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的中國風字體


中國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古風”,是建築景觀表現圖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風格;當我們的設計概念取自中國傳統的意象或者設計對象為傳統對象像古典園林等,古風就是一種不錯的選項。

古風的圖紙相信大家也看到很多了,無論是浮世繪風格還是貼近中國傳統畫風格,效果都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古風無外乎從圖面處理手法、素材、配色等方面上進行相應的處理,但是在這裡我們將從字體選擇上看看有哪些適合中國風建築景觀表現圖。


01

方正清刻本悅宋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方正清刻本悅宋的設計源於清朝“武英殿”銅活字本《四書章句》。武英殿多以長方宋體字刻印書籍,排印的書籍以書品華貴、版印精良而享譽天下。原帖字形修長,筆畫微斜,整齊中平添靈動秀雅之美。方正清刻本悅宋筆畫既富含筆墨之意,又彰顯刀刻之功,筆刀結合剛柔並濟。字裡行間隱含著歷史古韻,滲透著文化氣息,似若點點瑕疵,恰恰給人以質樸自然之美。這款字體的豎排效果很好。


02

方正宋刻本秀楷體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方正宋刻本秀楷復刻自宋代刻本《攻媿先生文集》。刻本中的楷體呈歐體風格,字形略為狹長、娟秀清麗,筆形瘦勁挺拔,剛健有力。尤其是橫筆畫微微上斜,筆畫的起收轉折已經初顯“宋體”的演變端倪,兼有書寫與雕刻的雙重美感。方正宋刻本秀楷秉承宋版韻味,筆形忠實於雕版的手工痕跡,質樸、靈動,並按照當代字體的設計要求,在個性和規範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適合書籍、雜誌的封面與正文用字,即便使用小字號也不會影響其易讀性。


03

文悅古體仿宋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文悅古體仿宋源自中華民國初年的一款活字字體:「聚珍仿宋」。其由丁(三在)善之、丁(仁)輔之等人創制,他們因不滿當時市面上普遍使用的由日本輸入的宋體(日本稱明朝體)活字字型,故參考刻印史上最為適觀的北宋刊本中的字型,設計了這套活字字體。聚珍仿宋是現代仿宋類字體的開山之作,風行甚廣,採用其排印的中華書局《四部備要》等系列書籍更是造就了出版史上的里程碑。

文悅古體仿宋基於聚珍仿宋頭號方體字原件製作,除對部分文字作了修繕並增補了缺失的現代常用字外,還專門設計了多項高級特性,以使用戶可以方便地利用該計算機字體作出如同古典書籍般的排版效果。


04

紅權鞏縣書刻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根據民國鞏縣書刻描繪製成,是一款非常古典的書刻字體,筆劃如刀刻成,力透紙背,帶有濃郁的中國風。非常遺憾的一點是字體缺失非常地嚴重。


05

康熙字典體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康熙字典體" 是以道光版康熙字典為原本製作的,並同時參照其它版本校正, 將原書以 1200dpi 進行掃描並進行摳字,將原書中的文字分別提取出來,進行一些修繕後轉成矢量輪廓 (Auto-traced),並非如一般字體設計那樣手動繪製矢量曲線。

由於字體制作方法原因,這類字體文字邊緣較為不平滑,可能不適於在較大字號下使用,並且會有每個字大小及方向不一等問題。但這種字體忠實的保留了原書風貌,可以比一般字體更廣闊的用於文字學及字體設計研究參考等領域收字方面,康熙字典體正式完整版包含了47037個漢字(即康熙字典所收錄完整的單字數量)。

《康熙字典》是一部清代學者奉旨編纂的辭書,工程始於康熙四十九年*,成書於康熙五十五年,為後世文字領域的重要參考書。字典刻本所用字體為標準的明朝體(或稱老宋體),包含字頭 4,9188 個,是中國古代收字數量最多的一部字書。TypeLand 康熙字典體基於道光七年* 奉旨重刊版(王引之校改版)製作,按音譯篩除重複字頭後,共計收錄漢字 4,7037 個。


06

方正清楷體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原來的字庫堂清楷體,復刻自道光29年河北知府彭玉雯刊、書家梁紹鴻寫刻上版的《十三經集字摹本》,是一套專為初學者準備的識字教材。該刻本刊刻較精,尤其是字樣較大,收字又多,給當今復刻提供了較好的條件。字體缺失較為嚴重。


07

方正黃楷繁體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這款字體復刻自《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等黃自元書法作品。《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至今仍是書法入門的常用教材之一。黃自元(1837--1918),字敬輿,號澹叟,湖南安化縣龍塘鄉人,清末書法家,實業家。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清同治六年(1867)舉於鄉,次年殿試列第二(榜眼),授翰林院編修。曾任順天鄉試同考官和江南鄉試副考官。民國7年(1918)病逝。曾臨摹《間架結構摘要九十二法》書帖,為該書的推廣做出了重要貢獻。


08

方正蘇新詩柳楷簡體



適合建築景觀表現圖的中國風字體


方正蘇新詩柳楷由河南書法家、設計師蘇新詩創作。唐代書法家柳公權,在晉人勁媚和顏書雍容雄渾之間,形成了自己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方正蘇新詩柳楷秉承柳體韻味,筆畫遒勁、字形清秀,併兼顧當代字體的設計規則,使其適用於傳統文化類的宣傳設計。


還有極個別的行書、草書是適合我們畫圖用的,但是我僅個人認為大部分的行書、草書是不太適合的,也許大家可以用行書、草書做出更加優秀的字體搭配效果。


好了我也不在這班門弄斧了,以上就是我們今天推送的所有內容了,接下來就是大家期待的“不定期福利”時間了:

中國風字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