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十大名小吃之上溪牛雜

冬日裡,縱使有眾多滋補的美味滿足人們的味蕾,但在上溪,有一味出身草根卻異常鮮美、五味雜陳又不失個性的美食從來就沒有被食客們冷落過。它就是“上溪牛雜”。它和青柴滾、土豆宴、土索麵、土饅頭並稱為上溪美食界的“五朵金花”。它僅有短短几十年的歷史,卻能迅速捕獲人心,讓來自四面八方的賓客都對這鮮香美味無法釋懷。

義烏十大名小吃之上溪牛雜

以湯取勝文火煨燉“熬”中見長

  牛雜湯是上溪人的“摯愛”,上溪人喜歡吃牛雜湯是出了名的,上溪的大街小巷有很多不同風味的牛雜餐館。冬日的夜裡,走進濃濃牛雜湯飄香的餐館,人聲鼎沸,火紅一片,騰騰熱氣映著人們紅彤彤的臉,鮮香的牛雜湯濃香四溢,讓餐桌上開懷暢飲的食客大快朵頤,讓焦急等候的食客垂涎三尺。

  端上桌的牛雜湯濃香撲鼻,色澤美觀,入口後質嫩味美,醇而不腥,辣而不燥,只覺舌尖的味蕾輕盈地舞蹈,頰間的餘香裹著靈魂搖曳,讓人溫暖至心,回味悠長。這應該就是上溪的味道,是上溪人熱火的生活。

  老闆說,牛雜湯味美與否,均以湯汁取勝,“熬”中見長。新鮮的牛肉牛骨加上少許生薑去腥,先猛火煮沸,繼之文火煨燉,熬上六七個小時,牛肉牛骨的味道才會慢慢滲出,這樣熬出來的湯汁最為純正和地道,即便不加任何其他配料,原汁原味的湯汁也足夠鮮香濃郁。

  當然,所謂“牛雜湯”,自然離不開它的“雜”,牛舌、牛血、牛肝、牛百葉、牛肺、牛筋、牛蹄等“牛系列”才是牛雜湯的真正主角。讓“牛系列”挨個在湯汁裡煮過後,肉香含汁,吃起來更美味可口。

  

義烏十大名小吃之上溪牛雜


以食取暖喝在嘴裡暖在心裡

  說起“上溪牛雜”的歷史,土生土長的上溪人陳海峰依舊記憶猶新。據他回憶,過去因為老百姓生活清貧,吃牛肉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好的牛肉大多會醃製起來等到過年吃。在平時,宰一頭牛,煮一鍋牛湯足以香飄四鄰八村,常年沾不到多少油腥的村民此時會手拿海碗,排隊等喝牛湯。而宰牛的上溪人家也特別大方,總是願意為鄉鄰們免費提供牛湯。“牛湯拌著鹽巴,喝在嘴裡,暖在心裡。”陳海峰說。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有位叫“開貴嫂”的老太太和幾位年齡相仿的老人一起買來牛血、散丁(刮出的骨頭外的牛肉)及牛內臟,燒起來拿到街邊當點心賣。從此,在街邊吃一碗溫暖的牛雜湯,成為了上溪人以食取暖的方式之一。當然,這樣的取暖方式快捷奏效,並且廣受歡迎。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生活條件的逐漸好轉,上溪人開始經營以牛雜湯為主食的餐館。到2002年以後,上溪一帶陸陸續續開了10多家牛雜館,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上溪鎮政府也把“吃上溪牛系列”同“遊義西巖口湖、觀黃山八面廳、登蕭皇巖古峰、吸草大坪氧吧”一道,作為上溪主推的旅遊口號。

義烏十大名小吃之上溪牛雜

 以變應變歷久彌醇不失本色

  也正是從“開貴嫂”那時起,“上溪牛雜”有了最初的配方,就是牛血、散丁及牛內臟,傳統的煮法是用純牛肉熬湯,另加成條的牛血、散丁和牛內臟,再佐以生薑、紅辣椒、鹽(不能用醬油),入口爽口彈牙,彌留在舌尖的香氣久久未能散去。再後來上溪人開發了“牛系列”,從牛舌頭開始,到牛肝、牛心、牛肚,再到牛筋、牛鞭、牛蹄、牛尾,最後連牛頭面也上了桌。

  如今,不同的餐館有各自不同的烹製秘訣,“煮牛雜湯放生薑、辣椒都有比例,要求是既能除去腥味,又不會蓋掉牛雜湯的香味,這個比例怎樣掌握,每家都有自己的獨門秘方。”陳海峰介紹說,隨著人們對吃的要求越來越高,上溪各個牛雜館不斷改進牛雜湯的口味,也改進著經營之道。有的在煮之前先用酒和薑汁等調料醃製,去除腥味;有的則將新鮮的內臟入藥材湯中滾熟;有的開發出“牛雜火鍋”,以純牛肉湯為底料,先喝湯,再將“牛系列”一盤一盤盛上,食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有次序地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往湯料里加;還有的改良過去圍爐而坐的傳統飲食習慣,改用一人一鍋,創意時尚又幹淨衛生……

  隨著各家各式的“上溪牛雜”一一呈現,它所演繹的味道變幻出獨到的韻味並且歷久彌新。而這樣的發展歷程也正符合義烏這座城市的脈搏,雜糅著各方文化,不失本色,與時俱進。

  實際上,上溪牛雜的魅力不僅在於味道,還和它的營養價值有關。牛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6和水溶性營養物,很容易被胃腸吸收,是一種極受歡迎的滋補品。而牛雜湯還有一個妙處,就是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功效,就像具有補血、明目、清心的牛肝,滋陰壯陽的牛腰,利於消化的牛百葉等都是對人體頗有益處的食材。食用牛雜湯時,除了可以選擇口味外,還能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選擇食用牛的不同部位。當然,牛雜湯雖好,但也不能過度飲食,因為牛雜的膽固醇含量很高,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最好不要食用。身體健康的食客們也要適量食用,不要讓“大補”變成“過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