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關羽在公元219年七月開始進攻曹操集團治下的襄樊,久攻不下,之後又被孫權集團從背後偷襲;關羽進退失據,最終敗亡。

關羽與曹操和孫權兩方面作戰,其過程持續達半年之久,這麼長的時間裡,為什麼沒見劉備和諸葛亮對關羽進行救援呢?

本文試圖分析其原因並給出合理推測的結論。

關羽在荊州遇害的簡要經過

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年七月,留守荊州的關羽舉兵北上,進攻曹操集團控制之下的襄陽、樊城,計劃將曹操的勢力逐出南郡。

結果樊城的守將於禁投降了關羽,曹操控制的南陽一帶也因此騷動不安。曹操懾於關羽的聲勢,竟然打算遷都以避其鋒。

結果被司馬懿等人勸阻了。同時司馬懿等人提出一計:以漢室名義,把長江以南地方全都封給孫權,並提示孫權襲擊關羽後方。

關羽得知這一情況後,在攻守進退之間猶豫不決。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孫權早有全部取取荊州之意,於是採用呂蒙的計策,以治病為名,很招搖地召回駐於陸口(今湖北嘉魚西南)的老將呂蒙,派出年僅21歲、籍籍無名的陸遜接替呂蒙。

陸遜到任後,為了麻痺關羽,就給關羽送去一份謙卑無比的信函,並順勢對關羽大肆恭維了一番。

關羽信以為真,以為東吳懼怕自己、並不會怎樣。於是沒了後顧之憂,把後方軍力抽調到北方,強攻襄陽和樊城。

孫權一看關羽中計,於是率軍西上,以呂蒙為前鋒。呂蒙等改穿商人服裝,白衣渡江,騙過關羽沿江哨所,直奔江陵城下,迫降了江陵和公安(今湖北公安南)守軍。

關羽聞訊後撤軍回防,但江陵已經失守,且沒有任何援軍,於是關羽便西奔麥城(今湖北當陽西南)。十二月,孫權大將潘璋在章鄉擒獲關羽及其兒子關平,予以斬首,於是孫權終於佔據了整個荊州。

關羽失敗的自身原因有哪些?

關羽進攻襄陽和樊城,整個過程歷時半年,從219年七月到年底十二月,時間長達半年。

關羽的失敗,其自身原因當然不可忽視。

  • 關羽輕信了孫權一方對他的示弱和示好,抽走了兵力。
  • 關羽御下無方,讓糜芳、傅士仁這樣的人管後勤,出了問題後又事先說“回去治他們的罪”。在派人與呂蒙來回溝通的過程中,不控制信息,讓呂蒙的做法動搖了自己的軍心。
  • 關羽剛愎自用,獨自對抗孫權和曹操,不及時向劉備請求派兵援助;在還有機會的前提下,劉備哪怕只是做出出兵的姿態以做戰略支持也好。

至於劉封和孟達,當他們接到關羽的求援信後,兩人均不同意出兵。“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此處我們明顯能看出:關羽向劉封、孟達求援,是請他們出兵幫助圍攻襄陽樊城,而不是在最後敗走麥城的時刻。關羽要求劉封孟達出兵,是為了儘快取得奪城的勝利。而劉封孟達認為關羽勢頭正盛,威震華夏,不需要他們的幾千兵力也能取勝。因此劉封孟達沒有出兵。

最終結果是關羽兵敗、失地、身死,令人惋惜。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這裡有一個疑點:關羽進攻曹操是奉劉備之命呢,還是自行其是呢?

公元219年五月時,劉備已經在與曹操的對抗中取勝,曹操退出了漢中,劉備控制了漢中。但是,曹操雖然退軍,但仍然留在長安,對漢中虎視眈眈,漢中壓力不減,劉備不敢輕視。

七月份,劉備自稱漢中王,不久關羽即揮進攻襄樊。

這裡有一個疑點:關羽進攻曹操是奉劉備之命呢,還是自行其是?

史書沒有記載,但是我們可以結合相關線索進行合理推測。

首先,進攻曹操這麼大的事情,關羽不可能擅自主張,尤其關羽的行動與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是吻合的。

《隆中對》中說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因此,關羽自行其是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關羽的進攻是在劉備派使臣去荊州授予關羽官印之後。

劉備稱王之後,就派益州前部司馬、犍為人費詩去關羽駐地授予關羽前將軍的官印,這個時間就在七月份。因此關羽受命進攻曹操的可能性更大。

第三,劉備剛剛在漢中擊敗曹操,乘勝利之勢大舉進攻,也符合用兵常識。

從以上述幾點看,關羽應該是受命進攻曹操的。

劉備諸葛亮之所以做出這個戰略決定,其前提是孫劉雙方在215年剛剛協商劃分了荊州,“遂分荊州,以湘水為界;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備。”劉備集團認為孫劉雙方已經達成了妥協與平衡,荊州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另外,在諸葛亮的戰略中,劉備集團應該是聯孫抗曹的。因此,劉備與諸葛亮很可能認為孫劉雙方分了荊州、孫權得到半個荊州之後,就不會再打荊州的主意了。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劉備才可能讓關羽出擊曹操。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但是,整個過程中劉備諸葛亮在益州處於什麼狀態呢?

關羽進攻曹操,以及與孫權發生衝突,整個時間長達半年;這段時間劉備諸葛亮沒有從益州發一兵一卒去幫助關羽,劉備諸葛亮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個合理的可能是:荊州情勢急轉直下,變化過於迅速,劉備來不及救援。

關羽十月份的時候還威震華夏,到了十一月轉眼間竟然就變成了敗退,這很可能大大出乎劉備諸葛亮的意料。另外,受關山阻隔交通通信條件所限,等消息送到劉備處時,再發兵已然來不及了。

同時,很可能孫權集團出擊荊州關羽,確實出乎劉備諸葛亮的意料,沒有相關預案,也來不及做出反應。

第二個理由是:益州內部確實沒有什麼兵力可調。

漢中之戰,劉備幾乎動用了益州全部兵力;最後艱難取勝,實力損耗也不小。

如果關羽是奉命出擊曹操,那麼益州劉備很可能已經準備好了要出兵漢中,進攻關中;這是兩路出擊的態勢,大軍應該集中於川北。而那裡距離荊州遙遠。

這樣,劉備留在川中或川東的兵不會多。

據學者統計,當時曹孫劉兵力之比約為 3:2:1。劉備本來兵力就少,還要兩路出擊,可想而知剩下可用的兵更少。即使調往荊州,恐怕也無濟於事。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接下來,有兩個黑暗但合理的推測:兩大難題導致劉備放棄救援關羽

關羽在荊州陷入險境乃至絕境,劉備和諸葛亮為何不派兵救援呢?

因為這裡面存在兩大難題,導致劉備諸葛亮權衡之後,乾脆放棄荊州、放棄關羽。

劉備的第一個難題:救也沒有勝算,所以乾脆不救,聽之任之。

以當時的情況看,劉備諸葛亮判斷,孫權既然出人意料地決意奪取荊州全境,那麼他必定做了充分的準備。如前面所分析,以蜀漢可用的較少兵力來說,即使派去救援了也沒有把握取勝。

劉備集團花了4年多時間奪取了西川,之後又經漢中之戰以及東三郡之戰,軍隊疲憊,兵力也不足。上庸的孟達和劉封坐視關羽敗亡,因為他們也僅有數千兵力,的確難以分兵去救關羽,而且他們出兵還可能把自己帶入險境。

孫權軍隊此時已經攻克宜都並封鎖了峽口,阻斷了關羽退路和成都援軍東進之路。劉備軍貿然東出的話,被孫權軍阻擊是肯定的;曹操還很可能趁機從北部進攻益州,這樣益州就危險了,要知道劉備是好不容易才佔領益州這塊根據地的。

用兵謹慎的諸葛亮很可能也是極力勸劉備認清現實:是損一州一將呢,還是損失全部老本。

對於諸葛亮來說,進一步腹黑的推測是:正好可以借孫權之手除去桀驁不馴的關羽。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劉備的第二個難題:即使傾力救出了關羽,但是以劉備兵力卻很難再奪回荊州了;那麼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處置丟失荊州的關羽呢?

如上分析,常規狀態下劉備難有足夠的兵力,能做到既救了關羽又奪回荊州。因此,如果劉備在得知孫權集團出兵的消息時,盡力在短時間內做了緊急動員,湊起一支規模尚可的軍隊,也頂多能做到救回關羽而已。因為孫權的主要目的是奪回荊州全境,而不是為了俘虜或殺掉關羽個人,因此劉備救下關羽的可能性極大。

但是,一旦救回了關羽,難題就出現了:該怎麼處置關羽呢?

關羽作為荊州守將,現在把地盤丟了,按常規律法這是死罪。

但是,關羽是劉備的結拜兄弟,劉備如果狠心按照軍法殺了關羽,那張飛該怎麼看劉備?張飛弄不好就會反叛,即使不反叛,他還能全心全意地跟著劉備興復漢室嗎?整個劉備集團的人會怎麼看這件事?而且劉備的目標是克服中原恢復漢室,現在事情還沒有眉目就殺了大將,豈不是自斷手足?

然而,如果劉備不殺關羽,那麼劉備就是帶頭破壞法紀,這個影響更惡劣。諸葛亮與法正用嚴刑峻法糾正原來益州鬆懈的法度,好不容易才樹立起來的威嚴將不復存在。軍心和民心都將因此事而動搖。尤其是益州本地的大族,他們還處於觀望猶豫是否與劉備集團通力合作的狀態;輕易放過關羽將使這些地方大族更加輕視劉備集團而不願合作。

因此,不救關羽就成了最佳選擇,聽任已經失地的關羽自生自滅,上述的兩難問題即自動化解。

劉備諸葛亮為什麼不救關羽?有兩大稍顯黑暗但合理的原因

​結束語

劉備諸葛亮不救關羽,最大的可能就是:荊州局勢變化太快,來不及;加上益州沒有足夠的力量可用,因此無法施救。

另外,即使勉強出兵,頂多能救回關羽個人而已,但救回關羽就等於把劉備自己陷入兩難困境。

因此,權衡客觀和主觀多方因素後,最終劉備諸葛亮只能選擇不救關羽。

(完)

以上是凌煙閣論史今天的原創首發文章,歡迎你點贊、轉發、評論、關注,不同觀點也歡迎你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