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明最美最賢惠的皇后,一生命運坎坷,最後卻以身殉國

明朝皇帝選後妃跟其他朝代有很大不同,對候選女子的家世並無要求,而主要看重其容貌和德行兩個方面。因此,明朝有不少品德優良的民間美女入選進宮成了皇后、妃嬪。而這其中尤以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后張嫣最為出眾。

她是大明最美最賢惠的皇后,一生命運坎坷,最後卻以身殉國

張嫣,字祖娥,小名寶珠,河南祥符人。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年僅15歲的張嫣被選入宮。當時進宮選秀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五千名美女,但張嫣卻能在這麼多美女中豔壓群芳,脫穎而出。對於張嫣的美貌,有書上是這樣記載的:“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

當天啟皇帝第一眼看到張嫣時,便被她的美貌所折服。不久之後,張嫣就被冊封為皇后。

她是大明最美最賢惠的皇后,一生命運坎坷,最後卻以身殉國

天啟皇帝是歷史上出了名的“木匠皇帝”,他對朝政不感興趣,卻對做木匠活兒特別痴迷,整日都把心思放在如何把木工做到精益求精的程度。

朱由校在位期間,宦官魏忠賢和皇帝的乳母客氏相互勾結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為人正直的張嫣對二人的行徑非常不齒,數次在天啟皇帝面前提起兩人的過失,更以皇后的身份處置客氏。因此,魏忠賢和客氏對她恨之入骨。這二人雖然權傾朝野,但還是不敢拿皇后怎麼樣,就在背地裡散佈對張嫣不利的謠言。好在皇帝對張嫣極為寵愛,對這些謠言絲毫不予理會。

明熹宗天啟三年(1623年),皇后張嫣懷孕,這本是一件天大的喜訊,但卻遭魏忠賢和客氏暗地裡陷害而導致流產,此後張嫣一生未曾再孕。

她是大明最美最賢惠的皇后,一生命運坎坷,最後卻以身殉國

天啟七年(1627年),年僅23歲的明熹宗因服用“仙藥”身亡,22歲的張嫣從此成為了寡婦皇后。由於熹宗沒有子嗣,因此由其弟信王朱由檢繼承帝位,史稱明思宗,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登基後,皇嫂張嫣被封尊號為懿安皇后。從此,張嫣雖然還是貴為皇后,但實際上卻過著清苦孤寂的生活。

崇禎十七年(1644年)3月19日凌晨,闖王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大明王朝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崇禎皇帝的周皇后、袁貴妃自盡殉國。兩位公主一位被崇禎砍死,一位被砍成重傷。其他妃嬪也相繼被崇禎殺死。崇禎皇帝自己則在煤山上自縊身亡。身為皇嫂的懿安皇后張嫣在自己的寢宮中自縊殉國。一代絕色美人,從此香消玉殞。

清順治元年(1644年),順治皇帝下命,將張嫣皇后的遺骸和明熹宗合葬於明十三陵的德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