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做到三點,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

《學霸養成記》第二期的課程中張雨老師幫各位家長總結了學霸的八大學習習慣


1.計劃管理--有規律

2.預習管理--爭主動

3.聽課管理--重效益

4.複習管理--講方法

5.作業管理--要自律

6.錯題管理--常反思

7.難題管理--常溯源

8.考試管理--抓重點

家長做到三點,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業上出類拔萃,但即使提前教孩子識字和數字,也未必能培養出成績優異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享受學習的樂趣。今天,讓我們分享一下培養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三階段策略

家長做到三點,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

從細節入手陪伴和重視孩子的作業檢查


家長需要讓孩子知道,學生完成每天佈置的作業是最基本的學習任務。而家長呢,需要了解孩子每天的作業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陪伴和輔導孩子作業這事,看似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讓很多家長頭 疼。其實,陪伴和輔導孩子作業,想達到好的效果絕對是有竅門的。家 長最不要採取的方式就是隻會問孩子:“作業多嗎?”“寫完作業 沒?”,這樣的問法,想了解孩子作業情況是遠遠不夠的。


以下方法可以參考:


1、寫作業的書桌保持清潔乾淨,零食和課外書在 寫作業時不允許出現,避免寫作業分心;

2、制定寫作業時間要求,把 握好孩子寫作業所用的時間;

3、作業檢查仔細,發現不會做的先啟發 孩子獨立思考,不直接告知答案,對作業做得好的,具體和直接表揚。


隨著陪伴作業時間的增加,對於孩子作業方面的要求,也逐步從寫好作 業過渡到自己複述和總結作業情況。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中,如果願意 思考,她也會自己發現很多的問題,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引導孩子, 來自己總結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及自己的思考解決方式,不管是作業內 容、書寫規範、還是時間管理等,通過總結和溝通,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家長做到三點,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

孩子的良好習慣離不開家長的“言傳身教”


”言傳身教”是中國家庭的優秀傳統,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也少不了家長的薰陶,家長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還是要發揮榜樣作用。在學校裡,老師會教授孩子日常行為規範;但是作為父母,在家庭裡,更是起到關鍵性的啟蒙作用。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家長要做孩子的榜樣,父母如果事事認真,孩子肯定事事認真,父母如果事事馬馬虎虎,自然孩子也會跟著模仿。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固然在學校裡,老師也會進行教導,但作為父母,潛移默化的重要性更為明顯。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良好的習慣,從小開始抓起 ,那麼孩子越早容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1、讓孩子養成早睡早起好習慣,保證吃好早飯和精力充沛;

2、培養孩子獨立收拾自己作業、書包等物品的習慣,以免孩子形成依賴心理,缺乏獨立性;

3、多跟孩子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瞭解孩子的內心想法,遇到問題,耐心指導和分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家長做到三點,孩子就能養成好習慣

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家長對孩子的輔導,不僅僅是教會孩子學會思考的過程,也是彼此情感交流的過程。親子關係的融洽,家庭氛圍的和諧,有助於有效調動孩子的學習參與性,使孩子保持學習興趣。


要知道,每個孩子,無論他(她)的個性如何,成績好或差,無一例外地都希望得到家長的重視、肯定和愛,希望到家長的讚揚,所以家長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要努力去發現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點努力,確認他們的想法與做法的價值,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讓他們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怎樣做更好,從而激發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總之,家長一定要清楚,學習興趣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動力,有了學習興趣,才能促使孩子津津有味的學習,主動的學習。家長只有善於激發和培養孩子對學習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充分的調動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