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你听说过九型人格吗?在9个型号里,你属于哪个?

常见的性格分类学能很好地判别和解释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九型人格则从更深的层次来描述自我,它解释了我们以某些方式行事的原因,揭示了我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

对九型人格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更好地管理情绪,发展事业,与他人和谐相处。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九型人格是什么?

在性格心理学中,九型人格是一套最为实用且精确的学问,通过性格类型的觉察,你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看到自己的思维模式、情绪模式以及行为模式的规律,帮助你认清自己。

“九型人格”,在英文中称为Enneagram。这是一门古老的智慧,是一门关于人格分类的学问,源自古老的苏菲教派,有着2500多年历史传承。

与其它性格分类法不同,九型人格揭示了我们内在最深层的价值观和注意力焦点,它不受表面的外在行为的变化所影响。

有人会好奇,为什么不是七种、不是八种,刚好是九种人格类型呢?

因为每个人都有用情感、思维和本能来应对环境的能力,而在这三个方面都会有过度表现、表现不足、完全失去联系三种形式,因此排列组合下来一共是九种人格类型。

这九种人格类型分别为:

改革者、助人者、成就者、个人主义者、探索者、忠诚者、热情者、挑战者、和平缔造者。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也许你要问,我知道了自己的九型人格,之后呢?有什么用呢?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作用1:发现自我

在个人成长和自我改变方面,九型人格是有独特作用的工具,因为它深入探究了我们的核心动力。

其他常见的性格分类学能很好地判别和解释人的行为和性格特征,九型人格则从更深的层次来描述自我,它解释了我们以某些方式行事的原因。

了解我们行为的驱动力,这让我们得以观察自己深层的信念、态度和选择,拥有一定程度的洞察力,发现真实的自己,理清人生目标。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第一型:追求正义

该类型人格受强大的原则性驱动,极为向善。他们渴望一个道德、公正且美好的世界。

有些人齐心协力来减少污染,净化栖息地;

有些人为了打造理想的家园,对待生活一丝不苟,连毛巾要怎么叠、调味品怎么摆都极有讲究。

第二型:追求联系

第二型人渴望通过爱和能给双方带来滋养的关系与他人建立联系。

他们关心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需求并予以满足。

第三型:追求价值

第三型人渴望发光、成为模范,彰显个人价值。

第三型人有自信,适应力也很强,第三型整个群体中,有许多工作高效、出色的人,其中不乏商务人士、运动员、名人、心灵导师。

第四型:寻求认同

推动第四型人前进的动力,是对彻底了解自己的渴求。

他们非常向往内在的世界,愿意深入到自己的情绪之中。在他们身上,你能够看到一股韧劲和创造力。

第五型:寻求明晰

第五型人追求的是明晰和充足的知识。

这类人有着强大的领悟力和洞察力,能将不同的想法汇集到一起,从而催生新的理念,而这些想法和理念往往都非常简单,却令人称奇。

第六型:寻求引导

寻求引导,是第六型人格背后的动力。

处于最佳状态下的第六型人方向明确,信任自我,还能影响和引领他人。他们坚定而稳重,是勇于付出的盟友,也是有力的团队打造者。

第七型:寻求自由

第七型人背后的动力源于对自由与可能性的追求,基于这一点,第七型人其实是很好相处的人。

他们兴趣广泛,热爱尝试新事物,即便是去一趟自助洗衣店这样简单的事情,在第七型人眼中可能就是一次大冒险。

第八型:寻求力量

第八型人背后的驱动力是对力量和影响的渴望,他们有着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对于生活中的风险,他们很是享受。

正因如此,他们采取影响深远的处事方式。第八型人浑身散发着能量,有些人称之为“领导气质”。第八型人是行动派,他们重视结果,敢于发声。

第九型:寻求和谐

第九型人背后的驱动力是对和谐的渴望,他们能看到生活各个方面直接的联系。

第九型人能感受到永久的内在平和,并且把这种平和与安宁带到和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的天赋在于,让他人感觉轻松自在,创造安逸宜人的环境。

许多人形容,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人格类型时,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我们大多数人在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掉进同一个坑时,都会有种确定的感觉。

通过九型人格学,我们不仅知道性格缺陷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能多少了解自己最大的可能和天赋。

我们不再为自己的缺点自责,而是开始欣赏真实自我的魅力。

我们开始因为真正的自己而自爱。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作用2:认识不好的习惯

培养内心观察能力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因为我们的习惯都是直接表现出来的,是无法注意到的。

从清晨的咖啡直到入睡,我们所有人每天的生活都是自己习惯的产物。

我们的习惯从外部看,是我们每天生活里做的事;向内看,是由我们的性格主导的。

自我意识主导着一般的自我认知,而自我认知是由性格类型和个人生活经历所决定的。

自我认知大多是无意识的,当我们只是本能的反应,而没有养成对我们周围世界有意识的思考,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来支撑我们的生活。

当你开始注意这些日常的习惯,注意你原本没下意识做出的事,你的脑子里会听见内在对话。

因为你的习惯,这个对话可能已经随之出现在你生活的各个角落,你却没有注意到它。

你脑子里响起的话可能会是:“事情就是这样的。”你不加判断,不质疑,径直听取了这样的话。

而你的内在对话是独一无二的,这里罗列了每一种人格类型无意识对话时的共通主题。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第一型人格:

这类人有很强的自我批判性,他们的内在对话听上去就很像家长说的话。

这其中有很强的责任感,以及很多他们为了要成为一个好人而“必须”做的事。

第一型人格的行为驱动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自我批判、责任深重的对话。

第二型人格:

这类人的内在对话经常会提到和他们有关的人。

第二型人的焦点是在“他人”身上,关注别人的需要以及如何提供帮助。这让他们总是付出行动,提供帮助,希望真爱会因为他们的努力而出现。

第三型人格:

这类人经常是无意识地在寻找让自己变得最好的方法,无论他们是在做什么。

他们听从家人的话,接受家人的建议——那些建议能让他们变得成功。

这使得第三型人会走出家门,用他们觉得有价值的方法获得成就。

第四型人格:

在采取行动或亲密谈话之后,第四型人会立即确认自己的想法,想一下他们出于感情会怎么做。

这类型人的自我意识会受到当下感觉的影响,然后他们会基于当下的自我知觉来反应——通常都是负面的比较或过于理想化。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第五型人格:

第五型人格的内在对话总是在寻求能更多了解一个主题或情境的方法,而且总想深入了解。

通过深入挖掘知识,第五型人希望自己能知道得足够多,得以在这个世界充满自信地行动。

第六型人格:

拉斯·赫德森形容第六型人格的内心活动就像一个钟摆:焦虑地从一边摆到另一边,总在寻找安全、保障和引导的真正源头。

他们由焦虑产生的内心活动让他们总是在自身之外寻求稳定、安全的地方。

第七型人格:

第七型人格的自我对话通常十分积极,能不断找到乐子和让人振奋的兴奋点。

这类人的想法一般转得很快,能从各种可能里寻求让人满意的答案。他们不囿于小圈子,总在寻找发现幸福的方法。

第八型人格:

第八型人格习惯的内在对话会越来越响亮,想要每个念头听上去更大胆、强硬、自信。

他们让内在对话信心满满,气焰十足,以此来掩盖敏感和怀疑的声音,消弭他们还不够强大的恐惧。

第九型人格:

第九型人格的内在对话相对是积极的(“我可以的,你可以的”),但也会隐约有些屈服于惯例。

他们会想象当前生活里好的地方。这种对话让他们安于内部安逸的泡沫里,使得他们不会冒大的风险。

改变你内心习惯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它们。意识到这些了,你就能有意识地努力进行一些不同的自我对话,以此慢慢改变你那些已经内化的想法。

这种改变很花时间,毕竟,你按自己这类人格的方式已经生活了多年。有研究表明,改变任何一个习惯都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作用3: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场生涯

在现实生活中,九型人格能在人生抉择上发挥作用,比如说帮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或生活方式。

而随着你对自己的人格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你不断观察它在你生活中留下的痕迹,可能就会逐渐意识到,你或许适合生活在平静的环境里;又或者说,比起你现在平淡如菊的工作,跟人打交道的事务更能激发你的潜能。你可能会发现那些阻碍你活出真实自我的习惯,然后做出改变。

所以,企业很喜欢用九型人格来帮助团队更好地互相理解,以此提升员工的表现,加强彼此的沟通。同时,在调和纷争、解决工作矛盾方面,九型人格也是一个极佳的工具。在工作上应用九型人格时,最好的方法是看看自己和共事的人分别属于哪种人格。

下面给出的是每种人格在职场上的优点以及挑战,和一些让他们展现出最佳一面的意见。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第一型:使命驱动型完美主义者

第一型人基本上是受信念和向善的欲望驱动的,因此他们往往非常正直、觉悟高,要么就会非常挑剔。

优点:正直的第一型人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他们负责、尽职,做事追求极致。在职场上很好地诠释了“使命驱动”,他们往往能成为团队的骨干和模范。

挑战:第一型人追求完美,对自己和共事的人,期望总是很高的,最后就可能变得十分挑剔,同时自己也感到疲惫不堪。

建议:在职场中放松一点,认可他人的努力,和同事建立友好关系,这样更能减轻压力。

第二型:共情的桥梁

第二型人都是真诚的人,他们背后的驱动力是打造有爱、对各方均有益的关系。在职场上,他们努力和人建立联系。

优点:共情能力强、情商高的第二型人在工作上容易与人建立联系,在与客户和同事打交道方面非常有天赋。

挑战:第二型人过多地关注其他人,很容易忽略了自己的工作与目标。

建议: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通过平衡自己与他人的需求,第二型人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第三型:适应力极强的实干家

第三型人受成功与认可驱动,他们在工作上非常自信和灵活,但这也导致了他们本末倒置、重视形象多于实际、形象比实际更重要的特性。这些特性对第三型人的职业发展而言,有利也有弊。

优点:适应力强的第三型人能快速对他人的欲望进行评估,并据此进行调整,在不同的环境下打造良好的氛围来营销、展示自己。

挑战:压力下的第三型人为了达成目的,很容易有走捷径或过度工作的倾向。

建议:对于第三型人而言,在自己过度工作时要有所察觉,及时给自己创造休息的机会,允许同事分担工作。

第四型:善解人意的创造者

第四型人的驱动力是了解自己,表达自己。工作上他们极具创意,同时又很敏锐,容易情绪化。

优点:善于表达的第四型人能用创意点缀工作,他们可以创造出独特的产品或设计,从自己的情绪和想象上获取启迪。

挑战:当处于压力之下或情绪不佳时,第四型人在办事方面也会变得拖延。

建议:有组织,有规划对第四型人来说,会让他们在工作场合发挥优势。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第五型:擅长观察和思考的创意专家

追求明晰、努力掌握熟练技能的第五型人,有着很强的领悟力和创意,对于那些易于为旁人忽略的联系,他们总是看得很清楚,但有时他们也因此忽视了人际关系。

优点:他们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是天生的专家。

挑战:对高冷的第五型人来说,不与人沟通,只愿意与人谈论特定的、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建议: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系,第五型人才能感到为人欣赏,避免孤独感,从而做出有价值、有创意的贡献。

第六型:坚定的平等主义者

第六型是九型人格中适合打造团队的人格,他们能给团队合作与沟通带来极大的价值。

第六型人总是带着问题在工作,因此是绝佳的问题处理人,但有时他们会变得疑神疑鬼。

优势:第六型人生来善于合作,他们推崇平等和共同领导的原则,能由内而外凝聚整个团队。

挑战:因为担心不好的结果,经常把重点放在如何避免失败上。

建议:把重点放在思考如何提高成功的几率上,而不是想着如何把失败的可能性最小化。

第七型:精力充沛的探索者

自由、未知的可能性和冒险,让第七型人的生活与工作充满活力。但对新鲜事物的向往,一方面让他们极具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也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

优势:客户和同事都非常喜欢他们追求乐趣的精神和极具创意的想法。

挑战:新的可能性对第七型人来说极具吸引力,所以在工作中一旦有新的项目出现,他们可能会因此而分心,无法专注于手头的工作。

建议:通过培养自己的专注力,第七型人便可以在工作中展示更好的状态。

第八型:具备影响力的实干家

行动力强的第八型人通常会在团队中担任领导职位,不过爱好冒险的天性也是一把双刃剑,既能给工作带来愉悦,也能造成焦躁不安。

优势:洞察世态的第八型人能用巧妙的方法促成事情的发生,作为行动派,他们从不惧怕做决定。

挑战:第八型人有时意识不到自己在他人面前有多强势,因此可能会不经意地威吓别人。

建议: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状态,第八型人就要注意自己与他人的互动,用力过猛时要及时刹车。

第九型:好脾气的调停者

在追求和谐的第九型人眼里,看到的是万事万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这种追求和平的渴望,在职场上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职场平和,二是处于被动的境地。

优势:生性耐心的第九型人面对问题时,能分别从问题各方的角度来思考,并引导各方达成一致。

挑战:第九型人做事喜欢慢慢来,态度温和,有包容心,会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藏在心里。工作时他们非常低调,这也导致了他们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

建议:通过了解自己内心强大的愿望,勇敢地做出艰难的抉择,才能在职场发挥最佳优势。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九型人格:在职场中,你属于哪种人?


写在最后

很多时候,职场上的矛盾是由沟通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从社交风格入手来与同事沟通,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传递信息,这样更轻松也更有效。

社交风格属于强势组的人格(第三型、第七型和第八型)在职场上扮演牵头人的角色,他们享受直面挑战,快速做出决策。

与他们沟通时,要直接和自信,他们喜欢你直截了当地阐明观点,也尊重那些愿意和他们讨论的人。

社交风格属于依从组的人格(第一型、第二型和第六型)在职场上扮演合作者的角色,他们的理想主义和与生俱来的合作者姿态使得他们自然而然担负起支持者的角色。

因此与他们共事时,要主动地去询问他们的想法。自己的付出得到认可和感激,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好事。

社交风格属于回避组的人格(第四型、第五型和第九型)是职场上的独奏者,他们会从战略和长远的角度去看问题,也倾向于独立工作。

与独奏者共事时,如果有需要讨论的场合,要事先提醒他们,比如提前向他们发送会议日程,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间来整理想法,而不是一味地催促他们,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