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文/觀察者網 徐蕾】這是一個西方國家在二戰以來實施的最嚴厲管制,但專家和媒體還是擔心,意大利全國“封城”的舉措能否如中國武漢那般有效?

“沒有時間了,我會對這些措施負責。我們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將簽署一項法令,大意如下:我呆在家裡。整個意大利將成為一個保護區”……據《衛報》消息,當地時間3月9日晚,意大利總理孔特宣佈將封城的措施從北部擴大至全國。

3月10日開始至4月3日,意大利所有人被要求待在家裡,避免不必要的旅行;大、中、小學校停課;博物館、體育館、游泳池、劇院、文化中心全部關閉;夜總會、舞廳、遊樂場、電影院、賭場、滑雪場等娛樂場所也全部關閉;禁止舉行婚禮、葬禮等儀式,暫停教堂內的彌撒及其他宗教活動等。

意大利全國“封城”措施生效幾個小時後,官方宣佈死亡人數增加168人,達到631人,這是自2月21日疫情曝光以來死亡人數增幅最大的一次。

疫情之下,意大利對該國6000萬人的“封鎖”舉措,不禁讓人想起中國此前對湖北的限制措施,現在看來,這項涉及5700多萬人的措施,有效地遏制了病毒在全國範圍的蔓延。

3月9日,意大利主要報紙《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稱,武漢模式運行良好,並顯著減少了新確診病例的數量。

這篇文章還指出,中國的措施平等對待人民,沒有歧視,中國人民沒有抱怨他們的流動性減少,而是保持理性和冷靜,尊重地方政府的指導方針。

但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的全國“封城”,並沒有十分嚴格,這也讓人擔心其效果不如中國。

公共交通仍在繼續運營

1月23日10點,武漢迎來史無前例的封城:全市航空、鐵路、城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2月10日起,在全市範圍內所有住宅小區實行封閉管理。

相比之下,意大利的“封城”遠沒達到這樣的程度。綜合《衛報》等媒體報道,封城期間,意大利的公共交通,包括機場還在繼續運營,居民如有緊急情況可在城市間穿梭,也可以進出意大利。他們需要在警方填寫一份表格,隨身攜帶,解釋自己出入的緊急情況。汽車出入要停下接受警方的檢查。撒謊的人將面臨三個月監禁或是大約206歐元的罰款。

意大利政府也沒有阻止店鋪運營。餐館、咖啡館和商店可以營業,只是要在下午6點關閉,且確保顧客之間可以保持一米遠的距離;大型和中型購物中心在週末必須關閉;食品店和小型雜貨店可以在正常時間營業。

根據《華盛頓郵報》視頻,3月10日的意大利,還是有很多人出行:

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超市採購的人群排起了長隊:

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華盛頓郵報》視頻截圖


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羅馬、那不勒斯、都靈和巴勒莫等地24小時營業的超市出現恐慌性搶購 圖源:意大利媒體

彭博社9日的一篇評論文章說,意大利“封城”對“民主體制”來說是一個考驗。也就是,在遭遇醫療緊急狀況時,“民主國家”可以在多大程度上限制公民的自由。意大利的措施在多大程度上會有效?

《華盛頓郵報》11日的報道也表示,這不僅僅是考驗意大利將如何控制病毒傳播,更是在測試,“一個‘民主國家’在多大程度上願意顛覆生活中最基本的常規和樂趣。”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市範德堡大學健康政策系預防醫院教授威廉·施夫納(William Schaffner)告訴美國媒體,意大利的措施足夠“大膽”,已經令他吃驚,他表示,中國採取的非同尋常的封城舉動,使得武漢之外地方的疫情和世界其他地方的疫情傳播得以減緩。但他也指出,“至於意大利會不會做到像中國那樣完全的隔離,我非常懷疑。但是,這也會有所獲益,可以阻止,準確地說是減緩病毒在意大利和歐洲的傳播。”

“意大利人以不守規矩聞名,肯定會逃跑”

“封城”引發的混亂,在意大利8日封鎖北部倫巴第大區等15個省的時候,就可見一斑。

當時,由於當地媒體提前洩露禁令內容,部分地區恐慌的民眾前一晚湧進火車站,趕在封城令午夜生效前倉皇“出逃”,引發混亂。

意大利南部的地方政府則嚴陣以待,在火車站“盯防”來自北邊的旅客。普利亞大區主席艾米利亞諾更是要求他們“立即掉頭”,“你們正把病毒送到兄弟姐妹、爺爺奶奶、舅舅表親與父母的肺中。”

對於此事,《紐約時報》3月8日的文章援引披薩店員保羅·因帕拉託(Paolo Imparato)的話說:“這在意大利行不通。意大利人以不守規矩聞名,而不是以守規矩而聞名。意大利人肯定會逃跑,肯定會找辦法繞過去。”

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7日晚,有旅客匆忙進入火車站 截圖:社交媒體

而引發這樣混亂的原因,並不僅僅是“不守規矩”的意大利人,還有意大利的政治內鬥。

《衛報》3月10日的專欄文章表示,7日洩密事件並不是意大利首都羅馬的部長們造成的,而是倫巴第大區當地,由右翼反對黨聯盟(League)運作的政府新聞辦公室造成的。

有人質疑,這是否是蓄意破壞政府的信譽。文章表示,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需要國家和公民之間的信任,但這嚴重削弱了這種信任,將健康置於危險之中。

意記者:英美現在的情況,就像兩週前的意大利

意大利全國“封城”的效果還有待觀察,但是可以看出,隨著確診病例、死亡人數的增加,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了情況的嚴重性。前幾天表現得無所謂的意大利人,也開始自覺避免外出和聚集。

意大利人“不守規矩”,全國“封城”,能有武漢的效果嗎?

封城後的意大利街頭 《華盛頓郵報》視頻截圖

據《華盛頓郵報》11日報道,10日的羅馬,節奏已經十分緩慢。人們遠程工作或根本不工作,他們戴著面具或用圍巾裹著嘴,也開始和別人保持距離。

49歲的報攤老闆伊萬諾·卡尼(Ivano Canni)說,“我基本上都是在室內待著的。我試著站在離別人兩米遠的地方。我打開門,讓新鮮空氣進來半個小時左右,然後再關上。”

福克斯新聞駐意大利記者考特尼·沃爾什10日連線福克斯節目表示,“總的來說,我認為意大利人對此作出了很好的反應,他們說,現在是採取更嚴厲措施的時候了,特別是因為學生和工人從北部的感染地區回來,成群結隊地回到南部會造成病毒傳播。政府現在說,如果我們都能做出犧牲,在家裡呆兩週,病毒就會消失。”

《衛報》的專欄作者傑米·麥凱(Jamie Mackay)正在佛羅倫薩,他表示,在佛羅倫薩,人們似乎已經接受了封鎖的事實,廣場上空無一人,平時早上的人群也不見蹤影。

在過去的兩週裡,意大利分成了兩派,一派一直在囤積糧食,另一派甚至無視最基本的規定,比如在疫情嚴重地區組織聚會。

最近,一種說法佔據了主流,即意大利政府對病毒的反應不夠充分,該國病例激增的原因是當局行動遲緩。

但是他認為,意大利正在尋找一種脆弱的團結感。意大利政府已經宣佈了一項計劃,包括工資補貼、減稅、免除水電費和暫停償還抵押貸款,以幫助那些被隔離的人。社交媒體上,“iorestoacasa”(我待在家裡)的標籤開始流行起來,鼓勵公眾認真對待這些新措施。

他寫道:“至少,該法令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並粉碎了感染者只是老年人、或者幾周後就會煙消雲散的想法。不過,就目前而言,意大利人有機會向世界其他國家表明,面對這種緊急情況,團結能夠戰勝恐慌。”

他同時也通過意大利的例子,向其他國家發出了提醒:意大利倫巴第大區,擁有該國最好的幾家醫院,在經合組織國家健康排名前5%。不過,即使在這裡,床位也快用完了,醫療服務也到了極限。為了避免其他國家出現類似的情況,醫生們強調,外國政府有必要儘早發現聚集性病例,並以比意大利更有組織、更統一的方式實施封鎖。

同樣,意大利記者貝尼亞米諾(Beniamino Pagliaro)對CNN表示,看英國和美國的新聞,他們正在做的事情和我們兩週前正在做的事情是一樣的。這事情非常清楚,也許你在否認,因為你認為你可以用另一種方式應對。但事實和科學家告訴我們的唯一方法是慢下來,你不能阻止它,但是減緩病毒傳播將意味著,給你們的醫院造成更少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