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陸,為什麼我們逃離不了京滬廣深


1

在中國大陸,如果問年輕人你最想定居的城市是哪一座,絕大部分的朋友告訴你的答案一定會是:北上廣深,蘇杭甬廈或是各大省會城市。

對於大多數中國大陸人而言,北上廣深,省會城市則是都市和大城市的代名詞,與現代化,高福利,高保障,高科技等畫上完美的等號。

就拿中國發展的最最最完善的都市---北京、上海、廣州為例,可以說這三座都市彙集了全國各行各業最優質的資源和頂級的人才。還有中國內地15座新一線大城市,無論是人口,經濟,醫療,文化還是教育資源規模,都是匯聚了本省乃至區域最優質的資源。

而就像是提到中國內地的北上廣深一樣,提到美國,大家則一定會想到紐約、波士頓、芝加哥和洛杉磯。但是你知道嗎?美國許多年輕人從來就不向往都市的生活,這一點和中國青年人的想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這就源於美國的任何一座城市都沒能像中國內地的城市一樣,集發達的經濟,優質的醫療,卓越的社會保障,豐富的中西方教育資源於一身。美國也有大城市病,但基於以上因素卻遠遠不及中國大陸城市那麼嚴重與畸形。

之所以畸形則是因為中國嚴苛的戶籍制度帶來的特殊社會福利與各種社會資源過度集中在一線讀書和各大中心城市。同時,這類大城市的戶籍准入制度都不夠開放,人才准入機制也有很大阻礙。

在中國大陸,為什麼我們逃離不了京滬廣深

2

近些年,“逃離北上廣”的呼聲叫得很響,可湧入這些城市的人以及逃回北上廣的人卻依舊是年輕人的主流選擇。即便大城市普遍存在高壓,冷漠與焦慮,但許多人為了種種原因已經難以離去。

至少只有大城市才集中了本省或全國幾乎所有優質資源——才是最有可能孵化年輕人夢想的所在。與個人事業發展相比,與作為這座城市的居民所享有的教育、醫療、社會福利等相比,交通擁堵、房價過高,這些生活成本恐怕都不能阻礙年輕人追求夢想的心,也並不能削減大家對大城市湧入的熱情。甚至有一部分人把拿到北上廣戶口當成是成功的標誌和畢生的理想。

我就曾聽一位來自遼寧朝陽的同事聊過。高中時,她曾就讀於當地市區的一所重點中學,而就是這樣一所重點中學,每個年級在4到5個班級,僅他們一個班的同學就超過了百人。而在這同班的上百同學中,能夠考上大學的僅僅只有三四十人,其中就包括了本科和大專。

在上課時,老師用的是小型隨身擴音設備,但即便如此,坐在靠後的同學也很難完全聽清。我愕然地問她,那剩餘的七八十人呢?她告訴我自然是流入社會打工求生了……

聽了同事的闡述,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與驚訝,我和她都是同齡,對比我的中學經歷,我曾就讀於浦東的一所中學,我們班級統共30餘名學生,而幾乎所有人都考上了國內大學,或是出國留學,最差的也是上了大專高職。

我完全無法想象一個班超百人的學生是一種怎樣的場景,或許只有在百度中找到這樣的畫面了。這位同事後來告訴我,為什麼要來上海,為什麼那麼努力的獲得上海戶口,就是不想讓下一代再經歷自己的那份苦難與殘酷的競爭。

三年前,我在加拿大讀研,所在的首都渥太華就只有2所大學,即渥太華大學和卡爾頓大學。其他眾多知名院校,譬如麥吉爾,滑鐵盧,韋士敦都分散在安大略省的各小城市,就連加拿大最大都市---多倫多也只有3所大學。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加拿大,美國,英國也都是如此,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就位於距離倫敦100公里開外的劍橋小鎮。誠然,西方國家從不把資源集中在大城市,而是相反合理分散在各省/州內的小城。

在中國大陸,為什麼我們逃離不了京滬廣深

教育

3

從教育我不由地聯想到了醫療,忽然間我能夠理解了當下一些城市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看病難並不是因為沒有醫院,而是小城市沒有高級別的醫院,沒有好的醫療技術和設備,最重要的是沒有一定數量的頂級專科專家。而看病貴,除了醫藥費用以外,要來大城市看病,那交通,住宿的成本也是難以估量。

可是,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些主流大城市則會聚集中國大陸最好的醫療資源,所有最先進的儀器設備,最科學的治療方案,最有效的生物醫藥,這些城市不但擁有,而且會是最早推行。

我曾看過一篇關於中國城市資源的相關學術報道:目前中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醫院。所以在有就醫需求時,老百姓都往大醫院跑,農村人就往城市跑。最後的結果就是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醫院與醫院間,沒有有效的分工與分流。

在這一點上,對比美加等西方國家,則不會把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這些國家的醫療制度設計的非常科學與健全。就我小姨定居的加拿大而言,她告訴過我,像他們這樣的當地居民大部分都配有自己固定的家庭醫生(GP)。如果家庭醫生檢查出來很嚴重的病症,像是癌症,肝硬化等,家庭醫生就會寫介紹信(referal)給到病人,就可以看到專科醫生(specialist),而醫院往往建在市郊或是分佈省內的小城鎮。城市中心區只保留急救醫療機構。

其實,在美加等西方國家,類似中國大陸的醫院只接受很嚴重的病人,比如透析,又或是大型手術的病人。就連盲腸炎之類的小手術都可以在社區衛生中心解決。也正因為如此,從未在英美澳加日韓等國家聽說過看病貴,看病難等問題,更沒有人為了看病而跑大城市的奇怪現象。

在中國大陸,為什麼我們逃離不了京滬廣深

醫療

4

現如今,許多專家學者都在談論如何緩減大城市病和人口盲目導入,北上廣的當地政府更在各種變相嚴厲的宏觀人口調控。我認為這些措施歸根結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手段。為何紐約、溫哥華、倫敦、巴黎等大城市病遠沒有北上廣的嚴重,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把資源平均分配到了各個城市。

除了上面提到的教育與醫療資源以外,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更不在話下,國際知名的跨國企業,駐華使領館,簽證中心,高科技產業園,眾多的民營企業大都彙集在這三所都市或副省級城市。我們來看下面的這組對比:

華為總部:深圳市

中國移動總部:北京市

復星集團總部:上海市

京東總部:北京市

上汽總部:上海市

央視總部:北京市

……

蘋果總部:美國庫比蒂諾市

微軟總部:美國雷德蒙德市

臉譜總部:美國門洛帕克市

亞馬遜總部:美國西雅圖市

通用汽車總部:美國底特律市

CNN新聞總部:亞特蘭大市

……

通過上面的內容折射,同樣是名企,中國的企業大都彙集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而美國的企業卻都設在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城市。這也恰恰說明了在中國,只有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才可以面對和選擇更多的工作行業,就業機會,並且能夠獲得滿意的薪資。也正因為如此大量的內地人都選擇作為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工作,即便感到壓抑和痛苦也不願離去,這也是就業資源過於集中所引發的病態現象。

在中國大陸,為什麼我們逃離不了京滬廣深

名企

5

這一切的源頭其實都是因為中國為了限制人口流動和穩定社會,設置了嚴格的戶籍地捆綁福利政策。以及由中國行政等級體系的原因,行政等級越高的城市,所獲得的發展資源和重大項目就越多。

財力向大城市傾斜的政策偏好,不僅大城市的補貼多,而且發展機會也更多。鑑於大城市擁有更多的政治資源的優勢,醫療、教育、就業、生活等優質公共資源也主要配置於行政等級最高的大城市。

正是因為城市優質公共資源配置的等級性規律,才使得大城市的人口、產業和居住的高度集聚區,成為高強度開發和土地集約利用的典型示範區域。可同時也導致交通擁堵、住房緊張、熱島效應增強、地面沉降加劇、空氣質量下降、生活環境惡化、生態空間短缺等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到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和幸福感的增強。

我們急切地呼籲國家相關部門能夠重視到這個問題,能夠積極治本地去改善目前的這種病態發展,把高校,醫院,國企所屬於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就業機會均等的分佈到中國的各中小城市。

這既可以緩解大城市病所帶來的人口,交通,治安等問題,也更能讓中國的百姓獲得足夠的歸屬感與幸福感。當下,為什麼大量富人和中產最終選擇移民他國,答案不言而喻……

在中國大陸,為什麼我們逃離不了京滬廣深

大都市

生活不易,卻需繼續努力。

最後,願我們都能夠步伐堅定且內心溫柔,

在未來的路上,一路向好!


最後小結:

其實,關於中國複雜的戶籍問題,歸根到底是資源的分配不均。大家都想要去北上廣,為自己的孩子創造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機會。但是,就是因為戶籍的限制,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能力。我覺得改革不是說廢除戶籍制度就可以解決的,更深層次的原因是要思考如何解決中國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這不是說扔掉一個“戶口本”就可以解決的

目前看來,這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也希望不久的將來這種在自己國家卻變成“非法移民”的狀況能夠改善,因為這是一種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