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聲討“娘炮”?開學第一課,該上的是家長!

最近,“娘炮”一詞,頻繁的出現在網上,而相關的內容大多都是在

批評責罵

而事情的起因,源於央視的“開學第一課”。

家長聲討“娘炮”?開學第一課,該上的是家長!

這檔央視的黃金節目,教育部要求所有學生和家長一同觀看的節目,為何和“娘炮”掛上關係,並被群嘲呢? 許多家長認為,節目中請來的藝人,濃妝豔抹、動作嬌媚,這給學生造成了極壞的影響。而在節目播完以後,聲討“娘炮”的人、文章更是蜂擁而出。


家長聲討“娘炮”?開學第一課,該上的是家長!


家長聲討“娘炮”?開學第一課,該上的是家長!


家長聲討“娘炮”?開學第一課,該上的是家長!


“娘炮”現象遭到群嘲,可是,這群人卻不知道自己口中的“娘炮”卻充滿了歧視

據百度百科關於“娘炮”的解釋:指男人動作、行為、形象女性化。

男人女性化遭到指責、聲討。不僅是對這類人的歧視,更是充滿了對女性的歧視。而這些人卻自認為自己在行使正義。

那什麼樣的人會被認為“娘炮”?

1、膚色白皙、外貌清秀

2、愛好打扮、穿著時尚

3、性格溫順、舉止靦腆

有這些特徵的男人,基本都會被打上“娘炮”的標籤。但,這裡的每一項特徵,又有什麼錯呢?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注重自己外表,打扮已經不再是“女性”的專屬。但即便這樣,不注重自己外表的男性依然很多,在那些“聲討”的人中,又有多少人會去打扮自己?

我不認為,一個穿著邋遢、舉止粗暴、滿口髒話、不求上進、成天打嘴炮的人就是一個男人的標準。

我認為,一個男人,應該注重自身修養、尊重他人、禮貌相待、勤奮好學、志向遠大。

但是,網絡上大多說人僅憑藉著外貌就對別人抨擊,不對自身審視,卻還標榜著自己是“真男人”。

更有甚者上升到國家層面

家長聲討“娘炮”?開學第一課,該上的是家長!

少年強則中國強,如今被改口成“少年娘,則中國娘”。能說出這樣話的人,是有多無知自大。那些你所認為的“娘炮”,他們沒有工作嗎?他們沒有上進心嗎?他們不能為祖國做貢獻嗎? 他們面對敵人真的不敢應戰嗎?他們就真的比你差嗎? 就憑藉著外貌就上升到國家層面,跟譁眾取寵的小丑又有什麼區別?而你,又為國家做了什麼? 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有人覺得,“娘炮”在國難天災面前不會有任何幫助,可你怎麼就知道,國難天災來的時候,誰會跑得最快? 這個社會外強中乾的人你覺得會少嗎?國家培養了軍人,你覺得你可以上戰場,可也沒見你去參軍。

自古以來,就有外表溫婉如玉內心剛直不阿的梅蘭芳,替父從軍披荊斬棘的花木蘭,他們,不美嗎? 或許你覺得你有一個真男人的外表,可是那不代表你的內心就有一個男人的品質。

《開學第一課》是給孩子和家長的一課。不少人在童年的時候,就因被稱為“娘炮”而被“攻擊”,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小的打擊,而很多時候,那些“攻擊者”是源於教育的缺失,源於家長的狹隘。作為家長,你的行為深刻的影響著你的孩子,

不要讓孩子的認知從你的偏見開始

人民日報:現代社會進一步拓寬了審美的場域,提供了更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為對男性的審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那種基於性別特徵進行的價值判斷,將男性氣質等同於外表外貌,是一種簡單化的做法。精緻細膩也好,粗枝大條也好,都是自己審美的選擇,一個理性、成熟、寬容的社會理應包容。

中國婦女報: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永遠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巨大動力,但我們應該更審慎地釐清討論思路,本著平等與尊重的原則,尊重每個人的自我選擇,寬容與己不同的個體,避免“娘炮”、“不男不女”、“娘娘腔”等帶有貶損性的說法。無論他(她)選擇呈現怎樣的個人風格與氣質,硬朗剛強也好,細膩溫柔也罷,並不妨礙他們努力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現在大多數中國人實在太樂意 “以己之好 ,度人之是非

”了,就因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想讓其消失。自私、自大、自以為是的網絡噴子我們見得還不多嗎?這次不過是披著為國著想、為子女著想的外衣罷了。

作為家長,更應該做的是去教育孩子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謙卑有禮的人,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一個尊他愛己的人。而不是去做一個僅以外貌舉止就把別人當異類除掉的人。

開學的第一課,更是家長的一課。你們應該學會如何教育、如何引導,而不是掀起輿論惡意攻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