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醫生王寶峰: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裡的“戰地翻譯官”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萬淑豔3月11日北京報道】從2月10日進入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支援抗疫一線以來,“海歸”醫生王寶峰已連續工作了20多天。

今年39歲的王寶峰是湖北天門人,曾在瑞典于默奧大學北方醫院神經外科和腫瘤學系攻讀博士,畢業後回國工作,進入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外科,現在是副主任醫師。

“海归”医生王宝峰: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里的“战地翻译官”

王寶峰正在給病人做檢查。(圖片來源:本文圖片均為採訪對象供圖)

武漢的疫情擴大後,原本不是呼吸道傳染病醫生的王寶峰仍然主動申請去一線隔離病區支援。2月10日,王寶峰被派到了光谷院區的一個重症病區,當日,該病區被被南京鼓樓醫院第二批援武漢醫療隊接管。

到崗後,王寶峰立即協助醫療隊開展工作,第一天便和醫療隊成員一起從下午4點工作到第二天早晨8點,長達16個小時。2月10日晚,醫療隊安裝了心電監控、呼吸機等設備並儲備醫療物資,從23:00至凌晨1:00,短短2個小時內,44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全部順利收治入院,並開展救治。

“這裡以前是綜合院區,現在全部改成了發熱病房。”王寶峰每天負責和醫療隊一起查房、管理病人,參與醫療救治、派發衣服,和醫院檢驗科、放射科等進行溝通。

最初,醫療隊收治的絕大部分都是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情況十分危急。王寶峰配合醫療隊的工作,經常到了換崗時間還不願意下班,希望能再多做一點,再多幫一點忙。

同時,他還給醫院的重症病人當起了“翻譯官”。原來,醫院收治的許多重症病人是老人,身體很虛弱,說話聲音小,也不會講普通話,南京醫療隊的醫護人員也聽不懂武漢話,於是,王寶峰便擔起了方言翻譯的任務,他被醫療隊稱為“戰地翻譯官”,醫療隊還把這五個大字寫在了他的防護服上。

“海归”医生王宝峰: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里的“战地翻译官”

海歸醫生王寶峰被被醫療隊稱為“戰地翻譯官”,醫療隊還把這五個大字寫在了他的防護服(右二)上。

讓王寶峰感觸很深的是醫療隊的護士,“她們特別辛苦,為了避免上廁所,進病房前不敢喝水,穿著笨重的防護服本來就行動困難,護目鏡起霧導致視線模糊,但她們依然一刻不停歇,換藥、打針、給病人按摩,每次工作至少4個小時,每次從病房出來後都會全身大汗。”

去支援一線,王寶峰家裡人雖然很擔心,但還是支持他的決定。“作為醫生,應該為武漢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男人就應該上戰場。”王寶峰說,他並不感覺害怕,他相信,就算是感染了,醫院也一定能把他治好。

王寶峰的一雙兒女都認為爸爸是超人。他的女兒今年9歲,在讀小學三年級,兒子四歲多。媽媽告訴他們:爸爸是超人,打怪獸去了。

“海归”医生王宝峰: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里的“战地翻译官”

王寶峰的一雙兒女都認為爸爸是超人,他的防護服上寫著“超人老爸,加油”幾個大字。

從2月10日進入隔離病區工作以來,王寶峰一直住在指定的酒店,不能回家,怕萬一感染上病毒傳給家人。

但病毒難防,2月16日,王寶峰的老婆被確診了新冠肺炎,並且沒有查到確切的感染源。

“老婆確診後,住進了醫院。”王寶峰說,當時很痛心,也沒辦法陪陪她,兒子也出現了發熱症狀,跟著爺爺奶奶姐姐一起搬進了社區的隔離點,他自己也被隔離一週。“慶幸的是,老婆屬於輕症,目前已經治癒出院,家裡其他人無人感染。”

2月下旬以來,武漢疫情有明顯好轉,出現了明顯“床等人”的情況,新增病人越來越少,出院病人越來越多。“現在,醫院裡收治的大部分都是輕症病人,方艙醫院關閉了,很多輕症病人轉了進來,相信他們很快就能治癒出院。”王寶峰希望疫情能早日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