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侠者金庸,写小说竟然是为了自己办的报纸能够活下去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短短的十五个字充实了我们的感官世界。无论是小说还是影视作品,都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武侠世界。金庸就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如今斯人已逝,那个武侠梦还在继续,它影响了无数人,还将继续影响着。

金庸先生的早年经历

金庸本名叫查良镛,家族曾是浙江海宁一带的名门望族,出了好多有学之士,可谓是书香门第。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谁也不曾想过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在后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丰满多姿的武侠世界。

一代侠者金庸,写小说竟然是为了自己办的报纸能够活下去

金庸与演员合影

早年的金庸一直有着一个外交官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外交官。不过,这个梦想终究还是没有实现。1948年,上海东吴大学毕业的金庸来到了《大公报》香港分社工作。由此,他正式进入报纸行业行业,这为他后来创办《明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小就有写作的习惯

众所周知,金庸的文笔流畅,大笔一挥,几个情绪丰满的人物呈现在我们面前。早在求学时,金庸就开始了写作。现在的辅导教材满大街都是,而在当时,这还是个稀罕物。那时还是初中三年级的金庸联合同学一起合编了一本如何能考上初中的书,取名为《给投考初中者》。由此可见,金庸有着出彩的文笔,这是他从小饱读诗书,博览群书的结果。

一代侠者金庸,写小说竟然是为了自己办的报纸能够活下去

金庸早年照片

以小说养报纸

当时,香港已经有了许多主流报纸媒体。如果想从这里面脱颖而出或者分一杯羹,简直太难了。尤其对刚刚创办的《明报》,简直是难上加难。此时的金庸因为在《大公报》上开设过专栏,写过武侠小说,积累了一定的粉丝量。通过在《明报》上,开设专栏,吸引更多的粉丝购买,扩大《明报》的影响力。果不其然,自从金庸在《明报》上,开设武侠小说专栏,粉丝越来越多,报纸销量也直线上升。

一代侠者金庸,写小说竟然是为了自己办的报纸能够活下去

金庸和杨澜

口才不行,文笔来凑

有一次,倪匡找到金庸要求涨稿费。金庸自知口才不行,说不过倪匡。于是,答应考虑一下,明天答复倪匡。第二日,倪匡又来找金庸。金庸将自己写好的拒涨稿费说明交给了倪匡。上面洋洋洒洒地写了很多条原因,倪匡看后,竟欣然地同意了。这里反映出,金庸的文笔水平太高了,太有说服力了。真是应了一句话,口才不行,文笔来凑。

一代侠者金庸,写小说竟然是为了自己办的报纸能够活下去

香港“四大才子”

香港“四大才子”

金庸、倪匡、黄霑和蔡澜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主要是因为他们才学多识,满腹经纶,是香港的文化符号。金庸和倪匡写小说,做专栏,黄霑为金庸武侠小说影视剧作词谱曲,蔡澜陪金庸旅游,吃美食,喝红酒。四人常常在一起,谈谈文学,饮酒美食,举杯聊天。倪匡评价金庸说,真正的才子只有他。黄霑评价金庸,同样都是使用三千多汉字写作,为什么金庸能写得这么精彩呢?蔡澜评价金庸,跟金庸比,我只是个小混混。的确,四人各有千秋,但是,非要选“四大才子”之首的话,金庸当选无疑。

一代侠者金庸,写小说竟然是为了自己办的报纸能够活下去

金庸先生

结束语

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他带给我们无数个武侠梦,这些梦伴着我们成长。在他的小说世界,没有绝对的坏人,只有做坏事的悲者。金庸先生走了,他去了他的武侠世界,做一名大侠,继续为国为民,除恶扬善。


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更多精彩内容与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