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很多人總愛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可是,為生活所迫,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

01

家裡沒礦,又談什麼環遊世界的理想?

抖音上就有這樣一個姑娘做到了,但她得到的除了讚美,還有不少質疑。

她大學畢業之後跟媽媽簽了協議,27歲之前要自己決定自己的人生,27歲之後如果還沒有把自己嫁出去,就任由母親安排相親。

正是因為這份約定,讓她有勇氣給自己一個間隔年。

大學畢業之後隻身前往紐約,打工四個月,一天三份工作,啃著咖啡粉熬過了那年冬天,春天來臨的時候,她便開始了環遊世界,600天走過了30個國家,最後在金字塔前嫁給了全世界。

她說,自己的青春不應該淹沒在平淡的婚姻裡,年輕的自己就應該為自己而活,因為只有懂得好好愛自己的人,才會更加懂得如何去愛別人。

多麼瀟灑肆意的生活,不得不承認,這個姑娘過上了我們都想要的生活。

這本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情,然而翻看評論,網友們的觀點卻出奇地一致——若不是家裡有礦,談什麼環遊世界。

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是啊,年輕的我們一批又一批地步入社會生活的大流,曾經揚言要實現理想的少年,早早地把自己融入了生活的柴米油鹽,現實重重壓力下的我們,哪裡還有精力和足額的金錢談理想,遊世界?

02

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感覺把自己給賣了”。

紀錄片《出路》,記錄了來自中國三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軌跡,我對其中一個叫徐佳的小鎮青年印象頗深,因為他幾乎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縮影。

他一共經歷了三次高考,命運彷彿在跟他開玩笑一般,他前兩次的高考分數一模一樣,離二本線還差7分。

原本心灰意冷,在外打工的他,因為父親的突然離世,又生生地被拽回高考的千軍萬馬之中。

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縱然有太多不情願,縱然心裡對考試充滿著畏懼,他還是咬咬牙,一頭鑽進成堆的教輔資料裡。

因為對失敗有了恐懼,第三次坐在高三的教室裡的他,總是無意識地冒著冷汗、手顫抖得握不住筆。

這個在同學眼裡,沉默寡言的大哥哥,雖然有著壯實的身體,但身體深處卻藏著一個極其脆弱易碎的心。

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我們總是習慣於將心酸獨自消化,沒有人知道,我們的壓力究竟有多大,甚至面對家人,我們也不敢透露半分。

但好在這次命運,終於拉了他一把,他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

大學四年平淡如水、一晃而過,徐佳和同學們出入各大招聘市場,工作難找,他們沒有太多的選擇。

好不容易有一個面試,他不敢怠慢,本就不寬裕的他,花重金購買正式的西裝和皮鞋,還有一個蘋果4,還跟同學們說,自己以後混好了一定要用上蘋果6。

幾經輾轉,徐佳簽了公司,得到了第一份工作,但他卻說:“我好像把自己賣了。”

03

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時過境遷,當年的小鎮青年,已經成了新晉的中產階級,有了車,有了房,結了婚,生了娃。

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走著,普通人的每一步,都註定要走得非常穩妥,他們不敢冒險,因為試錯的成本太高。

徐佳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沒有背景沒有金錢,在他身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努力、拼搏和負重前行。

我們這些普通人,迫於現實的壓力,只能乖乖地做一個提線木偶,從來沒有人問我們要什麼,而我們自己也不敢奢求什麼。

面對階層這種不公平的存在,除了接受它,並努力去改變它,我們似乎也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了,然而為了有所改變,我們註定都要拋下一些我們曾經仰望過的東西。

至始至終,我們都在被命運綁架,在和生活纏鬥,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終於認輸了,妥協了。

我們把自己賣給了生活,曾經的理想早就被掩埋,甚至再也沒有勇氣,沒有能力去觸摸。

04

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有句話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理想與生活,本來就是對立的,如同硬幣的兩面,如果我們註定無法選擇理想,那就去熱愛生活。

羅曼羅蘭說過: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質。普通人的一生,終究擺脫不了苦與累的糾纏,人生本來就是一種承受,經歷喜怒哀樂。走走停停,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是花香滿徑還是荊棘叢生。

也許我們努力一輩子,也無法無拘無束地環遊世界;也許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實現當初的理想,可那又有什麼關係呢?

理想是我們的理想,但生活也是我們的生活,沒有了理想的加持,生活也照樣可以有滋有味,要像期待理想實現那般憧憬生活,它才不會變得那麼索然無味。

就像歌裡唱的那樣:就算是找個藉口,也要讓自己心情好。

生活就像是一杯紅酒,不熱愛它的人,嚐到的自然是苦澀,而真正熱愛它的人會從中品出無窮無盡的美妙,甘甜的餘香沁人心脾。

左手拉扯著生活,右手緊握著理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