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帶你回顧三鋼60餘年歷史

走!帶你回顧三鋼60餘年歷史

一轉眼,三鋼走過風風雨雨60餘年。

這是一段令人回味的歷史,這是一次豪邁壯闊的長征!


1958年,3萬建設大軍在小小三明縣闢山建廠,種下了振興工業的強國夢。僅在一年零六個月之後,一座年產20萬噸鐵、12萬噸鋼、15萬噸鋼材的新興鋼城拔地而起,創造出我國工業建設史上的奇蹟。曾經荒僻的小山村,從此被火熱的勞動激情點燃。

此後,三鋼歷經三年自然災害、“文革”十年浩劫,有過項目下馬、6000餘職工淚別鋼城的悽楚,也有過蹉跎歲月中堅持生產的執著,最終,她迎來了改革開放的春風,重煥生機活力,並保持著昂揚的高質量發展勢頭。

如今,三鋼正穩步推進“十三五”發展規劃,昂首闊步再出發,一個嶄新的時代大幕已經拉開!


提升自身實力 實現外延擴張

——企業越做越大

老一輩的三鋼人可能做夢都不敢想象,三鋼會有如今的發展規模:

年產鋼1200萬噸,形成以鋼鐵業為主、多元產業並舉,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旗下擁有三明本部、泉州閩光、羅源閩光、漳州閩光4個鋼鐵生產基地……

從10餘萬噸到千萬噸,凝聚了一代代三鋼人的汗水和智慧。

1998年12月,三鋼實現年產鋼100萬噸,幾代三鋼人為之奮鬥的理想成真了。立足新起點,當時的三鋼領導人豪言:在新世紀到來之前,再造一個三鋼!

再出發,三鋼決定走大集團運作之路。2000年3月,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制設立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至2002年底,三鋼已成立6個控股子公司、6個模擬法人公司。


三鋼立足鋼鐵主業,不斷挖掘企業潛力,提升內涵:


2003年鋼產量突破200萬噸;

2005年鋼產量突破300萬噸;

2008年鋼產量突破500萬噸……

此後10年,三鋼堅持推進裝備“大型化、現代化、綠色化”改造,重點開展了三明本部的鍊鐵綜合生產能力改造、二鍊鋼二期工程、2#板坯連鑄機、圓棒生產線等一系列填平補齊改造項目,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220㎡燒結機、1800m3高爐、120噸轉爐和唯一的板坯連鑄、中厚板、優質圓棒生產線,使集團三明本部產能達到了年產鋼650萬噸。

提高自身硬實力的同時,三鋼還結合資本兼併運作重組,實現外延擴張。

2007年,三鋼兼併重組民營企業福建三安鋼鐵有限公司,以此為基礎,又把握2014年鋼鐵行業發展低谷的機遇,設立福建羅源閩光有限公司,兼併了位於沿海羅源灣的福建三金鋼鐵有限公司。

實惠顯而易見:此舉不僅提高了省內鋼鐵產業的集中度,使三鋼跨入了千萬噸級特大型鋼鐵企業行列,還為三明本部產能轉移創造了條件,形成了從內陸到沿海、從閩西北到閩南、再到閩東的“三足鼎立”之勢,實現了三鋼人夢寐以求的沿海佈局夢想。

2017年11月,三鋼又通過司法拍賣,成功競買福建正和鋼管有限公司,並設立漳州閩光鋼鐵有限公司予以接收。至此,三鋼集團擁有了三明本部、泉州安溪、福州羅源、漳州閩光4個鋼鐵生產基地,優化了產業佈局,提升了企業競爭力。截至2019年12月,三鋼集團有職工1.59萬人,總資產436.09億元,全資及控股子公司16家(其中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為上市公司),緊密型企業2家。

未來,三鋼仍將持續做強做大鋼鐵主業,適度多元發展。一方面,著力發展鋼鐵主業,積極實施鋼鐵行業聯合重組、產品結構調整升級,新增H型鋼、大盤卷、薄板產品,擴大製品類線材、高端板材等產品規模;另一方面,積極轉型發展服務型製造、電子商務、倉儲物流、金屬深加工、金融、化工等非鋼產業項目,努力把三鋼集團打造成為全行業最具競爭力的一流企業。


注重獎勵機制 持續推動科技創新

——行業競爭力越來越強


三鋼的領導者清醒地認識到,公司在資源、區位、交通等方面不如沿海鋼企。而解決企業深層次矛盾,提高競爭力最根本的方式,就是改革創新。

技術中心項目管理科科長王義惠介紹,一直以來,三鋼集團高度重視企業科技進步,持續不斷地推進技術創新,在做好國內外冶金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工作的同時,著力自主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應用。

三鋼將新產品開發和品種結構調整,提升到了企業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工作經費等方面都予以了保障支持。

2005年,三鋼成立新產品開發領導小組及優鋼項目部,總監由公司總經理兼任,部署落實新產品開發工作。之後成立技術中心,由集團公司技術質量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兼任技術中心主任,負責科技進步和產品研發創新工作。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推動科技創新,必須充分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集思廣益,共同參與。

近年來,三鋼集團相繼出臺並實施一系列創新管理激勵制度,每年開展重點技術項目攻關,每二至三年舉辦一次科技創新大會,表彰有突出貢獻的創新項目和個人,實行公司級專家模擬年薪制和分廠級專家技術津貼等制度。從1999年起,三鋼集團每年撥出100多萬元,用於獎勵在技術創新活動中有貢獻的人員。

2013年,三鋼集團又出臺實施了《改善提案和改善成果獎勵辦法》,鼓勵各級員工在生產優化、產品創新、降本增效、改善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等方面提出改進的意見及建議。改善提案一經立項,就可獲得改善提案獎,取得改善成果了,又有額外獎勵。

效果立竿見影。據2013年至2019年統計數據,全公司累計提案申報數40696件,經評審後公司立項改善提案12829件,預計降本增效11.93億元。經過驗收的改善成果10361件,實現了年淨效益6.48億元。

多年來注重技術創新,強化技術攻關,讓三鋼集團公司收穫了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獎、授權專利。

2018年1月初,由三鋼與東北大學合作研發的“熱軋板帶鋼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三鋼技術中心副主任王明娣說:“這次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項目《熱軋板帶鋼新一代控軋控冷技術及應用》成果提升了三鋼中厚板產品的綜合品質,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年可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餘萬元。”

此外,三鋼集團還有獲福建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鍊鋼系統過程工藝優化”,獲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金屬學會全國冶金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高爐高效優化”等11個重點科技進步獎,以及各類專利獎項。


打造物聯雲商 應對新時期新業態

——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新常態下,鋼鐵行業正逐步過渡為買方市場,三鋼集團判斷,傳統的多級分銷體系已逐步瓦解,短鏈經濟時代到來。

福建閩光雲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凌歡說,新的市場環境下,鋼鐵企業要生存,要提升整體競爭力,只關心傳統生產製造項目已經遠遠不夠。如何利用互聯網等新技術手段,整合上下游供應鏈,提升運行效率成為整個行業的新課題。

新形勢下,閩光物聯雲商平臺就是三鋼集團交出的答卷。

2016年,三鋼成立閩光物聯雲商平臺,項目總投資18億元,主要包括電子商務、供應鏈金融、智能倉儲、智慧物流、大數據雲計算和加工配送。物聯雲商是三鋼集團從製造型企業向製造+服務型企業轉型的核心項目。

“成立閩光物聯雲商平臺,是推動福建省鋼鐵電商產業發展的必然使命,也是提升核心能力、驅動公司向製造+服務轉型的需要,推動集團一體化管控的需要。”郭凌歡介紹,“在鋼鐵流通環節,客戶有傳統業務電子化,服務內容扁平化、多元化,融資貴、融資難等諸多痛點,物聯雲商都能一一滿足需求。”

她舉例,在傳統的支付模式下,人們要花費大量的精力確認貨款是否到賬,不僅麻煩、效率低,還浪費大量人力資源。平臺貨款支付使用銀企直連技術,實現大額資金、承兌匯票7×24小時在線支付,實時到賬。輸入密碼,即可使用貨款,跨行還不需要手續費。

長期以來,鋼鐵貿易包括交易、倉儲、物流、加工等多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數據在各系統間無法共享,服務內容單一,協同效應差,客戶需要重複錄入數據去適應不同的體系和規則。

針對這一情況,平臺將供應鏈各節點統一謀劃,以平臺交易動作為起點,無縫銜接了後端的各環節操作,還創新設立了代客採購、掛牌交易模式,雲倉儲模塊首創超發保供業務及智慧物流的無車承運業務。

近年來全國鋼貿聯保案發生後,銀行及金融機構“談鋼色變”,甚至對涉鋼行業執行“一刀切”信貸管理。但作為資金密集型的鋼鐵行業,在存貨、訂單、工程回籠環節均存在鉅額資金需求,行業陷入融資貴、融資難的困局。

有鑑於此,作為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三鋼搭建了管控供應鏈風險的雲倉環境,當市場大幅下跌時,能夠利用行業地位敏銳感知價格波動,智能盯市管理,及時預警,有效解決了早期供應鏈金融業務中存在的貨物監管不嚴、價格波動欠敏銳及處置渠道的缺失等問題。

目前,雲商二期項目正在開發上線中,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等各大銀行表態,期待能和閩光雲商合作,為鋼鐵上下游客戶提供融資服務。

另外,平臺利用沉澱的大量交易、資金、庫存、流向、用戶行為等運營數據,還可根據廠商業務需求,進行建模、挖掘,助力於業務經營。

據瞭解,物聯雲商平臺促進三鋼集團向服務轉型、創造閩光品牌服務價值、塑造區域大宗商品供應鏈體系,成功實現了區域性電商平臺的上線運營。特別是這次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詹鐵笛/文 鄭玉林/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