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年輕人為什麼辭職的太多?

金都小黑


相對於幾十年前,現在職場上的離職率是偏高的。但是不同公司理智情況不一樣。應該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談對於社會、工作與個人價值有自己的主張和追求,為了自己更好的未來,或者主動或者被動離職,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總體來說,現在年輕人辭職一般由三大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分別是社會原因、公司原因和個人原因。這三方面同時發揮作用,導致了辭職的比例上升。

社會塑造了年輕人主動辭職的大環境

社會是一個大環境,但卻是無時無刻不在發揮著作用,社會的文化、價值觀以及發展趨勢都會直接或者間接的作用於我們每個人。職場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年輕人,對於社會變化比較敏感,與社會發展的節拍比較吻合,極容易受到影響。

1.社會發展需要人力資源的流動

社會其實也是一個有機的組織,它也需要增長和發展,也需要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尤其在改革開放已經40年的今天,經濟與技術的發展已經完全超越了區域的限制,一方面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職業機會,另一方面,需要合理的人力流動,以滿足發展的需要。

比如,深圳的電子科技非常發達,僅靠當地人才難以滿足,就需要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才參與進來。一方面深圳在其、科技、體制及其產業結構上有它獨特的優勢,能夠創造更多的職業機會,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人才的流入來促進自己的發展。

社會需求的旺盛增加了人才流動的可能和頻率,給了年輕人更多的可以追逐自己夢想,實現自己價值的機會。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毅然放棄原來的工作,尋找新的機會。

2.現在社會不同於以前,更提倡個人價值的彰顯

多年以前,我們都強調集體主義,要以集體為主,個人做一顆螺絲釘。這種理念現在依然發揮作用,但是互聯時代開拓了年輕人的視野,改革開放的新型社會給了他們更多的可以展示自己和實現自我的機會。這使得年輕人更願意去彰顯自己的價值、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理念下,職場工作更強調個人價值的路徑選擇和結果追求。一旦現在的工作影響了他們的自我追求或者一旦他們發現有更好的可以實現自己追求的機會,便會選擇辭職。

3.市場化增強,促進人才流動

我們國家奉行的是市場經濟,在這種體制之下,人力資源也是以市場的形式來進行配置的。企業是市場的需求方,而人才則是市場的供給方。職場人才將自己的智力、知識和專業能力作為產品與企業的需求匹配,在雙方認可的前提下以合同的行使進行交易。這種交易是自由的,雙向選擇的,作為知識與能力的提供者,如果某員工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就可以合理合法的提出辭職。

市場通過交易的形式進行人力資源的配置,同時促進了人才流動的頻率。


企業行為是導致年輕人不斷辭職的直接原因

企業作為職場人勞動能力和知識的需求者,對於人才的付出提供貨幣作為交易。但是企業有義務為勞動者提供合理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並信守承諾。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交易的可持續性,否則勞動者,尤其是年輕的勞動者就會不滿意這筆交易,主動辭職。

1.在求職面試過程中,目標崗位及其職能變化,導致年輕人辭職

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對於崗位及其集體工作職能的描述不夠清晰準確,含含糊糊,模稜不清。一旦入職後,發現自己的工作職能不是交流的那樣,或者入職的崗位在短時間內就進行調整,這給勞動者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損害了他們的安全感。覺得企業做事不靠譜,自己的職業具有很大的未知性。於是,年輕人便倉促辭職走人。

招聘面試的時候,企業一定有要把崗位及其具體的工作目標、職能和工作的條件等所有相關情況說清楚,不然極容易造成大的誤會,一方面對求職者不負責任,另一方面也耽誤另外企業的正常運行。

2.宣傳的薪資待遇或者承諾的收入沒有兌現,企業失信,導致員工辭職走人

現在企業找人也 不是一件容易事,一方面要考慮到招聘性價比的問題,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市場上的招聘競爭。為了儘快完成招聘的指標,不少企業在招聘廣告或者面試的時候,虛擬崗位待遇,甚至給出誇張的收入承諾。比如,一些年輕人求職的時候,企業給出年薪十萬的承諾,但入職後採發現月薪只有2000,其他的錢,都要靠提成、績效或者獎勵等手段來實現。

這種收入結構本來也沒什麼錯,只是企業在入職之前沒有說清楚或者隱瞞不說,讓求職者認為企業騙人,不講信用。最後憤而離職。

3.入職之後,發現沒有成長的機會

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不少求職者在入職之前,把企業想象的非常美好。在實際入職後,企業的文化環境一般,甚至烏煙瘴氣,管理不夠規範,職業通道也沒有健全。個人在能力、知識和職務上基本都沒有成長的機會。給予自己未來的打算,年輕人主動辭職。

企業經營不善或者管理不規範是年輕人主動辭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沒有梧桐樹招不來金鳳凰,要想能夠招到優秀的人才,並能夠留住優秀人才,需要塑造良好的企業環境。

年輕人自己才是主動離職的根本原因

不管什麼原因辭職,企業和外界環境只是起到影響作用,但最後作出決定,控制自己離職的還是員工本人。所以其本人的相關因素,才是離職的關鍵所在。

1.職業目標不清晰

其實,很多年輕人已經進入職場,仍然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究竟怎麼發展。對於自己的職業目標更是一無所知,做一天是一天,比混日子強不了多少。在他們的眼裡,做什麼都行,但是做什麼也都不行。因為沒有職業方向,沒有真正的職業興趣,很容易迷茫,更容易受到職場不利因素的打擊。一旦受挫,便手足無措,一陣鬱悶之後,倉促辭職。至於問題出在哪裡,未來的路到底在哪裡,知道離開也還是沒有搞清楚。

這種辭職,是對自己很不負責任的,不利於個人的長遠發展。

2.職場適應能力差

好大一部分年輕職場人,基本沒有受過挫折,也很少遇到真正的困難。沉浸在自我喜好和追求之中,在實際工作中遇到點困難,要麼牢騷滿腹,要麼消極對待;在與同事相處的時候,也不是誰都能和自己談得來,一旦有個冷言熱語,就覺得倍受打擊。時間一長就沒有了工作的人情和耐心。受不得挫折和打擊。

尤其在面臨高的任務指標和相對艱鉅的任務的時候,不是想辦法去完成,不是用於去擔當,而是覺得不公平、不合適、不值得,要麼消極對待,要麼以辭職的方式進行逃避。

3.個人追求比較片面

現在社會是一個現實的社會,現實到很大一部分人只把眼光放到職務提升和勞動收入上。要知道給予市場機制的勞動交易講究雙方的認可,並不以某一方的意志為轉移。在工作中過於功利化的思維,使他們在職務提升和收入回報上非常敏感。一旦在職務提升上有變動,就緊盯不放。如果晉升的機會是別人,會嫉妒,如果收入提升的是他人,自己也會覺得不公平。長時間的功力思維很快耗盡他們的興趣與熱情,一旦聽說或看到外部有好一些的機會,就馬不停蹄的辭職。以為終於可以找一個提升職務和待遇的機會了,實際上根本是不確定的事情。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心態,使得部分年輕人把跳槽當作自己職務晉升和收入提升的手段。

實際上跳槽只是你更換了一個交易的對象而已,對方到底出什麼價碼都未可知。況且,有哪一家單位願意要一個以單純跳槽來謀取發展的員工呢?

4.謀取真正的個人發展

我們不能一棍子打死,覺得年輕人主動辭職都是不對的,其實作為有理想、有擔當的年輕人,一旦有了好的機會和機遇,有自己主動的選擇是好事。通過職業的更換或者工作環境的更換,帶來更好的機會,在新的工作崗位和平臺上能夠有出色發揮的人也大有人才。理性跳槽是值得鼓勵的。

話又說回來,年輕人辭職是正常現象,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也是浩浩蕩蕩職場大軍為了生存和發展的一種必然手段,沒有什麼稀奇的。



指尖視野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是當年的年輕人,相對優渥條件下長大的他們,因為有足夠的後盾支撐,更加自信,特立獨行,變得敢作敢為,可以說已經顛覆傳統文化對年輕人的認識。

隔壁單位去年招進來一個95後年輕人,領導把他安排到辦公室工作。有一次,上級要來搞一個檢查,臨時需要聽彙報,領導於是安排他晚上到辦公室加班趕一下材料。主任打電話給他,被他拒絕了,理由是他今天要給女朋友混生日。主任無奈,只好上報,分管領導於是打電話給他詢問情況,表示要講政治顧大局服從安排,他再次拒絕。可能把領導惹急了,領導當時在電話裡衝他發火了,咆哮道:你不想幹別幹了。沒想到,年輕人比領導還大聲,直接來了句“我還真不想幹了”後,撂了電話。第二天。年輕人果真交了辭職信,之後再也沒來單位,把一眾同事領導驚得目瞪口呆。

其中一個老科長聽聞後不禁感嘆,現在的年輕人啊,真厲害,公務員說幹就不幹了……

現在年輕人為什麼辭職多,個機會多,跳槽容易等方面的因素不無關係,但更多的還在於年輕人本身的性格。


80後小公


滴水之恩的看法:年輕人喜歡辭職跳槽是時代發展變遷的正常現象,二千年前男耕女織如何辭職?!l

我的父親是邊疆農場第一代郵遞員。國家正式職工,單位分房子,每月發工資,週六學習週日放假。家裡還有半畝自留地種菜吃,。

父親一個人的工資養活我們一家六口。假如我可以穿越回那個時代,問問父親為何不辭職,他會打我出門。



我在九十年代中期進入社會,沒有人際關係和機會進入事業單位,只能到私人企業打工。為了待遇和職務,辭職跳槽到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那時的自己一樣年輕,自己為什麼不做長遠職業規劃,長期在一個企業深耕,提升自己的成長,?老兄,那個時代私人企業的平均壽命二年半,你要我做失業的長遠規劃嗎?

今天,我們的年輕人有機會辭職跳槽太正常啊,社會提供瞭如此繁多豐富的行業領域,個人價值體現的平臺,還有工作態度和生活態度的時代轉變。



趁著年輕,多體會自己更喜歡和勝任的職業;趁著年輕,有糾錯的機會和承擔的代價家庭條件;趁著年輕,你有精力折騰和闖蕩。

職業的長期規劃留給中年人。穩定的守著一份工作收入留給老年人。

年輕人可能沒有創業的資本和條件,也沒有創新的學識和平臺,但是,你若辭職跳槽都不敢,不要說自己年輕過。

很多網友回答,太多年輕的辭職跳槽是因為;

一,生活壓力小,家庭條件好,吃不得苦,受不了委屈;好強氣盛,受不了領導的批評。好高騖遠,自以為是,不懂得珍惜工作。

二,個人對自己沒有職業目標,情緒化對待工作和生活盲目追求職務待遇和高端崗位,眼高手低。

三,企業文化和公司管理有問題



我不在這裡展開說了,是有這種心態和行為的年輕人 也有這種你靠譜的公司。我認為只是看到表面現象,沒有可參照性。

我們必須看到辭職問題的本質;年輕人頻繁辭職和中年人不願意辭職是問題的兩面。

好,回到問題本身,總結一句話;為什麼現在年輕人辭職的太多?就是因為在當下的時代他年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完)

我是滴水之恩,歡迎有想法的朋友指點評論關注哈


職場三哥


僅代表個人觀點,作為一名90後,跳槽兩次,從互聯網公司到傳統銷售公司,從民營私企到國企,我深刻的體會到不是年輕人跳槽過於頻繁,而是很多年齡大的人壓根就沒有離職的想法!

我剛畢業時去了互聯網公司做了將近5年,身邊陸陸續續很多人離職,離職主要就是因為有薪資更高的崗位,現在90後有能力,也能吃苦,但是做過互聯網公司的都應該知道跳槽是漲工資最快的方式,既然能力有了,也願意加班為什麼不選擇錢多的公司,後來去了一家傳統銷售的國企,身邊很多人薪資特別低,但是很安逸準時上下班,從來不會考慮換工作,或者公司不要我了以後怎麼辦,也不想怎麼提升個人能力。

所以我覺得不是年輕人喜歡跳槽,而是喜歡實現自我價值,是有追求的。


來自東北的華東


●作為一個95後的年輕人,我想,我應該挺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雖然我本人並沒有經歷過辭職這樣的事,但是對於同齡人的心理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的。

先來說一個實例:

一個95後職場新人,

被HR在公司的內部群裡通報批評了。

原因是因為公司裡其他人都在加班,

而這位95後新人卻在家睡了一整天。

HR批評他說:

別人都在想著自己應盡的勞動義務,只有你想著自己的休息,想著自己有多累,這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關乎你的成長和發展,你已經不再是學校裡的學生了,希望你能夠長大。

從HR的批評裡挑不出一個錯字吧?

但你猜這位95後是怎麼做的?

是的,他當時就提了辭職,

不幹了!

為什麼這麼輕易就辭職了呢?

不得不說,老一輩的那些觀念,根本不適用於在我們這些年輕人身上!

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吃以前的那一套。

你想讓我加班?

不可能!

你要我付出,不是不可以,但我能否取得我應有的回報?

理直氣壯叫人在週末加班,為什麼不按照勞動法發加班費?

就像現在的“996”,又想讓人加班到大晚上,又不想給相應的加班費,試問,有誰會願意白白給你打工?

我們年輕人不是吃不了苦頭,

是越來越不容易上當受騙了。


90後的安全感在下降,壓力在增加,於是他們多了一絲浮躁多了一點不安分

少了些安穩,少了些沉澱。

他們甚至無法掌握自己的時間與生活,被工作與金錢支配著,越來越壓抑。

於是他們會想“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忙於工作,是希望自己在事業上能夠取得更大的進步,希望能夠

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他們不是不喜歡工作,只是不喜歡按部就班地上班。如果一家公司不能帶來進步和未來,那他留下幹什麼?

於是在快節奏的生活下,他們找工作快,離職更快


小熙帶你看世界


馬總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員工辭職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心受委屈了?錢沒給到位?


試問一下,在公司中,員工在崗位上乾的舒服,工資待遇又高,誰還會有離職的想法?

公司原因

不要怪年輕人辭職多,這個社會發展很快,60後、70後跟80後、90後的想法很難相同,而再過幾年00後就踏入職場,他們是處於移動互聯網的一代,各種新鮮的想法與觀點相互碰撞,生活條件較好,面對不喜歡的工作,可能忍受不了虛與委蛇,對他們來說辭職根本不算什麼,換一個工作就行。

不要怪年輕人頻繁辭職,工作與員工要相互匹配才能做長久。年輕人想法多,選擇多,肯定首先願意選擇一個滿意的工作。很多工作業務多,乾的累待遇又低,偏偏有時候辦公司勾心鬥角嚴重,這樣的工作如何能夠留住年輕人。

公司發展前景不明、待遇低、工作環境差、加班嚴重等,都會成為員工辭職的理由,事實上,別說年輕人了,誰都不願意在這樣的公司工作。

個人原因

如今的年輕人有個性,有想法,很多價值觀不一定認同,強行讓他們接受公司的文化並不現實。有些公司升職加薪論資排輩,公司盛行加班文化,有部分員工會接受,但很多年輕人肯定不樂意。

還有的公司要籤勞動者協議,自願放棄休假,崗位隨機分配,這樣的公司部分年輕人如何認同,誰不想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家庭條件不差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放棄休假,本身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

當然,也有一部分員工不適應公辦公氛圍,或者討厭領導,不願意接受潛規則,應酬太多,或者單純不喜歡某一類型的工作,從而辭職。

我個人認為不要責怪年輕人,還是要多考慮一下公司的問題。年輕人不願意在公司幹活,那麼公司一定缺少吸引力,應該慢慢的調整業務、公司文化、薪酬晉升制度,這樣才會留著年輕人。


沐雲成長日記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認為年輕人跳槽頻繁要從年輕人自己和市場及企業兩方面找原因。

早一家權威機構做了數據分析,年輕人能在一家單位穩定2年,就算是相對穩定性不錯了。有47.1%的年輕人會選擇入職一年內換工作。這個數據足可以讓我們瞠目結舌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年輕人跳槽頻繁呢?


一、年輕人本身原因

1-不避諱的說,現在的90後相對浮躁,相比中年人,年輕人心態上相對浮躁,經常出現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想法;

2-好多年輕人對自己評價過高,直白一點說就是“自負”,以為自己很牛,但是實際上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牛。這樣的年輕人喜歡裸辭,然後自己又後悔,還不願意承認!

3-年輕人生活壓力小,尤其不拖家帶口,還沒有房貸的那部分年輕人,他們喜歡隨性而為,等有生活壓力下來了,他們也就安分了;

4-很多年輕人,職業規劃不清晰,在漫無目的的工作。

二、市場和企業的原因

我認為目前市場和企業原因應該是主要原因,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1-通常意義裡的“好企業”與“差企業”區別太大,薪資待遇也有天繞之別;

2-部分企業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現象嚴重,讓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接受不了;

3-企業缺乏薪酬成長機制,剛去給4000,幹幾年後還是4000,讓員工看不到希望;

4-傳統企業工作枯燥,管理機制僵化,讓員工感覺不到工作的樂趣;

5-很多年代感十足的企業,官僚主義嚴重,企業文化不佳,企業又不及時優化改善,讓員工接受不了。

總之,目前年輕人跳槽頻繁的原因,是年輕人本身及市場和企業兩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這兩個因素目前仍處於互不相讓的狀態,所以,這種現狀仍將持續。


職場三葉草


年輕人辭職太多有很多原因,下面具體分析一下,年輕人該怎麼做,也一併分析如下。

一、年輕人辭職太多的原因分析。

(一)社會層面
1.崗位數量增加,可選擇的機會增多。
現在這個時代,社會上比過去多了很多公司,崗位數也相應的增加了很多,這就使得現在的年輕人覺得可選擇的機會增多了。他們的心態是,在這家公司乾的不爽,可以再換其他公司,反正公司多得是,而且都需要人,怕什麼。
過去,社會上沒有那麼多公司,人們找一份工作很難,所以找到工作以後都非常珍惜,根本沒有“輕易辭職”這種想法。正是這種客觀現實,導致過去的人們思想比較保守,對待工作的態度比較謹慎、小心,而不是像現在表現出來的那麼隨意。
2.求職的簡單化。
以前,人們找工作要麼是畢業以後等待分配,要麼是去招聘會找工作,沒有其他更多渠道。現在,大學生找工作途徑就很多,而且也非常便利,既可以通過校園招聘會、社會招聘會,還可以通過招聘網站、客戶端,點點手指就可以從網上完成找工作這件事。這就讓很多人覺得找工作的成本很低,這也是年輕人頻繁換工作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3.社會需要人才正常流動。
對於社會整體來說,也需要一定的新陳代謝和人才流動。如果人才不能正常流動,那麼整個社會就會處於一種沒有活力的狀態;如果人才能夠頻繁流動,而且能把合適的人才流向合適的地方,這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來說也是一種促進。
(二)個人層面
1.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
現在很多年輕人活得很隨意,他們沒有一個明確的職業目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要去哪裡,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有靜下心來反思過自己的夢想和努力方向。
這或許源於他們較好的家庭條件,使得他們處於一種衣食無憂、無憂無慮的狀態,他們根本就沒有過多的考慮過關於生活的很多事情和問題,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具體到職業上就是職業目標不清晰。
我單位有一個95年的妹妹Z,去年9月份剛上班,她爸爸是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媽媽是當地醫院的婦產科主任。

有一次與她聊天,聊到了理想、未來等方面的問題。我就順便問了一句,“你有什麼目標嗎?”她很詫異的看著我,“哪有什麼目標,就是工作唄!”我問,“你沒想過未來嗎?”,她說,“沒有,我根本就沒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才不想那麼多,想更多了累的慌。”之後,她又繼續看手機了。
從這位90後身上就可以看出,他們對於自己的未來沒有太多的規劃,更沒有明確的職業目標。
2.心態浮躁。
還有一些年輕人表現出來的就是心態太浮躁,覺得工作有不順心的地方或者工資沒有達到自己的滿意就隨意換工作,而不是進行慎重的思考。而且,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海量的信息轟炸著人們的腦海,使得人們總是被各種信息所打擾,精力總是被分散,無法靜下心來專注於一個領域做事。或者,通過新聞、朋友圈看到別人賺錢多、工資待遇好,自己也坐不住了,開始騷動,於是蠢蠢欲動的想要換工作。
這些其實都是內心浮躁的表現,根源還是自己內心不夠堅定,沒有一個自己堅守的東西,很容易受外界的影響。
我的大學同學小W就是一個非常浮躁的人。
他大學剛畢業的時候,覺得自己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所以一心想找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情懷的工作,也就是要與文字有關,於是他來到一家民營公司做文秘工作。工作了半年,他覺得整天與文字打交道太枯燥、無味,於是辭職了,心想要找一個有活力,能賺錢,又刺激的工作。
於是又去B 公司應聘銷售崗位。入職以後,工作了一段時間覺得銷售真是太辛苦了,每天看別人的臉色不說,還要跑那麼多路,說不定努力半天最後什麼單子也籤不到,就白乾了。這時,他又想找一個安穩點的工作,於是又去應聘C公司的行政崗位,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他,為什麼做銷售這麼短時間就辭職了,他把情況如實告訴了面試官,面試官以“工作沒有韌性,堅持度不夠”而拒絕了他。
現在的他還在不斷的投簡歷、找工作,而我們一起畢業的同學大都在各自崗位上開始擔任起中層管理工作。
正是這種浮躁、不安定的心態,導致他浪費了本該用來積累自己職業厚度的時間,最後也許就耽誤了他美好的前程。
3.工作與自己的興趣不相符。
還有一種情況是,當前所從事的工作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與自己的興趣不相符合。
找工作一定要選擇與自己的興趣比較接近的,因為每個人每天都要工作8小時,如果這8小時的時間都是在痛苦中度過的,對於一個人來說其實就是一種折磨,如果選擇的是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那麼這8小時對一個人來說就相對好過一點,也可以說是幸福的。
但是,這也不是頻繁換工作的理由。頻繁的換工作,口頭上說是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實際上還是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工作,如果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工作,就不會來回的換,而是找到一個方向、一個領域持續的深耕下去。
《舌尖3》第一集講述了章丘鐵鍋的相關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立芳,現在已經83歲了,從事打鐵匠工作好幾十年,他講述自己打鐵工作的時候說,“每一個鐵鍋都要經過三萬六千錘,少一錘都不行,你糊弄它,它就糊弄你。”正是憑著這種踏實的心態和工匠精神,一輩子只做這一件事,並把這件事當成自己的興趣,最後把一份普通的工作做成了藝術,登上了央視的舞臺。

當下年輕人需要學習的就是他這種專注精神,這也是現代的人們普遍欠缺的。如果一個人能夠專注的把一份工作做好、做到極致,而不是來回的換,最後一般都會有大成就。

二、怎麼看待年輕人辭職太多這種現象?

1.這種現象不正常,高校應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引導。
年輕人頻繁的辭職,這種現象不太正常,說明這些年輕人對於職業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沒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在這方面我覺得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大學應該教給他們一些擇業技能,學會做職業生涯規劃,經過這方面的培養和引導,大學生對於職業發展就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而不至於出現頻繁辭職換工作的現象。
2.辭職太頻繁會導致職業發展深度不夠。
頻繁的辭職換工作,對於一個職場人來說,他的職業發展深度就不會太深,因為頻繁的換工作就意味著對每一份工作都只是瞭解一點皮毛,而不是特別精通,就會導致“樣樣通、樣樣松”的結果,而沒有在一個領域上進行縱深的發展,這樣的人企業並不是特別歡迎。
3.年輕人擇業觀轉變,更注重個人興趣,但沒有把握好度。

從年輕人頻繁的辭掉工作、換工作就可以看出,現在的年輕人選擇工作更多的是從興趣出發,是從自己的喜好出發,這一點是好的,但是也要注意把握好尺度,如果把握不好尺度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反而會產生一種過猶不及的效果,所以要注意掌握好尺度。

三、年輕人應該怎麼發展自己的職業?

1.制定職業生涯規劃。
年輕人要想在職場健康、順利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清晰的規劃,還要根據職業目標制定詳細的實施步驟,進而一步一步的去實現這個目標。
對於年輕人來說,對職業有一個宏觀的思考,會使你的職業生涯更加高效率,而不至於偏離方向。這樣,就能夠在一個確定的方向和領域上持續努力,最後才會因為專注而取得一個很好的效果,而不是在多個領域蜻蜓點水的嘗試,最後只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局。
2.培養踏實、穩定的心態。
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還應該培養一種踏實穩定的心態。
也就是要有一種做事業的心態來工作。做任何事情都要踏實穩定下來,只有這樣,才能把這件事情做好、做到極致,如果心態是浮躁的,那麼你是無法靜下心來去把一件事情做好的,因為你的心不在這件事上,那麼你想的事肯定就更多,這樣其實就分散了你的精力,因為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不能夠把精力集中起來做有意義的事,最後當然也不會有太好的收穫。
3.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培養成核心競爭力。
要想在職場上很好的發展,除了做好職業規劃以外,還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領域,找到自己擅長的能力,然後把它培養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一個人在職場上只有具備了較強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具有較高的價值,這樣的人才會在職場中受領導和同事的歡迎,如果沒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這樣的人對於單位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價值,這樣的人在哪裡都不受歡迎。
總之,年輕人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職業心態,要有一個清晰的職業目標,然後做好對應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在短短的職場生涯中走得更好、更穩健,而不至於出現走彎路這種低效率的事情。
歡迎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觀點。
作者:寫作匠,前100強企業首席文案策劃,人民日報公眾號簽約作者,十點讀書特約作者,省報特約記者。用工匠精神專注分享寫作乾貨。

體制內公開課


今年討論辭職的話題可真的是很火熱啊,根據我們之前的離職面談大概聊下吧,也是拋磚引玉,角度有限。

公司與預期不符

面試說的跟做的實際情況不一樣。當經歷了輛三輪面試,辛辛苦苦折騰了一星期進一家公司,然後來了幾天,發現公司的各方面都不是自己期望的那個樣子。同事冷漠、說好的朝九晚六變成“因為項目進度需要加班”、甚至有些公司要做晨操唱歌。這些屬於比較典型的與預期不符,主要原因出現在公司方面,實際情況與招聘時候說的不一樣,給年輕人帶來心理上的落差,就及時止損,選擇辭職。


另外一方面也是我們年輕人自己的原因。一個工挺不錯的工作,有些人是因為覺得上班坐地鐵要30分鐘,覺得上班通勤時間太長,就選擇辭職,我認識一個前同事,她竟然說深圳的死亡三號線太可怕了,她不想天天擠地鐵,所以就辭職。


之前有一些在網上說90後一言不合就辭職的,因為公司沒微波爐、老闆太醜、等等原因,我相信這些只是極少數,甚至是杜撰出來的。如果是一份收入不錯、有發展空間的工作,我不相信我們90後會隨便辭職,只是我們這代人更看重自身發展、也更不好騙了。

2、無法融入公司文化

不是公司文化奇葩,只是年輕人不接受。現在公司做得比較有規模的,或者說是目前開公司普遍的都是老一輩了,他們用他們當時在公司學習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結合自己的經驗塑造出公司的企業文化,本身是沒有過錯的,我們任何人都沒有資格去說哪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不行。



我們年輕人很多從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跟老一輩的不一樣,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也是不一樣。因此,對於一些陳腐的企業文化,比如說要對公司絕對的忠誠、無私奉獻等等,我們部分年輕人無法接受,在有選擇的前提下也是會辭職。

3、不適應公司管理

跟不適應公司的文化一樣。每個公司的管理風格都不一樣,現在年輕人是願意倍大神虐,但是就是不肯肯聽上級的管教,原因之一就是,我們認可有能力的管理者,但是我們不接受只會空口說大話的管理者。



我們這邊說的都是部分,或者大部分。畢竟我們認為再差的公司文化、管理方式,都有人願意呆下去,所以,不要把公司管理制度、企業文化等拿來當辭職的理由。我目前沒見過不吐槽自己公司管理制度的年輕人,不會游泳是換泳池也解決不了的。

4、直屬領導問題

直屬領導佔據了年輕人辭職原因的很大一部分。這裡的直屬領導不好,有的是走關係進去當你領導的,也可能是剛好公司沒人用而升上去的,大部分人都不適合做管理者,認為管理就是下命令,大部分領導者都沒有領導力,只有一個領導職位。


面對這類型的領導,年輕人沒有辦法做出其他選擇的情況下,也是選擇辭職。因為工作重要,但是開心地工作也很重要,我們是沒有奴性的一代,不會因為一份工作而對上級點頭哈腰感恩戴德,時代不同了。


以上是我對現在年輕人為什麼辭職的太多的一些觀點,你距離上次辭職是什麼時候,原因又是為什麼呢?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下你的故事~


鄰家HR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也是受到了父母的保護,有的家長甚至是一點髒活累活,也不讓自己的孩子去做,甚至有時候父母還要聽子女的使喚。而進入公司或者工廠之後,規章制度一大堆,讓這些年輕人感覺到自己就被約束在裡面,環境的改變也讓他們受不了。再一個,現在很多工廠都實行了倒班制,這就更辛苦了,很多人就是因為吃不了這樣的苦,所以乾脆離職不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