這種洲際導彈採用蘇聯少見的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設計,發射重量高達90噸,全長16米,直徑2.4米,最大投送質量超過2.5噸,可以搭載10個2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最大射程約8300公里。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R-39導彈內部構造圖

TK-17出港時攜帶了多枚R-39導彈,但具體數量不明,用於參加發射演習的那枚R-39導彈搭載了一枚惰性試驗彈頭。按照計劃,這枚導彈將飛越數千公里,最後擊中位於楚科奇半島的靶場。當時蘇聯政府已經搖搖欲墜,819事變給了蘇聯政府重大打擊,事實上蘇聯這個國家已經處於解體前夜,這場導彈發射演習也是為了向外界證明蘇聯軍隊的實力,既是軍事測試也是軍事外交,可惜這場演習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悲觀情緒。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上巨大的發射井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準備出港的颱風級潛艇

1991年9月27日,TK-17進入預定的發射陣位,併到達理想發射深度,在完成一整套發射流程後,隨著發射時鐘的指針指向零點,操作員按下了火箭發射開關,然而那枚巨大的R-39導彈並未衝出發射筒,而是在發射管內原地爆炸了,整個發射筒和發射筒外的保護蓋都被炸飛,被點燃的固體燃料隨著彈體碎片四散飛濺,整艘潛艇都被爆炸衝擊波震得劇烈搖晃,警報聲響徹艇內。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TK-17號的艇徽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冰面發射R-39

洲際導彈在發射筒內爆炸,無疑是核潛艇面臨的最危險的事故,得益於“颱風”級的分艙設計,導彈艙的爆炸並未對主要的耐壓艇體造成損傷,絕大部分設備特別是兩臺核動力反應堆都正常運轉。艇長格里什科夫迅速而果斷地採取行動,命令對潛艇的壓載水艙進行緊急加壓排水,儘快讓潛艇上浮至水面。幸好發射深度並不大,潛艇很快浮出水面,值班軍官立刻爬出指揮圍殼觀察潛艇中部的導彈發射艙。導彈發射艙段的情況很不妙,爆炸後導彈的固體推進劑散落在發射井四周,艇體表面的消聲瓦被大片點燃,20個發射井幾乎都被籠罩在火焰之中。想到發射境內還有其他導彈,潛艇幾乎命懸一線。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艇體表面覆蓋了厚厚的消聲瓦

格里什科夫艇長再一次迅速而果斷地採取行動,要想快速撲面甲板上的大火,唯有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快速下潛。雖然沒有時間去檢查潛艇艇體的損傷情況,但格里什科夫對TK-17艇的抗損性很有信心,他立刻下令潛艇下潛。潛艇下潛後,海上立刻撲滅了甲板上的火災,並且從炸開的發射井倒灌入導彈艙,至少有數十噸海水進入潛艇內部。格里什科夫的決定顯然有著非常大的風險性,一旦潛艇儲備浮力不足,那就很有可能沉入海底。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格里什科夫上校

“颱風”級潛艇巨大的排水量和雙殼體設計拯救了全艇160名官兵,潛艇顯然沒有受到海水倒灌的影響,最終順利浮出水面,火災被全部撲滅。TK-17在事故發生後,中斷了發射演習,在水面航行狀態下回到了北德文斯克。燒燬的消聲瓦在維修中被重新敷設,而炸燬的發射井則被永久密封,不再使用。短短三個月後,蘇聯解體了,蘇聯海軍也不復存在,此時TK-17潛艇的事故調查甚至都未結束。新生的俄羅斯海軍內部持續動盪了數年才逐漸恢復秩序,格里什科夫艇長和TK-17全艇官兵拯救潛艇的應用表現也未得到任何嘉獎。直到9年後“庫爾斯克”號核潛艇發生致命事故,TK-17的事故報告才被舊事重提。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TK-17和TK-20艇已經在碼頭停了十幾年

TK-17艇在修復後又繼續服役了十餘年,在2002年被命名為“阿爾汗格爾斯科”號。2004年4月,TK-17和TK-20“謝韋爾”號一起轉入預備役,理由是坑爹的R-39系列導彈已經過期,“颱風”級6艇都面臨無彈可用的境地。最終只有首艇TK-208“德米特里·頓斯科伊”號被升級至941UM狀態,成為“圓錘”洲際導彈的發射測試平臺,但不再承擔作戰任務。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德米特里號承擔了圓錘的發射測試

2007年以後,TK-17和TK-20艇就一直停靠在北德文斯克,再也沒挪過窩,到了2013年曾傳聞兩艇會和其他三艘“颱風”級一樣拆除,但直到2016年11月還沒動工。2017年1月,有衛星圖像顯示TK-17和TK-20的導彈發射井蓋都已被拆除,很可能已經進入拆除階段,但在2019年6月,奧列格·布爾採夫海軍中將告訴媒體,兩艇的 拆除計劃已經被取消。TK-17和TK-20艇將接受翻修和改造,並計劃轉職為巡航導彈潛艇,改裝200枚巡航導彈。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颱風級已經拆除了3艘

TK-17艇的最終命運尚無定論,俄羅斯海軍的改進計劃一直拖沓且反覆變化,改裝成巡航導彈核潛艇很可能也指揮停留在計劃階段,服役不到30年的“颱風”家族即將消失在我們視線中。

洲際導彈當場爆炸,水兵冒死救回颱風級核潛艇,三月後蘇聯解體了

兩艇最近被拆除了發射井蓋,導彈發射筒也已經被封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