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農村嗎?能否把你瞭解的農村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用戶4511105175150


你好!根據你的要求把我瞭解的農村說一下。各地農村情況千差萬別,好壞程度不一樣。我就把我的家鄉的情況和發展變化簡單介紹一下。

我是土生土長的青海西寧人,老家就在湟中縣共和鎮押必村,這裡地處高位淺山,農業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沒有一畝水澆地,全靠老天的恩賜和臉色。主要農作物品種有小麥、油菜、洋芋、大豆、少部分土地種植燕麥、胡麻、碗豆等。

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現已六十開外。將近四十年在外奔波勞碌,掙錢養家餬口,如今回到了闊別的故鄉。下面就說一說我耳聞目睹的家鄉新變化。

先簡單介紹一下二十幾年前我們村子的基本情況,可以用"拉羊皮不粘草"來形容整體面貌。老農們總結了到秋天莊稼還沒收的時候是,"路上驢車化,地裡燕麥化,櫃裡老鼠化"的現狀。大部分農戶已經斷口糧了,只能東借西借等待夏糧收購。村裡每個生產隊只有一輛手扶拖拉機。一半農戶養著小毛驢,條件好的養馬或騾子、耕牛。少部分人家有黑白電視機。沒有電話手機、公交車,都是土路和少部分砂路,條件好的少部分人家有自行車和縫紉機。

如今的家鄉,我歸納了十大核心新變化。主要:

一、環境面貌發生了新變化。

前年我們村實施了上級政府投資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新建了文化體育活動場地三處,對主要路道實施兩旁邊溝硬化,綠化,河道治理,農戶院牆亮化,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分段擺放了垃圾桶,垃圾每週一次統一收集填埋處理。夏季到了整個村子裡綠樹濃蔭,各種不同類型的鮮花盛開,小溪流水潺潺,鄉親們三五成群有圍著喧笑的,有下象棋的,有打麻將的,有幹農活的,有帶著自家的小孩子在玩耍的。⋯⋯

二、出行交通便利新變化。村裡道路基本都是水泥硬化路面,鄉村公交車按時定點發車,群眾出行方便快捷。據統計全村一半人家購買了小轎車。

三、農田耕作新變化。全村百分之九十的耕地實行了平整,現在都是梯田化,實現了機械化作業耕種收割,全面推廣科學施肥技術和種植技術,科學除草、滅蟲。大大提高了生產率,降低了群眾的勞動量。農作物品種也有了明顯變化,從單一的糧食作物開始向種植蔬菜,中藏藥材轉變,有力地促進了產出的經濟效益。

四、村莊民宅發生了新變化。近幾年國家推行獎勵性住房補助和貧困家庭危房改造補助項目,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危舊住房的改造積極性。現在全村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農戶都住上了寬敞舒適明亮的新房子,少部分農戶建起了別墅和新型樓房,實現了城市化的居住環境條件和生活水平,值得城市人羨慕。

五、水、電、暖齊全新變化。現在全村家家戶戶飲用的是乾淨的自來水。農電全部改造提升,沒有隨便停水停電的現象。生活用柴火的逐步少了,室內安裝了空調和土暖氣取暖。逐步實現了電器化。

六、廣播電視、有線無線網絡新變化。這幾年實施的廣播電視村村通項目和電信移動通信網絡村村通項目,徹底改變了農村廣播電視和手機網絡不好的問題。農村老大爺老大媽現在玩快手,抖音,微信,陶寶電商,拼多多等網上購物的很普遍了,在不是城市人的專利了,在不能小看農村人了。城市人在不要還以為你是農村來的,很落後,很無知的老舊觀念去看他們,鄉里人和城裡人在某些方面以步入同一個車道了。

七、文化健身活動新變化。如今村裡有三處體育活動場所,有健身器材,蘭球場,乒乓球桌。有圖書室,樂器,音響設備等等基本齊全。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很豐富。只要逢年過節就可以演出。還有老年活動中心和祭祖拜佛的場所。

八、扶貧開發工作帶來的新變化。扶貧攻堅政策對村裡五保老人,殘疾人,特困家庭,低保家庭,烈軍屬,退役軍人家庭等等農戶都納入了扶助範圍,確保他們的生產生活不受影響。

九、教育醫療養老新變化。村裡建了幼兒園,小學,廣大群眾的孩子上學無憂。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改變了農民就醫難。六十歲以上老人發養老金。還有高齡津貼等一些優惠政策。耕地農機補貼、草山種植樹補貼。

十、購物新變化。現在的農村人著裝越來越市民化,現在基本上分不清是農村人還是城裡人。這主要是購物觀念的轉變和網絡營銷帶來的方便。農村居民的收入增加,他們也開始追求美的生活狀態,穿著打扮,開始努力掙錢養家,過上幸福的好日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中,農村也不落後了。

當然十好遮不住了一醜,農村還是有他的很多不足之處。如:地區經濟發展潛力簿弱,集體經濟收入處於空白狀態。農民收入來源單一,主要靠打工賺錢養家致富,農業只能維持溫飽問題。還有很多大齡未婚男士,找不到媳婦,也無地方去找對象,主要是性別嚴重失衡,孔雀東南飛了,本地方留下的都是些美男子。這是困擾廣大不富裕農村的最棘手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勤勞勇敢,誠實守信有錢也不容易解決。

這就是咱的家鄉新變化。看了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請進一步互相探討。


張才凹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我是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的人,我是一個農民。

我出生於80後,記得小時候,我們家非常窮,家裡住的是三間土瓦房,農忙的時候,爸爸媽媽每天都要在地裡幹活,把我丟在家裡奶奶看著,那時候沒有幼兒園,我每天都在自己的家門口和同齡的夥伴玩耍,每天晚上身上都玩的非常髒,有時候媽媽就會打我,奶奶就護著,雖然說是打,也就是嚇唬嚇唬,也不捨得打。那個時候,貧富差距不大,人們穿衣吃飯都差不多,去城裡打工的人也很少,那個時候的天很藍,水很清,人們渴了,河裡的水可以直接喝,童年是非常快樂的。

慢慢長大了,家裡也翻蓋了房子,生活條件也改善很多了,家家都通上了自來水,接進了天然氣,一部分人開始走進城市打工,忙著賺錢,只有一部分中老年人留在家裡種地,以前地裡的小麥 玉米已經看不到了,國家提倡一鄉一品,我們這裡開始大力發展獼猴桃種植,收入比以前的小麥 玉米翻了好幾倍,每年豐收的時候,別提有多高興。但是,現在的空氣和水都有了汙染,人們喝水要經過淨化後才可以喝,現在大部分農村人米麵油等生活必須品都要去街上購買,人們的生活節奏野加快了,沒有以前那麼閒了。

社會在不斷進步,農村人和城裡人基本上也差不多了,汽車在農村也普及了,現在有的城裡人開始羨慕農村人,羨慕農村人的居住環境,羨慕農村的視野開闊,農村其實挺好的,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農村。

這就是我們農村 你們願意來農村生活嗎?我等著你。



農村武先森


我孃家是豫南的,老公是豫北的,可以帶你比較全面的瞭解一下河南農村的現狀。

先說說我孃家吧,現在的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孩子基本上都留給爺爺奶奶。很多父母為了孩子結婚都在城裡買了房子,但是基本上也住不了幾次,大多都在打工地租房子住,一年到頭大概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住吧。很多適婚的小青年都臨近過年的時候回來,相中的話差不多年下前後就結婚了,百分之八十都是閃婚,大概是怕夜長夢多吧吧,結了婚好一塊兒出去打工。村民們都蓋上了小樓,路面也都做了硬化。即使這樣,現在村裡也沒有多少年輕人願意長期住下去了。每次回孃家的時候看到村裡都是老人,都多少有些感慨。

我老公這裡年輕人比較多,但大多數都是婦女,所以這裡的美容業很火爆,一條街都十幾二十個。男人們都出去掙錢養家,也是很辛苦。這裡前幾年結婚的時候兩萬塊就可以娶媳婦了。現在的小姑娘少了,沒房沒車都娶不到媳婦,還不說彩禮十萬。所以導致縣城的房價是凡了幾翻。不得不說的是豫北的農村規劃的很整潔,路也很寬,路面硬化也是做的更好。但是這兩年的環保做的也是完全擾亂了農民的生活,啥都不讓用,全都得掏錢!!!這農民還是農民嗎??只要環保不達標,全都先拿弄民開刀。。[捂臉][捂臉]

總之這幾年農民的生活質量確實提高了,希望以後城鄉差距越來越小吧!!





留守的不止兒童


我是七零後,土生土長的農村娃,雖然離開農村二十多年,每次過年回到我的老家,我都很好奇家鄉這些年的變化,來講講我們村的故事!

老家在湖南湘中一個小山村,準確來講是丘嶺地帶,我家再過去十幾裡才是茫茫的大雪峰山脈了,我們這村只有三個姓,王姓,戴姓和伍姓,因為王姓佔絕大多數,所以叫王嘎村,雖然王姓人多但歷屆村書記都姓戴,所以有這麼一說:王氏碼頭戴氏權伍家霸,我們王氏都住一個院,祖上從江西遷入,村子不大也沒出過什麼大人物,普通一村,普通的變遷。

小時候院子還很大,有圍牆和大門,院子裡大部分房都是解放前一個本村王姓大地主家的,解放後房子都分給了大家,這地主的孩子應該是我們村最知名人物了,解放前是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出來的,後當上國軍一個連長,因為解放屬起義部隊,所以後來只在文革中受到些批鬥,可能是批鬥怕了,從來不說話,低著頭,九十年代還曾收到很多海外戰友寄來的禮物,一直活到九十多歲前幾年才病逝。

因為都挨住在一個院裡,又是木製結構,所以誰家聊天稍大都聽的清,誰家吃好東西也聞的到,一到夏天特別熱鬧,所有人吃飯都捧著個大碗在大門口吃,我們小孩也是光著個上身,吃完就在院裡打鬧,躲貓貓,特別是院裡偶爾一次的放映電影,那就像過大節一樣,周圍附近村都來了,那真是人山人海熱鬧的很。

院子八十年代後開始了變化,首先是我家第一個買上了黑白電視機,家裡一到晚上擠滿了人,那時電視只能收二個臺,就是廣告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變化最大村裡很多年青人都去深圳打工,過年回來穿的洋裡洋氣,特羨慕,那時最大願望就是長大去深圳打工。

九十年代時候,一條省道從村旁穿過,徵了很多地,在大道邊批了很多宅基地,很多人拿到了些補嘗款,交通也方便起來了,大家都爭先恐後在大道兩旁建起了房開起了小商店,院子也是拆了又拆,逐漸顯的破爛不堪了,也開始清靜起來。

二千年後村裡幾乎都只剩老年人和留守兒童了,很多人家孩子在深圳混出了點名堂,好多在深圳買房定居,如果家裡老人過了就幾乎很少回來,因為年青一代都在外賺錢,家裡幾乎都沒有人種田,以前都種兩季,後面種一季,再後乾脆荒了或給錢送別人種了。

二零一零後,鄉里開始把農田統一承包給某些人,但是在南方確實很難施行,特別像我們那裡的田地都是高高低低不平,很難大型機械化作業,如果平地那就需要很多資金,農村年青人少,工價也高,承包來承包去都不賺錢,不賺錢就沒人願意包了,這幾年又荒了。

這幾年我們那開始了豪宅大比拼,看誰家房子建的漂亮裝修的豪華,有些人在外做生意賺了錢回家建了大別墅,有些人靠在外打工半輩子掙的辛苦錢都投到新房上去,建好後去出去繼續打工,老院子也拆完了,只剩一戶留在原地上建了新房居住!


湘聚有緣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一個土生土長農村人,祖輩也都是農民所以多少了解點農村。我分三個階段介紹一下農村的發展。

第一階段,三十年前也就是我十幾歲的時候,那時的農村可以用慘不忍睹來形容,家家戶戶住的是平房大多數是土坯房好一點的是磚房。那時萬元戶在村裡可以說鳳毛麟角。誰家有一臺21寸的彩電那就相當的牛氣了。村裡的道路全是泥土路每逢下雨泥濘不堪。村裡每家每戶都有十幾畝地,基本上莊家收穫時全部是人力。農民沒有經濟收入,大多數只能靠莊家的收成。總之三十年前農村還相當落後。

第二階段,十五年前,農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家家都有了電視好的家庭都有了彩電,農村人能夠出去打工掙錢補貼家用。莊家收成使用上了機器設備。有許多農民自己做起生意或者搞大棚種植,總之農民相對有錢了。

第三階段也就是現在,隨著新農村建設村裡蓋起住宅樓,家家戶戶都有了小汽車。農民的觀念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改變,通過各種方式發家致富。

現在農村乙今非昔比,農村人正以勤勞智慧建設更美好的未來。


橫山胖哥


你好,感謝您的提問,我說一下,我瞭解的農村

我是河北邯鄲這邊一個小縣城的

20歲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農村,20歲之後,常年北京務工,只有在春節時,在農村有短暫幾天。

之前我所認識的農村就不說了,只說現在看到的農村,

首先說村裡的交通、環境,

許多村民已經有由瓦房改建為二層樓房,

我們村不管大街小巷都修好了水泥路,街道上有集中的垃圾堆放點,全村所有村民家已通上天燃氣,只是下水道工程還沒有開始,一到陰雨雪天后,水泥路面會有一層黃泥水,走路無法下腳,不過三兩天後就會幹了。

村裡的現象

生活質量大大提高,我們村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車,穿衣打扮也開始講究,廚房也大多改為天然氣,吃鹹菜的人也越來越少了。

雖然條件改善了很多,但是村子裡依然有很多娶不到媳婦的光棍,適婚年齡的光棍。

另外,離婚率在農村越來越高,結婚的禮金也越來越高,一個女孩可以嫁三四次,一個男孩一輩子可能就結一次婚,就再也承受不起了,再醜的女孩都不愁嫁。

關於農業,我們村還是以傳統農業為主

主要的農作物就是小麥和玉米,小麥和玉米的產值不高,每畝地一年可收入1000元左右,大多數收入還是靠農閒外出務工。

廢棄的舊宅基地越來越多,新房大多都蓋著村子周邊,佔用了大量的農田。





前行的牛哥


我比較懷戀小時候的農村,那時候我家周圍都還有那種老房子,大家住擠擠的住在一起,說實話,每每吃飯的時候我都會盛碗飯,然後端到那個大坪裡吃,平時沒幹活的時候我們幾個童年夥伴就在那跳繩,跳格子,八零後那時的我們,每個人都要給家裡幫忙農活的,只要我們哪個偷懶不幹,父母都會拿個小樹條抽我們,雖然那時候的童年會比較苦,但我感覺是快樂的,因為那時候的我們夥伴多呀!幾乎每家都有兩到三個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在外面也都掙了點錢,也就一個個把房子建開了,老房子也年久失修了,都倒踏了。我們幾個兒時夥伴也都慢慢都沒了聯繫,就算見了面也沒了兒時的那種親切感了,現在的農村幾乎也都是家家小洋房住著,過著小康生活。可是確好像沒了那種以往的熱鬧。



村小杰


大家好!我是農家阿嘞,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1.我從小生活在農村,從三歲開始從就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記得爸爸媽媽總是早出晚歸的一天總有幹不完的活,田土總是在很遠的山裡面。每一次出去種農田半個小時以上的路程。現在不一樣,現在村村通車,騎著摩托車就可以到田邊了。2.以前收穀子,收玉米的時候都要挑籮筐來挑,但現在不一樣,直接把收好穀子裝好放在馬路邊,用車或三輪車直接拉回家。3.前幾年哪時候農村沒有農藥地裡長了很多的草,都是靠雙手用鋤頭產地的,後來逐漸的有了農藥,父母可以輕鬆多了,把農藥直接噴灑上去。就可以了。不再那麼的辛苦。4.記得小時候在農村每天最想吃的就是冰棍了,每天都期盼著賣冰棍的能來我們村子來,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想吃的話可以到村裡面有小賣部,隨時都可以買到。5.不管農村面貌改變怎麼樣,但是農村人的熱情好客,善良淳樸是改變不了的。7.農村的天氣好,空氣好。吃的蔬菜都是農家肥種植的,吃的安心又放心。所以現在的農村真的挺好。





農家阿嘞


我來自湖南綏寧的一個小山村, 我就是農村的,因此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我對農村的一草一木,人文風土都非常瞭解,但也僅僅是能告訴你我們當地的情況!

我們村是一個典型的江南小山村,緊挨著省道,交通便利,背靠著大山,出門不遠就是清清河水!空氣清晰,村民樸素,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寧靜的山村也在慢慢的改變。

因為建房子的需要,磚成為緊俏貨,老家辦了一個個磚廠,一座座山就被挖成了深坑,燒磚時濃煙滾滾,周圍的樹木都被燻黃燻死了!

河裡的洗沙船把清清的河水洗成了滔滔黃河!後來不讓洗河沙了,就出現了一個個的洗沙廠將一座座山挖平,用來洗沙!

因此現在老家到處是被挖出的大片平地和一個個深坑!

所幸老家的鄰居還是沒變,依然淳樸熱心!




鄉野陳老哥


這個得分個年代吧

大概10年前,在一個偏僻的農村生活。我講從吃穿住行四個方面介紹。

1.吃:平常吃的都是土豆,白菜,白蘿蔔,蒜苗。土豆,洋蔥都是成包成包的去市裡拉。因為這裡沒有集市,也沒有超市,唯一方法就是安季節吃吃飯,存一些菜,醃一些菜。更有趣的事這裡的水只有中午11到12點才會有,基本上那時候每家每戶都會有一個水泵,水缸用來存水,以及把水搶到。

2.穿的基本要等到哪裡有廟會了去買,根本不會去店裡買,很奢侈的。一家衣服是真的會穿很久的。不過在我家沒有姐姐穿完妹妹穿的。

3.行,那時候電動車好像剛在我們那裡普及,摩托車也是幾年之後的事了。平常不會出遠門,上半也大都在10裡地之內。中午吃個飯基本上不會在家看電視,好像也沒有,而是會端著一碗飯到一個地方和鄰居一起吃。吃著飯說著話。感覺挺好的。

4.住,沒空調,沒風扇,啥都沒有,甚至有的屋子會掉土,哎,夏天熱了會到屋頂睡,那時候天上還是有星星的。

現在 不一樣了

1.有超市,在預算內,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2.穿基本上都在店裡買的

3.屋裡有空調,冬暖夏涼舒服

4現在好像有錢去哪不是問題,但有事還是得只能想想了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