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真的能去溼嗎?

墨說


我常常覺得,要討論問題,要和有共同認知的人討論,同時也要先定義,如果定義不明確,討論起來也南轅北轍,路唇不對馬嘴!

先看看中醫教科書(中醫內科學,周仲瑛 蔡淦 主編)裡對“溼”描述:

溼為自然界的潮溼之氣,長期陰雨,空氣中溼度增加,或久居卑溼之地,或出汗後溼衣未及時更換,均可感受溼邪而患病

1.溼邪致病的隱襲性 溼邪致病比較緩慢,故常常不易被患者所覺察,如外溼多由於久居混地,或傷於霧露,或水中作業,而逐漸發病。內溼大多由於飲酒嗜茶成癖,或過食生冷厚味,日久中陽不振,水溼不運所致。

2.溼邪致病的廣泛性 溼邪可以侵犯人體各部,遍及髒胞、經絡、肌肉、關節。溼蒙上焦,則頭重、頭脹;溼阻中焦,則脘悶納呆;溼注下焦,則跗腫淋濁。溼邪引起的病證多種多樣,諸如痰飲、水腫、嘔吐、洩瀉、痺證、痿證等。

3.溼性黏膩重濁 溼邪黏膩、留滯、不易除去,所以溼邪為病,往往病程較長,纏綿難愈。溼性重濁,重即沉重、重著,反映在症狀上為頭重如裹,四肢沉重,倦怠身重;濁即穢濁,反映在症狀上為面垢眵(chī)多,大便黏滯不爽、小便混濁、舌苔垢膩等。

你看懂了嗎,理解了嗎?他們說的對嗎?

我反覆強調,文字是非常笨拙的,客觀世界是非常複雜,文字不能準確描述客觀事物。英國人不叫溼,叫“wet”,日本人叫“濡れた”,誰對?

沒有對錯。都是想描述和記載某事物,為了滿足溝通時的需要。所以字是從瞎造開始的。

溼和水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應該是本來乾的東西,水多了,就屬於溼的範疇,多到什麼程度呢?到目前沒有固定的標準吧

本人經過30多年的拔罐歷史,可算是見多識廣。越見得多,越覺得教科書上寫的內容不正確,確切地說是大部分不正確,有一部分,有共同認知的話還是正確的。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讀到的知識,肯定認為都是正確的,到一定時候就不那麼認為了。

其實所有的醫學理論都來源於實踐,理論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有的總結對了,有的總結錯了,在不知道啥是正確的之前,錯誤的也會被認為是正確的,比如在“日心說”被接受之前,“地心說”就毫無疑問被認為是正確的。有時候,心裡想的對了,用具體的文字表述的時候反而錯了,

醫學理論都是在看到現象或感知到現象後,猜其中背後是如何產生這種現象的過程的,不知道的情況下,又沒有辦法看到的情況下,就開始編唄,現在人們習慣叫“假說”,也叫“猜想”,其實多數想“瞎想、瞎編”的。

西醫也是看到現象,拿人體或類做實驗,研究其過程,肯定很多方面有錯誤。

拔罐過程中,會看到罐子裡面或皮膚表面有水珠現象的出現,或皮膚出水泡,就有人猜想,把體內的 “溼”給拔出來了,水泡裡以水為主,為什麼不說把水拔出來了呢?怎麼不說拔罐“去水”呢?可能是很多時候,拔罐時罐子裡也見不到水珠,有時候或有的人不出水泡。還會有很多其它現象的發生,比如拔罐處的皮膚髮紅,或發紫等,都給予相應的解釋。其實每個人看到某種現象後都想給一個解釋,只有那些解釋看起來比較“合理”被大多數人接受了,就逐漸傳承下來了。其解釋可能根本就不正確。

看看原文裡的這句話:“溼邪引起的病證多種多樣,諸如痰飲、水腫、嘔吐、洩瀉、痺證、痿證等。”

讀到這句話後,你可以理解成,只要見到有痰飲,有水腫、嘔吐、洩瀉、痺症和痿證的,用拔罐法,把溼拔去不就好了嗎!其實根本不是,因為引起上述症狀的原因不一定是溼邪所致。所以很多時候見到這樣的症狀的人拔罐是無效的。

如果說溼氣真能拔出來,那麼雙下肢水腫了,能拔好嗎?腹水能拔好嗎?胸腔積液能拔好嗎?說能,但是真治不好;說不能,有的真有效!只要病情嚴重到一定時候,肯定無效。

拔罐法,只能治療一些輕微的,病情不太重的病症。而且適應症範圍非常狹窄!

我的經驗是,拔罐後蓋被子,最容易在罐子裡或皮膚表面出現水珠,有時候會很多,與秋季的露珠的形成道理應該相似。可能與病症本身沒有任何關係。

皮膚出水泡的情況多見於:皮膚嫩,初次拔,拔的力氣大,拔的時間長,甚至會出血泡。

我現在常說:你不要問我為啥用這種方法治療這樣的病症,理論是啥?其實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用這種方法能治癒這樣的病症,就像用滷水能夠點豆腐,但是為啥?不知道!

我常常用一針一罐解決身體上的某一點的疼痛,效果極佳!


揭秘白髮第一人


就我本人的經驗來看是有效果的,這三五年間斷斷續續的撥了幾次,特別是第一次印象最深,因為工作原因上半身經常要泡在水裡(洗東西)那幾天晚上經常睡不著,於是就去撥了次火罐,感覺頭腦清醒渾身舒暢,回家倒在床上就睡著了,一夜無夢,第二天早上自然醒(沒撥罐前是頭昏腦脹,渾身痠痛,睡也睡不好的)後來斷斷續續的又撥了兩三次效果也還可以。我撥罐是和刮痧一起的。





wu137072480


依賴沒感覺到但是很有用是真的,我本身就是例子但是我拔罐時間要長很多40-50分鐘後背全是水泡一個星期才好,拔罐後不吃涼的東西一星期後來身體變沒有過去後背發沉喘不過氣胸悶的症狀,渾身很輕鬆兩年了依然很好,水泡一定要用竹籤挑破消毒。


花開盛夏27


作為一位理療從業人員從兩個方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中醫方面。在中醫上認為外邪侵入人體分為六淫,分為風、寒、暑、溼、燥、火。溼主要分為風溼,寒溼和暑溼。還有外感的溼和體內產生的溼。

風溼主要影響骨關節和肌肉,剛開始主要就是肌肉酸困,長時間的話就會引起關節上的一些症狀和病變。一些年輕人的膝關節還有腰椎的一些問題,主要就是受風受涼。

寒溼和風溼的表現很像,可以說是風溼的加強版,可以影響關節,嚴重的話就會影響到內臟,最主要常見的就是脾溼導致的運化功能失調,在中醫上講脾是主運化,也就是脾最容易受到溼邪的侵擾。

暑溼是季節的影響,中醫上將一年分為五季,季節的意思,而不是我們平時說的春夏秋冬四季,分別為春、夏、長夏、秋、冬,分別對應五行木火土金水和六淫中的風、火、暑溼、燥、寒。分別對應的五臟為肝、心、脾、肺、腎。所以暑溼影響脾,夏季暑天人們運化功能不好,不想吃飯。而且脾主肌肉,也會變現為肌肉困沒勁,不想活動。

第二,西醫方面。也就是現代醫學,現代醫學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而且不斷的細緻和微觀化,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拔罐現代醫學的解釋是,由於你的身體微循環和毛細血管堵塞,造成體內代謝失調,而拔罐能夠破壞一些堵塞的毛細血管,讓人體能夠從新建新的微循環。

去除溼氣的方法有拔罐和內服祛溼的中藥。拔罐是常見去除外在溼氣的一種方法,可以說是簡便廉驗。一般拔罐都是在肌肉豐富的肩背部選取適當的穴位,從業人員專業知識和素質非常重要,經常看到顏面部和肌肉薄弱的地方拔罐,是非常錯誤。拔罐的時間也是有限制的,一般根據不同的個體5-10分鐘就可以。拔罐不宜頻繁操作,應該適當進行,一般初期3-5天左右一次,以後根據情況7天左右一次即可。經常頻繁的拔罐容易讓人體變虛,寒溼邪氣拔出的同時也容易把體內的正氣拔出,所以也是一把雙刃劍。

在中醫上罐印的顏色也能反映出一定的身體問題,顏色發紅說明體內火氣比較大,顏色發黑說明體內風寒較大,顏色發白說明體內溼氣過大。當然身體也是複雜的並不是單一的火罐顏色能夠說明的,體內也不是隻有一種外邪。比如溼也分為寒溼和溼熱,不能單一的拔罐去解決。


道哉


首先,要了解溼氣重是怎麼一回事。溼氣是一種中醫上的說法,中醫認為體內溼氣重是一種由溼邪所導致的疾病,溼氣重的人常常有以下的特徵:

第一,頭昏、聽力衰退、頭重、噁心。

第二,全身無力、四肢痠痛、沉重、抬不起來。

第三,便秘、大便不成形和粘滯等等。

第四,皮膚有溼疹的話,溼疹的組織液會分泌得較多。

而拔罐也是一種中醫上常用的保健手段,不僅僅能治療咳嗽、頸肩痠痛、膝關節炎症,還起到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祛溼行氣和消腫止痛的功效。因此體內溼氣重的人是可以拔罐的。比如,體內溼氣重時,患者常常會感到頭重、頭痛等,這時,在緩和的枕後最高的部位,也就是大椎穴上進行拔罐治療是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的;當患者因為溼氣重而導致腰痠背痛時,選用走罐的方法效果會更好;當患者因溼氣重而長皰疹時,可以直接在皰疹上拔罐,這樣能起到祛溼解毒的功效,有助於皰疹更快地消退。

因此,當體內溼氣重,出現了身體不適的症狀時,不妨採用拔罐的手段進行治療。但是,如果病情比較嚴重的話,單單靠拔罐的治療手段是不夠的,患者還應該要配合藥物進行治療。體內溼氣重不是一日形成的,跟患者日常的生活習慣有非常大的關係,從源頭上避免溼氣的入侵十分重要。

擅長先天性唇顎裂的手術治療,隆鼻術,隆乳術,手部損傷的早期修復。


醫聯媒體


夏天悄悄過去,沒有留下什麼小秘密,卻可能給你留下一身溼氣。

進入秋季後,很多人總是覺得沒精神,別以為只是簡單的春困秋乏,這可能是溼氣搞的鬼。

通過四點來判斷體內溼氣重不重

1:看頭部

如果體內溼氣較重的話,反映到頭部表現就是頭昏腦漲、渾身不爽。

有的人可能還會伴隨著發熱或是怕冷,流鼻涕等症狀。

2:看身體關節

關節炎我們大家都不陌生,關節炎就是溼氣累積到一定程度演變而成的炎症。

一旦發現自己關節氣血流通不暢,四肢經常感到痠痛沉重,特別是下雨天或是天氣變化四關節伸屈困難的時候,那就說明,你體內溼氣已經很重了。

3:留心消化功能

你是不是出現食慾不振、胸悶不適、腹脹腹痛情況已經一段時間了?

你是不是出現口渴口淡、全身倦乏無力情況也有一段時間了?

這可能是因為你體內溼氣過重造成的。

4:關注小便情況

如果你小便混濁也可能是體內溼氣較重。

婦女還可以關注一下是否白帶增多等。這些都是體內溼氣重的表現。

拔罐真的能祛溼嗎?

提到祛溼,很多人會想到拔罐,但是,拔罐真的能祛溼嗎?

答案是能,但很有限,也就是說,拔罐祛溼本質上來講,是不靠譜的。

拔罐通常有驅寒除溼,活血通絡,祛除瘀滯,消腫止痛,解毒邪熱的作用。

拔罐是通過排氣引起罐內產生負壓,牽引住皮膚內的肌肉,血管,從而產生一些反應,來達到改善血液循環和排出體內溼氣的目的。

拔火罐對去除溼氣有一定的效果,但僅僅對寒溼有一定的效果,對於溼熱則幾乎沒有效果。

而進入秋季,人體燥熱異常,很多人有溼熱,此時用拔罐祛溼其實沒什麼用。

入秋後,做好三件事,去除溼氣,身體健康少生病

一、選對食物

如果我們溼氣重,就要多挑可以益脾的食物:

扁豆,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莢是普通蔬菜,種子扁平,為白色或紫色,它還可入中藥,有祛暑、健脾等作用。

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溼。治暑溼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久洩,水停消渴,赤白帶下,小兒疳積。

禁忌:患寒熱病者,不可食;患冷氣人勿食;患瘧者忌之。

芋頭又稱芋艿,口感細軟,綿甜香糯,營養價值近似於土豆,又不含龍葵素,易於消化而不會引起中毒,是一種很好的鹼性食物。

功效:健脾補虛;散積理;散結解毒;清熱鎮咳。主脾胃虛弱;納少乏力;消渴;瘰癧;腹中癖塊;腫毒;贅疣;雞眼;疥癬;燙火傷。

禁忌人群:對於有痰、敏性體質(蕁麻疹、溼疹、哮喘、過敏性鼻炎)者、小兒食滯、胃納欠佳、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少食;食滯胃痛、腸胃溼熱者忌食。

龍眼,又名桂圓,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及可溶性糖份。

功效:益心脾,補氣血,安神志。主治虛勞羸弱,心悸任忡,失眠健忘,脾虛腹瀉,產後浮腫,精神不振,自汗盜汗等病症。

禁忌人群:上火發炎症狀者、懷孕忌食。

二、選對茶飲

喝祛溼茶是祛溼方法中比較簡單方便易操作的。可根據自己身體溼氣的嚴重程度,選用不同的配方。

輕症:薏仁茶

配方:薏仁10g、薏米一把

方解: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

薏米可以去溼,下火,去痘。煲完湯後,湯渣也可以吃。

中症:白鼓丁薏仁茶

配方:白鼓丁根0.7、薏苡仁0.7、赤小豆1.7、白鼓丁葉0.2、山楂0.1、芡實0.3、玉米鬚0.1、淡竹葉0.1、五方草0.1

方解:白鼓丁可以清熱解毒,還可以利尿散結,用來去除溼氣,有著很好的療效。

芡實除溼比薏米還厲害,芡實可既能健脾,又能除溼。可調整消耗的脾胃功能,補益脾胃,去除體內溼氣的同時,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溼、消炎止痛、止血涼血作用,其含有大量維生素E、維生素C、胡蘿蔔素及谷胱甘肽等成分,還有抗衰老作用。

重症:黃花苗茯苓茶

配方:黃花苗0.5g、木丹0.3g、薏苡仁0.3g、赤小豆0.2g、茯苓0.2g、砂仁0.2g、山藥0.2g、甘草0.2g、綠豆0.2g、葛根0.2g、黑豆0.2g、百合0.2g、乾薑0.1g、芡實0.1g、冬瓜皮0.1g、淡竹葉0.1g、馬齒莧0.1g、陳皮0.1g、桔梗0.1g、荷葉0.1g、人參0.05g、金銀花0.05g、菊花0.05g、紫蘇葉0.05g

方解:黃花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溼熱所導致的噁心以及舌苔發黃,口臭的問題。

木丹俗稱梔子,可入藥,內服具有清熱祛溼、利尿、除煩、涼血止血、散瘀的作用,可治療多種疾病。

茯苓有著很好的消腫、排溼氣的作用,而且還能改善因溼氣重導致的脾虛食少、失眠多夢、身體虛弱、排洩異常等周身不適症狀。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溼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

溼氣特別重的時候,人會感覺有痰淤積在體內一樣,這是因為脾可以運化水溼,運化五穀,一旦脾虛就會使水溼停留,凝聚為痰。而陳皮剛好可以化痰健脾祛溼。

三、注意避溼

很多人祛溼後又反覆,是因為你不懂得避溼,溼氣總是不斷侵入,怎麼也去不完。

祛溼後,秋冬注意別貪涼受冷,不要貪吃重口味的食物,溼氣自然不會反覆糾纏。

秋冬季節,氣候上就是寒涼的,但偏有人就喜歡貪吃涼食,追求時尚穿少受涼,這些內外的寒氣都會傷脾,時間長了就是脾虛,脾虛了人的身體就很容易越來越溼了!

秋冬天氣冷,更多人變成了肉食動物,偏愛吃油炸、辛辣、鹹等重口味食物,可如果你不想被溼氣困擾,還是莫要貪吃的好。

油炸的東西不好消化,吃的多了以後脾胃的負擔太大,時間長了就造成脾虛,脾虛了,飲食中的水汽排洩不出去在身體裡面就成了溼氣!

而且過鹹的東西吃多了,鹽分太多,人體內的水分就排不出來,就成了溼氣。

注: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檸小檬要瘦到難以置信


請問體內的溼氣是用火罐能拔出來嗎,太無知



崢130686135


披罐去不了溼氣,為什麼說去不了溼氣,請問大傢什麼叫溼氣和溼氣怎麼產生的,這和生活中的各種不良習慣有關,經常吃各種寒涼生冷油貳過多的食物等,和經常熬到深夜等等都有直階關係等等照成了脾主升精,胃主降濁的正常功能而行成的各種虛症照成水氣瘀太多在加因瘀堵大腸產生各種溼熱上逆脾胃行成溼氣困脾,中醫稱溼里加寒,寒裡帶溼,寒氣困胃等等行成的各種虛症等,中醫稱,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虛弱百病縱生,氣血足,百病除,等等各種寒溼之氣都在臟腑內,單靠幹發罐能治好,這是決對不可能的事,就足炒作…


張庫41


不是詆譭中醫,比如常說溼氣重的,肯定多少伴隨一些其他症狀,什麼乏力啊,痠痛啊,失眠啊,各種各樣,麻煩各位,捫心自問一下,你們所謂的溼氣重的人,你們一天的運動量是多少?一週的運動量又是多少?沒天能做點有氧運動,出出汗,提高心肺功能,加強血液循環行嗎?整天上班坐著下班吃完了往沙發一臥,飲食不健康,還老說自己溼氣重,出去波比跳一天八組,深蹲一天四組,硬拉一天四組,週末出去遊個泳,飲食健康點,我都不信你溼氣還重,你整天不動,所有身體機能,肌肉力量全部在下降,你不累誰累?


S135414305


 身體容易睏倦、出溼疹、舌苔厚等身體狀況其實都是身體溼氣重的表現。有些人通過喝涼茶來去除體內溼氣,那麼,溼氣重拔火罐有用嗎?拔火罐是傳統的中醫季節保健養生療法,對去除身體溼氣非常有幫助,下面小編來給大家介紹。

溼氣重拔火罐有用嗎

  體內溼氣太重,會讓人感覺到不舒服,而且有種頭重腳輕的現象,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身體保健,而且要注意護理事項,以免造成身體出現疾病,拔罐可以有效地去除溼氣,大家應該儘早認識。身體溼氣重,不妨利用拔罐方法進行解決。那麼,溼氣重拔火罐有用嗎?

  專家表示,火罐可以逐寒祛溼、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因此,體內溼盛的人拔火罐非常好。

  但也不是什麼溼都可以用拔罐來去除,首先得分清楚體內的溼氣是內溼還是外溼:長期在空調環境中易造成外溼,對這種情況,拔罐是有一定療效的;如果是吃多了生冷瓜果,就易造成內溼,此時拔罐就作用甚微。

  拔罐用途非常廣泛,基本不受季節的影響,但秋冬兩季天氣寒冷,拔罐時脫衣服容易著涼,要注意保暖。秋季偏燥,一週拔兩次罐就夠了,拔罐後3小時內不宜洗澡。孕婦、體質虛弱者、皮膚病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血小板水平低的人拔罐時容易出現皮膚淤血,也不適宜;兒童也可以拔罐,但次數和數量要比大人少。

  另外,不管是溼氣入侵體內還是風寒入侵經絡,拔罐都只能是緩解症狀,並不能解除病根。

  體內有溼氣除了拔火罐,還可吃一些去溼氣的食物,如紅豆薏米粥,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溼、舒筋除痺等功效;紅豆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溼。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黨參等,放到湯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溼。

溼氣重的症狀有哪些

  溼氣重的症狀根據頭部、舌頭、皮膚、關節、大小便、精神狀態等方面表現出不同症狀,主要表現為頭暈腦脹、舌苔厚白、皮膚瘙癢、關節疼痛等,還感到睏倦欲睡,不想吃東西。溼氣重主要是脾虛的表現,溼氣重的症狀主要有:

  1、頭部:如果身體溼氣重,會出現頭部昏沉,頭昏腦漲,就像感受很沉重,十分不舒服。

  2、舌頭:舌苔厚膩是溼病的經典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突出病態態勢時就有所表現。早上起來刷牙後,觀察自己的舌苔是否出現厚苔並且滑膩,如果是,則為溼氣重。正常生態位薄白苔。

  3、皮膚:溼氣重的人,皮膚會感到癢癢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不過持續比較段時間就消失。

  4、關節:當溼邪傷及到關節時,部分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痠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5、大小便:溼氣重的人,會有小便混濁、大便溏洩、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癢等症狀。如果大便成形,溼氣重會使大便黏膩,很難衝乾淨廁所,也需要多幾張手紙才擦乾淨。

  6、精神狀態:溼氣重的人常常會有胸悶的感覺,想長呼一口氣才舒服,身體特別疲乏,懶得活動,有頭昏腦漲之感,易睏倦,記憶力減退。

  7、胃口:溼氣重的人,胃口會受到影響,不想吃東西,食慾不好,出現胸悶腹脹,飯量少,還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飲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溼困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