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你為什麼沒有成功,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努力》;

《不是人生太難,而是你不夠努力》;

《不是你運氣不好,而是你不夠努力》;

《沒有合不合適,只有努不努力》;

這樣類似的文章是不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看見,每次無意中看到這樣的文章,我都在想,所有一切不成功的最大歸因真的是因為不夠努力嗎?

足夠努力,就真的會獲得成功?

然而現實卻是:努力的人不少,但真正成功的人卻屈指可數。

努力真的沒用嗎?一定有的,那為什麼你的收穫和努力不成比例呢?

接下來這篇文章,想告訴你,為什麼你比身邊人都要努力,卻仍然沒有獲得成功,幫你審視自己,走出努力的誤區,開啟正確的學習方法,快速成長,早日改變現狀。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01

為什麼你明明很努力學習卻收穫甚微

為什麼你明明很努力卻收穫甚微?

兩個字:“盲目”。

盲目是我們人性的弱點之一,我們的大腦喜歡舒適,但思考卻是反人性的。相比較於動腦我們的大腦更喜歡不消耗精力的跟隨比自己“優秀”的人行動。

前兩年關於王健林的工作行程表刷爆全網,行程表上顯示,王健林每天4點起床要馬不停蹄的忙到晚上7點才能結束,網友不禁感嘆,首富這麼有錢了還這麼努力,自己也要努力努力更努力才是。

於是,開始每天早起看書打卡、買課學習、參加培訓.......

一段時間過去了,意志都快磨沒了,卻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收穫,為什麼我都這麼努力了還是收穫甚微?

要明白,這個世界上不是光有努力就會成功,看到那些名人每天凌晨4點起來,就認為他一定是因為努力所以才這麼成功。

但現實卻是,任何名人的成功都不是可以複製的,同樣,他們的努力也不可複製,盲目的跟隨別人努力的腳步,永遠不可能獲得成功。

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全民都在倡導終身學習,看著別人購買各種學習課程,每天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進行學習。我們害怕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害怕自己不努力隨時可能會被別人替換掉.......

身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很多人產生了嚴重的焦慮,為了減緩這種焦慮感,大部分人會選擇去模仿比自己厲害的人。看到別人學習,自己也報課學習,別人努力後能夠取得好成績自己也可以。

人們往往以為比自己厲害的人所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他們使用的方法一定比自己的有效,看到別人凌晨4點起床,自己也照搬過來,期待能夠獲得與別人一樣的成功。

但這僅僅只是盲目的的去模仿努力,雖然努力確實能夠讓人成長,但如果去盲目的努力,反而會與成功背道而馳。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參經看到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從小到大生活在山裡的人,突然想要學習游泳,但是山裡沒有河流,連小溪也沒有。沒辦法,這個人只好在自家水井裡打了一桶水,在水桶中開始練習屏息和換氣,練了好幾天終於學會了。他又開始趴在自己家的長凳上手腳並用的練習划水.....

終於在他認為自己已經學會游泳後,走出了山裡,找到了一處有水的地方,當即跳下水想要游泳,結果發現之前學的游泳技巧毫無用處,自己不但不會游泳,還差點被淹死。

這個人想要學習游泳,但是卻在沒有搞清楚游泳的方法時就盲目的努力學習游泳技巧,到最後不但沒有學會游泳還差點丟掉了性命。

這雖然是一個段子,在現實生活中,也不會真有人自己這樣練習游泳後就敢直接跳進水裡去遊。但同樣的道理用在學習上,盲目努力的人卻不在少數。

每天都在努力學習,但仍處於焦慮當中,感覺自己什麼都沒抓住,學習一段時間好像根本沒有收穫什麼,有也是微乎其微。

出現這樣的情況,你可能進入了一個學習誤區:假裝很努力。

用裝著很努力的樣子來緩解內心的焦慮,這樣的努力是盲目的。沒有以結果為導向的努力,都是無效的。

很多人在努力學習時都陷入了了誤區而不自知。結果只能背道而馳,那麼,關於努力都有那些誤區呢?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02

你的努力學習存在哪些誤區

1.你只是假裝自己很努力

我們身邊有太多假裝自己很努力的人:

  • 買了兩節付費課程,每天聽1個小時就覺得自己這麼努力,未來一定會有所改變了;
  • 經常看書看到凌晨一兩點(實際中途都在刷手機),覺得自己這麼努力,都被自己感動;
  • 下載了英文APP,每天都打卡發朋友圈,不錯,至少看起來我是努力的;
  • 辦了健身卡,偶爾去一次,健身還不到半小時就開始拍照打卡,我真的很自律;

在我們生活當中,有太多這樣的人,他們看起來似乎每一刻都很努力。但深入瞭解後你會發現,他們只是在假裝自己很努力而已。只是披著努力的外衣掩蓋自己的不思進取。

假裝自己很努力,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迷惑自己在學習在進步,以此來緩解自己的焦慮,其實也是在欺騙自己。

這樣的努力是沒有結果的,只會讓自己陷入這樣麻木的“努力假象”中不能自拔。

2.為努力而努力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裡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大部分的人看似努力,不過是愚蠢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看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個小時,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去誇耀,那麼富士康流水線上的任何一個人都比你努力多了,人難免天生有自憐的情緒,唯有時刻的保持清醒,才能看清真正的價值在哪裡。

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也陷入了為努力而努力的誤區當中。那段時間沒頭沒腦的努力著卻不知道自己為何要努力。

看到別人購買了聽書會員,聽課、聽書,覺得好像不錯的樣子,自己也跟著買了聽起來;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推薦情商學習的課,覺得自己情商不高,可以學學,於是又買了情商課,再看到其他覺得好的課又繼續入手,不斷的花錢買課,認為自己很努力的在學習,在提高自己。

但這種漫無目的的學習,卻根本沒有多大的用處,學習再多的課程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只是過一遍腦袋然後被遺忘。

所以,重要的事情不努力,其他事情瞎努力,也註定不會有大的收穫的。

想要努力有結果,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自己的目標,正確的學習。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03

如何開啟正確的學習方式

1.呵護學習的動機

無論我們學什麼,都有一定的動機,學習健身操,是為了保持更好的身材;學習寫作,是為了能夠寫出有價值的文字;學習廚藝,是為了能夠給家人做一手好菜;學習線上付費課程,是為了讓自己學到更多知識,提升自我........

想要持續有效的學習,就需要我們有超強的自控力。

但每個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說,我們能夠在剛開始學習的時候保持高效率,但隨著自控力的下降,我們的學習動機就會慢慢變弱,如果不加以控制就會逐漸消失。

那麼如何呵護學習動機,保持持續努力呢?

需要做到一點:賦予腦力勞動以人情味。

什麼是賦予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呢?

也就是說,我們無論做什麼都要考慮到自身的真實感受,無論學習什麼,它都是能給自己帶來快樂是主要的學習動機。持續的感到快樂,才能持續的努力,直到成功。

比如說:參加一個寫作培訓,很多人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時候都是很開心,很快樂的,那種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感覺讓他們感到很棒,但是隨著課程的深入,每次要完成的寫作任務越來越難,開始寫作的愉悅感沒有了,內心開始排斥寫作,對於寫作感到恐懼,遲遲不敢下筆。想要堅持就更難了。

如果在寫作愉悅感消失之前,賦予腦力勞動以人情味,提前給自己做心理建設,呵護學習動機,從內心慢慢接受寫作的難度,就不會出現排斥、恐懼的心理。

這樣的學習才能夠持續有效,努力才會有結果,才能避免進入為努力而努力的學習誤區當中。

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總是給自己增加很多額外的壓力,比如說,今天我必須要學完這一章節,學完這一章節,我必須要寫2000字的總結等等,而這些額外的壓力是漸造成學習焦慮的罪魁禍首。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2.避免學習焦慮

1).思想調節

對於學習焦慮,要正確的看待它,首先要增強自信心,提高對自我評估的能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既要看到自己的長出也要了解自己的短處。只有瞭解自身能力,才能準確的給自己制定合理的預期值,避免對自己要求過高,能力達不到,造成心理落差,從而產生焦慮。

其次,要不斷培養自己的逆商,也就是耐挫能力。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競爭越來越大,比自己厲害的人比比皆是,我們總是會陷入大大小小的困境中,面對挫折和打擊,如果耐挫能力太弱,很容易會被困難打倒。

在困難挫折面前,我們保持冷靜,找出原因去解決它,進行自我調節,這樣能很快的克服焦慮走出困境。

2).生理調節

生理調節包括3個方面:

  • 其一是呼吸松馳調節:當自我感覺到心理比較緊張時,可改變原來的呼吸節奏,採用緩慢的穩定的呼吸方法,連續多次,可達到消除緊張情緒和平衡心理的目的。
  • 其二是肌肉鬆馳的調節:如近幾天一直情緒緊張,可在安靜的環境休息一下,聽聽輕鬆的音樂,躺一會,讓全身各處肌肉得到放鬆。
  • 其三是轉移想象:如在學習上出現瓶頸時,自己的心情十分壓抑,就可去多想想能使自己愉快的人或事。

3).學習實踐的調節

在開始學習的時候,就把知識學紮實,只有自己把每一點知識都學透,然後會靈活運用,實踐起來,就不用擔心學習之後沒有效果。

只要學習之後有一定的收穫,就能避免焦慮的產生,從源頭上解決產生焦慮的因素。所以,認真腳踏實地學習,掌握好知識點,才是避免陷入學習焦慮的有效辦法。

3.制定靠譜的目標或計劃

1).利用目標梯度效應,從被迫學到主動學

利用目標梯度效應,從被迫學到主動學。

什麼是目標梯度效應呢?

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發現,當人們越接近目標時,他們就越有動力,也越會採取行動,這就是“目標梯度效應"。它在生活中最常見的一個應用就是奶茶卡券的發放。

很多奶茶店都會有收集印花免費兌換奶茶的活動,假如顧客需要收集8個印花才能兌換一杯奶茶,這時發放一張印有10個空白位(已有2個印花)的的卡券比一張8個空白位的卡券更能激起顧客收集的慾望,因為已有的2個印花會讓用戶覺得自己離既定的目標距離更近。

同樣,目標梯度效應對於激發我們的學習興趣也是非常有效。

在學習一項新技能的時候,把大的學習目標拆解成一個個可控的容易完成的小目標,這樣我們完成小目標的難度和時間就會大大減少,每次完成既定的小目標時,都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接近目標,學習就會越有動力,完成目標的速度就會加快,在每次完成目標時內心還能夠獲得一定的成就感。

不斷的完成目標,就會不斷的出現目標梯度效應,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增加學習動力,從被迫學習到主動學。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2).一次制定一個目標

一次制定一個目標,它的核心要點是什麼?一方面是目標本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就是專注。

專注就是隻把精力和時間放在一件事情上,它即決定了你要做的事也決定了什麼事情不要做。

一次只制定一個目標,極致的專注能夠提高完成目標的效率。

在《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中指出,想要快速高效的完成一項工作,就必須找到最核心的那件事去完成它,同樣的道理,在我們大多人心中,總是同時有幾個想要完成的目標。

比如說,我既想學習寫作也想學畫畫,同時還想去健身,那怎麼辦呢,每天除去上班的時間,空餘的時間有限,如果都報的話,每週只能學一次還沒有多餘的時間練習,這樣學習,效果肯定會大打則扣。

根據一次只制定一個目標的方法,需要對自己想要學習的目標做一個判斷,哪個是現在最想要學習的,除了自己興趣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是需要學習這項技能的。

比如,學習寫作對我的工作有幫助,因為我是一個文案,根據自己綜合判斷之後,選出最需要完成的目標然後去專注的執行它。一次制定一個目標比一次制定幾個目標同時執行,效果顯然是事半功倍的。

4.創造環境,抵抗"帕金森定律”,擺脫低效提高學習專注力

影響學習效率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答案是:分心。

實驗表明,良好的學習環境不僅可以延緩和消除腦力疲勞,還能使腦效率提高15%-35%。所以在良好的環境中學習,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習效率。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聲音: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在充滿噪音的環境中,根本集中不了注意力學習。專家建議,學習環境的噪音應該小於30分貝,思考時,最好小於20分貝。經過長時間的學習,應該聆聽悅耳的輕音樂,能夠有效的放鬆大腦,消除疲勞。
  • 光線:過強或過弱的光線對學習都有不良影響。一般來說在學習的時候以40-100燭光的光線較為適宜。就光的方向來說,光線最好來自左後方;就光線的種類來說,宜用白織燈而不用日光燈。
  • 空氣:根據專家測定,學習環境的最佳溫度為20度,在這一溫度下大腦思考問題的能力最強,當溫度低於10度時,頭腦雖然清醒,但是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當氣溫高於35度時,大腦的能量消耗會增加,會加重大腦的疲勞度,使學習效率下降。
  • 色彩:研究發現,人的心理對各種顏色的反應各不相同。淺黃色、草綠色能提高大腦的智商;淡綠、淡藍能夠使人平靜,易於消除大腦疲勞,使人精力充沛。
試過無數種學習方法,仍學不好?4招掌握正確學習方式,事半功倍

好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的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增加學習的積極性。除了好的學習環境外,有效的抵抗"帕金森定律”,是擺脫低效,提高專注力的另一個有效方法。

什麼是帕金森定律呢?

帕金森定律是一個關於論述時間是如何被浪費的。帕金森定律表明: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就會不斷擴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時間。換一種說法是:工作總是會拖到最後一刻才會被完成。

諾斯古德·帕金森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一個人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如此之大:他可以在10分鐘內看完一份報紙,也可以看半天;一個忙人20分鐘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鐘頭,尋眼鏡一個鐘頭,查地址半個鐘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鐘頭零一刻鐘。特別是在工作中,工作會自動地膨脹,佔滿一個人所有可用的時間,如果時間充裕,他就會放慢工作節奏或是增添其他項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時間。

我們每個人在做事和學習的時候都有過這種現象,如何在學習的時候杜絕這種現象,提高時間利用率,更高的專注於學習中呢?

給學習目標制定嚴格且合理的學習計劃,避免自己因為時間充裕而不斷的拖延學習計劃。

列如,能夠在2小時內完成的學習計劃,就絕能拖延到3小時,甚至更長時間。想要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能夠有效的完成學習計劃,就要制定相應的規則,避免因為分心而浪費時間。比如,在學習過程中,關掉手機,避免手機的干擾,規定自己不能吃零食等。把一切可能影響學習的因素都提前規避掉,提高學習專注度。

最後:

為什麼我們那麼努力卻還是收穫甚微,為什麼別人看起來毫不費力的就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每個取得成績的人,都是善於學習並有超強專注力的人,他們看似毫不費力的背後,一定也有努力堅持的時刻,我們不能只根據表面現象就輕易下結論。

同樣的道理,無論學習也好,工作也好,我們都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學習,表面的努力上,想要獲得收穫,獲得好的結果,就要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

努力和學習的本質是什麼?是我們做過了就可以了嗎,顯然不是,努力和學習的本質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沒有結果效率,就是在嚇努力,盲目努力,這是沒有意義的。

同樣是付出時間,付出精力,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去努力,能讓我們事半功倍。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加里·凱勒 ;傑伊·帕帕森

博客—可量化研究

知乎—努力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