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五大劇毒蛇,一旦被咬 大象也挺不過一刻鐘

今天就帶大家看看中華五大劇毒蛇,害怕的同志可以不看圖,認真聽我說。

先說說銀環蛇吧。銀環蛇屬於蛇目眼鏡蛇科環蛇屬的一種。俗稱過基峽、白節黑、金錢白花蛇、銀甲帶、銀包鐵等。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體長1000~1800 mm,具前溝牙的毒蛇。

中華五大劇毒蛇,一旦被咬 大象也挺不過一刻鐘


銀環蛇晝伏夜出,尤其悶熱天氣的夜晚出現更多,但也見有初夏氣溫15-20℃天氣晴朗時,白天出來曬太陽。銀環蛇性情較溫和,一般很少主動咬人,但在產卵孵化,或有驚動時也會突然襲擊咬人

眼鏡王蛇又稱山萬蛇、過山峰、大扁頸蛇、大眼鏡蛇、大膨頸、吹風蛇等。雖稱為"眼鏡王蛇",但它並不是眼鏡蛇屬的一員,而是屬於獨立的眼鏡王蛇屬。相比其他眼鏡蛇性情更兇猛,反應也極其敏捷,頭頸轉動靈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險的蛇類之一。

中華五大劇毒蛇,一旦被咬 大象也挺不過一刻鐘


眼鏡王蛇是世上體型最長的毒蛇,主要棲息於熱帶雨林中,以別的蛇類為食。由於各種因素,眼鏡王蛇被公認是一種相當危險的毒蛇。

舟山眼鏡蛇又名中華眼鏡蛇,在廣東、廣西、香港俗稱飯鏟頭,臺灣則稱之為飯匙倩、飯匙銃、膨頸蛇。屬於眼鏡蛇科,分佈於中國南部、臺灣和中南半島的中低海拔地區。

中華五大劇毒蛇,一旦被咬 大象也挺不過一刻鐘


舟山眼鏡蛇全長1000-2000mm。具前溝牙的毒蛇。背面黑色、黑褐色或暗褐色,沒有或具有若干白色或黃白色窄橫紋,在幼體較為明顯。受驚擾時,前半身豎起,頸部扁平擴展,顯露出項背特有的白色眼鏡狀斑紋或此斑紋的各種飾變。

原矛頭蝮又名為龜殼花,為蝰科原矛頭蝮屬的爬行動物,俗名烙鐵頭、筍殼班等、老鼠蛇和惡烏子等,是臺灣六大毒蛇之一。頭長呈三角形,頭長約為其寬的1.5倍。原矛頭蝮為管牙類毒蛇,有劇毒。

中華五大劇毒蛇,一旦被咬 大象也挺不過一刻鐘


原矛頭蝮蛇頸細 頭背布有很多細鱗片 吻較窄,體長1米左右 體背顏色棕褐,在背部中線兩側有並列的暗褐色斑紋,左右相連成鏈狀,腹部灰褐色,有多數斑點。

有夜行性

灰藍扁尾海蛇為爬蟲綱有鱗目眼鏡蛇科扁尾海蛇屬 動物,主要分佈於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帶的海域,棲息于海洋之中。藍灰扁尾海蛇背部多以藍色及灰色為主,腹部則以黃色為主,身上滿布黑色的橫向條紋。

中華五大劇毒蛇,一旦被咬 大象也挺不過一刻鐘


唇部呈黃色,頭部則主要為黑色

藍灰扁尾海蛇棲息于海洋之中,水深不超過10米,多於夜間出沒沿岸沙灘、岩礁間。日間時候,它們多躲藏於海岸邊的巖縫間休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