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艘國產航母,為什麼不用核動力?

環球播報


第一艘國產航母不採用核動力很正常,這是一艘與“遼寧”艦類似的航母,是在總結“遼寧”艦使用經驗基礎上改進提高的一艘航母,採用與“遼寧”艦一樣的成熟的蒸汽輪機動力不但是可靠的保證,而且也是目前我國能製造的最合適的航母動力系統。

國產航母和“遼寧”艦相仿,都是五萬噸級的航母,這麼大的船,用核動力也可以,但我國沒有建造過任何核動力水面船舶,核動力潛艇使用的核動力反應堆並不適合航母使用,這在美國、法國核動力航母上已經有了經驗教訓,美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使用的A2W反應堆就是從核動力潛艇反應堆改進而來,但功率小,為了保證航母的動力充沛,不得不使用8臺反應堆,不但使航母造價高昂,而且佔據很大空間,所以“企業”號近建造了一艘就回過頭去建造“小鷹”級常規動力航母,直到為航母研製的大功率A3W反應堆研製成功,才批量建造“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法國“戴高樂”號就更不用說了,它直接使用其“凱旋”級核潛艇的K-15反應堆,而且只裝了兩臺,動力嚴重不足,最高速度僅25節,比“遼寧”艦輕鬆跑出的30節差得遠。

我國已經開始研究船用核動力系統,但不可能用第一艘國產航母做試驗,第一艘航母也等不了,得采用成熟動力,儘快獲得戰鬥力更重要。有消息說,我國第一艘核動力破冰船已經開始建造,我國船用核動力一定會逐步成熟,為航母提供成熟可靠的核動力系統,將來航母會使用電磁彈射系統,新的雷達系統,激光近防系統,這些都是耗電大戶,必須為核動力航母準備好大功率核反應堆。

而滑躍型的我國第一艘航母,顯然也沒有必要使用核動力,從“遼寧”艦7年使用來看,常規動力也能很好地完成任務。N


聯合防務


核動力豈是想用就能用?全世界航母多了去了,只有美國和法國有核動力航母,而且法國的核動力航母還比較失敗,法國下一代航母迴歸常規動力。顯然,核動力航母對比常規動力航母優勢很大,但是很多國家往往選擇常規動力航母,原因無外乎亮點,第一是用不上,第二是沒技術。


大部分國家屬於兩個原因都有的,比如說意大利,他們有兩艘輕型航母,全部都是常規動力,這就是典型的用不上。核動力航母價格昂貴,維護困難,退役程序複雜,全壽命開銷比常規動力航母還高,主要的優勢是可以遠洋獨立作戰中長期維持存在和壓力,這是他主要的優勢,但是對於一些中小國家而言,這樣的用途顯然並不需要。


其次是沒有技術,比如說我國和俄羅斯。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不是核動力,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技術,顯然我國目前對於遠洋海軍是有需求的,也需要能夠抗衡超級大國核動力航母實力的先進航母,然而這一能力卻是不是那麼容易獲得。我國目前為了開發核動力航母,選擇了首先開發核動力破冰船,這一路線和當初蘇聯的路線是相似的,蘇聯也是先生產了核動力破冰船,才建造了核動力航母。


當然,我國雖然第一艘航母不是核動力航母,第二艘估計也不是,但是我國終將會建造核動力航母,畢竟我國現在建造核動力航母幾乎沒有太多的技術瓶頸,主要還是經驗問題,等到核動力破冰船積累了足夠的使用經驗後,相信我國的核動力航母就會很快出現的。


海事先鋒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核動力國產航母已經在路上。

1.2012年遼寧艦下水,代表中國邁進航母國家大門。但是,萬丈高樓平地起,海軍的壯大與發展也需要積累與過程。遼寧艦列裝之後,被定位為訓練艦和實驗艦,遼寧艦的最大意義在於,為我國航母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模型,一個實驗的樣板。2019年4月23日,海軍節閱艦式上,新聞媒體對遼寧艦做了大量報道,認為遼寧艦已經發生了很大的升級改造,已經具備一定的戰鬥力。這是個可喜可賀的變化。

2.目前全球航母俱樂部國家中,大多數為常規的動力航母,也就是使用的動力燃料是柴油。核動力航母只有美國,和法國。法國擁有一艘和核動力航母。美國的核動力航母,我們可以理解為已經經歷了3代:企業號核動力航母發展到尼米茲核動力航母,尼米茲核動力航母發展到福特號核動力航母。可以說在核動力航母領域,美國是最先進的。不管是美國、法國,還是曾經擁有核動力航母技術的俄羅斯,在研製核動力航母之前,都是進行核動力破冰船實現,先要把核動力在大型艦船上實現成功,才能邁出核動力航母關鍵步伐。

3.我國一樣不能例外。值得祝賀的是,我國核動力破冰船實驗已經於2018年6月開始實驗論證,雪龍號破冰船將使用核動力,這是我國發展核動力航母的關鍵的、必須要走的步驟。現在的國產第一艘航母,可以理解為遼寧艦的升級版,無論是柴油常規動力,還是滑躍式起飛艦載機,都是在遼寧艦的基礎上自發自主研製的。在當前核動力艦船技術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核動力國產航母的誕生,需要時間和技術上的積累。

如有關於報考軍校、入伍參軍及後續發展相關的問題,歡迎關注諮詢。


起步一二一


這個問題問的有點無厘頭了,記得以前也看過一個類似的問題,是問遼寧艦為什麼不上艦載預警機,題主的意思是想一步到位,但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也想上核動力,但我們目前手裡沒有這玩意,拿什麼上?總不能拿意淫來解決吧。

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目前正在緊張的海試之中,距離正式服役已經為時不遠了,眾所周知,首艘國產航母與遼寧艦一樣都是常規動力,而且同樣是滑躍起飛甲板,


據信第二艘國產航母已經開建,雖然仍然採用常規動力,但將是全平甲板加彈射起飛模式,而且很有可能會直接跨越蒸汽彈射而採用更加先進的電磁彈射,這對我國來說已經是巨大的進步。
路總是要一步一步來走的,所謂欲速則不達,目前我國在船用核動力方面仍然是空白,而做為先行者的核動力破冰船還處在招標階段,距離真正實用化還需幾年時間,在沒有經過核動力破冰船實際驗證之前,我國是不可能貿然在航母這種國之重器身上做核動力實驗的。
雖然我國有成熟的潛艇用核動力,但卻不能簡單的照搬上航母,

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戴高樂”號航母因為直接採用了潛艇核動力而導致的動力不足的先天缺陷至今無法解決,使“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的作戰能力大打折扣,我國顯然不能再走這條彎路。
如果核動力破冰船項目進展順利,相信我國的核動力航母也將很快就會實現,最遲在第四艘國產航母上應該會採用成熟可靠的核動力,那時我們的海軍將成為真正的遠洋海軍。


那年那月那兵說


很簡單,我國從來沒有研製過核動力水面艦艇,同時第一艘航母遼寧艦隻是對瓦良格的改裝。而國產首艘航母“山東”艦也只是遼寧艦的升級改型,簡而言之,我們需要經驗。

海軍現役裝備中核動力艦艇只有戰略核潛艇,而核潛艇動力裝置並不直接適用於航母,可供參考的對象是法國“戴高樂”號航母。由於直接採用了核潛艇的動力裝置,而導致動力不足的嚴重缺陷,在作戰性能上大打折扣。因此這種方式並不可取,新型航母核動力裝置必須重新研製。

新世紀以來,海軍制定了未來航母發展戰略方案(048工程方案),對應分三個階段發展不同類型航母。第一階段建造2艘中型航母(滑躍起飛)、第二階段建造2艘大型航母(彈射+常規動力)、第三階段視情況發展大型核動力航母。在國家層面已經對航母的發展計劃設定了目標。

因此,國產前兩艘航母屬於第二階段的彈射+常規動力,在進一步的經驗技術積累之後,至少到要等到第三階段,大概2030年之後將出現核動力航母。


河東三叔


一一企業號航母拆解費美國花了14億美元。核反應堆的拆解,技術要求更高,拆解難度更大,製造航母的核反應堆,對中國核工業製造技術沒有難度,無論如何把第一艘航母拿去做實驗肯定不是最佳選項。建造一艘類似艦船裝上核動力,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完善,再安裝使用,確保萬無一失。

一一別看美軍在中國周圍亂喊亂叫,對中國海軍開槍開炮還沒那個膽量,中國人不會忘記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和美國人不會忘記朝鮮戰場敗績一樣刻骨銘心,中美海軍,一旦開槍開炮,再想控制戰爭的規模,其難度之大必然超出想象。從總體上分析,中國還處於和平年代,早幾年和晚幾年,擁有核動力航母(艦船),沒多大區別。

依本人愚見:設計建造核動力(全電推進、供電)艙段與功能艙段,對接鎖釦,密封加固,靈活組合(多功能艙段),調換維修的核動力航母(艦船),更合理、更科學,使用率更高(預先設計製造艦船、航母對接、分離艙段的半潛式船塢,在船塢中完成對接或分離)。


艾子3440


國產首艘航母入列在即,最新曝光消息已經完成了甲板塗裝作業,艦載機上艦試驗相信為時不久將依計劃有序展開,有望年內正式加入海軍服役。

猛然間一看,這個問題很簡單,為什麼第一艘國產航母為什麼不用核動力呢?因為我們暫時沒有掌握水面艦艇核動力;這是實話,但並不全面。

首先要從遼寧艦的定位來分析。遼寧艦改建於前蘇聯瓦良格號航母,軍方將其定位為科研試驗訓練航母,雖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但實質上更多是承擔探索者的角色;我國對於航母運用在此之前一片空白,從艦載機飛行員培養、航母各部門協同作業、艦機融合訓練、航母編隊編組與管理以及航母編隊整體作戰運用等諸多問題,都需要由遼寧艦在不斷的科研試驗和訓練中去探索、總結和創新,這一點是中國海軍當前無可替代的。

畢竟我國航母建設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並非外界解讀的已經完全掌握相關核心技術和作戰運用能力。從某種意義上看,首艘國產航母真正解決了海軍有無作戰航母的問題,儘管遼寧艦也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但探索者的角色更為突出,遼寧艦距離具備實際作戰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因此,首艘國產航母不一定非要高起點,直接上彈射裝置和核動力,甚至放大噸位,這與我國當前國情以及科研水平相駁斥;新技術不一定會帶來同等的戰力提升,這點在法國戴高樂號航母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航母大國美國也在走上核動力之路前,經歷了動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我們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如何進行規避技術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海軍航母建設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就如同建房子,還在夯實地基階段,地基不牢,房屋必倒的道理婦孺皆知;剛學會走,就想跟博爾特比拼百米速度,多多少少有些痴人做夢的意味在裡面;夯實航母建設基礎技術沉澱,吃透航母設計、建造以及作戰運用是當前要務,只有真正夯實基礎,才有可能在未來做到彎道超車,趕上甚至超越國際先進水平;這是我國軍工研發的最大特點,海空軍近年井噴式發展離不開此前數十年的技術積累與探索。

國產航母使用成熟的常規動力更加適合中國海軍需求,成熟的技術帶來的好處除了有效規避技術風險,保證項目穩步推進之外,其最大的好處在於能夠為部隊提供一款亟需的、可靠的成熟作戰裝備,有利於部隊儘快形成戰鬥力,僅這一點就是海軍目前最需要的,也是最科學的航母建設之路徑;追求實用性要遠比追求高定位的性能面子指標要更切合實際。

我國海軍正處於轉型的關鍵階段,越早擁有具備作戰能力的航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轉型發展,目前海軍航母戰鬥群相關建設隨著055萬噸大驅服役基本完成,坐等國產航母入列,我國海軍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母戰鬥群即將面世,這對海軍轉型發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義;此外,日益增長的海洋戰略需求和來自海上嚴峻的壓力,中國海軍對於航母的需求迫在眉睫,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擁有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才能從根本上遏制美國所謂的南海自由航行行動等軍事威脅和挑釁。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最短的時間擁有形成作戰能力的雙航母戰鬥群將至關重要,如何保障航母建設穩步推進,選用成熟的技術將是唯一、也是最科學的選擇,如此首艘國產航母選用常規動力而非高起點的核動力就不難理解。

一句話概括,實用才是中國海軍當前最需要的,高起點只能滿足部分人的面子,俗話說裡子都沒有還談什麼面子?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夯實基礎才真正有可能實現中國軍工發展特色的“彎道超車”。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電磁彈射器、全電推進、核動力甚至部分新概念武器都將出現在解放軍裝備序列,拭目以待吧!


鷹鴿分析


因為我國沒有核動力小形化枝術,所以沒有建造核動力航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